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课堂教学对话实效性攻咯|老师课堂教学评价 模板
 

课堂教学对话实效性攻咯|老师课堂教学评价 模板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1:46 影响了:

  课堂教学对话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要着眼于实现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引导,既不是替代学生主体的说教,又不是没有引导的放任自流。这种对话应该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曾经听很多教师上过《鸬鹚》,因此笔者在教学此课时也仿效别人设问:“渔人划着桨回去了,湖面恢复了平静,你们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平静下来了吗?”学生回答:“我觉得渔人心情很不平静。因为他今天捕了很多鱼,明天可以卖好多钱,心里乐开了花。”笔者表扬了这位学生。接着又有学生说:“老师,我觉得鸬鹚们的心情很不平静。它们捕到了那么多大鱼,而渔人只挑了一些小鱼给它们,它们肯定在暗暗骂渔人小气。”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学生们议论纷纷,而笔者则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去评价这位学生的发言。眼看讨论内容与目标跑偏不少,无奈之下笔者只能以老师的威严结束讨论。
  在课堂教学对话中,教师总是很难把握结局。学生的思维是活跃和多元的,如果教师没有合理的处理和取向,就会产生或迎合学生答非所问的“独到见解”,把“尊重”等同于“迁就”,没有紧扣教学文本的价值取向;或快刀斩乱麻,以教师为主宰,扼杀学生的不同理解。
  我们赞叹名师的语言设计,在不经意间就把学生引入文本深处。那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如何有效地创造、设计课堂对话,营造体现人文价值的对话氛围呢?笔者想说说自己的一些感悟。
  攻略一:要让学生走入文本,教师应先涉足其中。
  文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材料。作者在文本中倾注了自己的感情,运用了恰如其分的语言,有着独树一帜的构思。在课前,教师自己应先加强与文本的对话,发掘文本深处的对话话题。
  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的是~种语言艺术的享受,以前听过他的很多课,有些在我们看来是上不出什么内容的教材,到他那儿却总能被挖掘出新东西来。有教师曾请教于他:“为什么您的课总上得这么好,这么到位,可有秘诀?”于老师却说:“要上好语文课,自己先把课文读十遍再说,课文读多了,你会慢慢感悟出哪里有值得学的……”
  是啊,我们课前准备文本的时候,总是只读上一两遍,对读文本不够重视,往往先看教参或他人的教案,而丢失了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其实,每一篇课文,不同的人读有不同的感受与理解,而这一点往往被很多教师所忽略。就像《鸬鹚》这一课,假如笔者对课文的了解再深入些,就不会出现自己无法把握的现象。这样设计相信效果会更好:
  “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却没有十分强大的说服力。刚才有人说渔人很自私,让鸬鹚干活,自己偷懒。他真的很懒吗7请认真找一找文中的有关词句,并说说你的理解。”相信学生能找到写渔人忙碌的词或句,这样又将学生带入文本,通过文本的挖掘深层了解了课文。读完一篇文章,通过思考再深入地读,才能体验更多的东西,使教学既有坡度,又有深度。
  攻略二:巧设悬疑,激情入境,优化对话。
  如今不少教师都十分注重情境的设计与运用,但在设计的时候往往没能抓住文眼,利用多媒体的声画特点多是些表面的点缀。
  以《五彩池》一文为例,有位教师先出示了图片,配上音乐。看完之后学生的确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美。
  师:那让我们读一读课文吧。(生读数遍)
  师:你觉得美在哪里?
  生:五彩池颜色美。
  师:还有吗?
  生:颜色很多。
  师:怎么多?
  生有柠檬黄、橄榄绿、天蓝色……
  生:还有咖啡色、金黄色……
  这个案例就回到了一问一学式的单一的对话方式,学生的兴趣会越来越淡,到最后对文本失去新鲜感。《五彩池》是一片十分优美的写景文章,里面的语言积累性强,层次多。如何激活这些优美的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呢?且看如下设计:
  1.欣赏媒体,领悟美读。
  课件动态展示,引导学生仔细欣赏,然后结合课文语言有感情地朗读。
  2.积累朗读。巧设情境。
  师:这么美丽、神奇的五彩池,大家一定都非常想去。老师帮大家想一个办法,请说服自己的父母带你去。咱们先演习一下,我演你们的妈妈,大伙儿一起来说服我。
  生:妈妈,我们去五彩池吧,那里可美了!
  师(妈妈):什么五彩池?有多美?
  生:那儿的水五颜六色,有咖啡色的,柠檬黄的,橄榄绿的。
  师:就这些,没多大特点吧?
  生:还有玫瑰红、土黄色、茄子紫、乳白色。
  生:有深蓝、浅绿……
  生:站在山上,向下望去,水池在阳光下闪耀着红、黄、绿、橙、紫等各种光彩,像一幅巨大的彩画铺展在漫山遍野。
  师:肯定是旅行社弄些颜料在水里,旅游公司骗人的。
  生:不是,这些池水下面长着许多石笋,而这些石笋表面又凝结着一层细腻的石粉。在阳光照射下,池底就像一面面高低不平的反光镜,因此就显示出各种美丽的色彩。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这倒挺有趣的,还有特别的吗?
  生:有。水池的形状也特漂亮,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师:就这四个池子啊?
  生:那里的五彩池多得数不清。
  生:还有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
  生:那里比瑶池还美呢!带我们去看看吧!
  师:都比得上瑶池了,那不去太可惜了!(生欢呼)
  这个案例中,在学生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师生对话,激发兴趣点,再回到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用文中的语言层层剖析,体现了自由阅读文本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对话文本所带来的愉悦感。
  由此可见,师生对话在一定的情境支持下更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师生对话离不开文本的支持,脱离文本的对话是无意义的。
  攻略三:潜心修炼,四两拨千斤。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对话,引领学生从师生、生生的对话中走入文本内涵,创设阶梯型教学环节,让学生读进去有所思,读深入有所悟,使学生的人文价值得到提升。
  于永正老师教授《梅兰芳学艺》一课,讲到“紧盯“一词时,他是这样处理的:请一学生上来,先读读“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一句,问他了解这个词吗。学生说:“紧盯就是用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好的,请下面的同学一起读这个句子,你眼睛盯住老师的手。”学生齐读,于老师的手从左至右画了一大圈,台上的学生眼睛跟着他的手转着。“明白了吗?”于老师问道。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不需再用其他语言解释这个词,于老师通过自己与学生的动作配合,清楚地表达了这个词的含义,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通过这样的“对话”,学生学得透彻,教师教得轻松,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却蕴涵着教师对文本诠释的深厚功底。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具有对文本的敏锐嗅觉,能借力打力,善于捕捉瞬间出现的对话话题,引领学生体验文本的人文价值。
  有位教师上《赠汪伦》一课,讲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时,一名学生举手提问,“老师,为什么李白用桃花潭来比喻友情呢?”这位教师马上-追问:“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桃花潭水很深,用它作比喻,可以表示李白和汪伦的友情很深厚。
  师:这是一个原因。可要说水深,怎么不说“茫茫大海深万丈,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因为李白此时在桃花潭边,而不是在海边。
  师:对啊!这是李白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联想到这些,我们在生活中也能仿写出如此美妙的诗句,比如,你即将在码头坐船离开,你的好友来送别,你又依依不舍,能模仿这首诗说一说吗7(学生思考,交流)
  一位名叫曹雪莹的学生这样写道:
  赠陈平
  雪莹乘船将欲行,忽闻岸上离别声。
  大海之水深万尺,不及陈平送我情。
  师:很好!你的诗句中充满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假如,你将坐飞机去远行呢!
  一位名叫李平的学生这样写道:
  赠张浩
  李平登机将欲行,忽闻机场送别声。
  万里碧空高无比,不及张浩送我情。
  师:你的诗句更是体现出你和朋友的深情厚谊,不仅诗做得好,朗诵得也很有韵味。那么如果你在车站呢?
  学生一下子文思泉涌,根据各自的体会即兴作出一首首送别诗。当我们惊叹于学生高超的领悟、模仿和创造能力的同时,也被这位教师精辟的教学引导而折服,看似轻巧的点拨却带来了意外收获。教师在教学中的灵机应变,善于抓住现场发生的问题作为教学枢纽,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之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自主式的探索学习。当然要练就这样迅速灵活的教学处理能力,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多善于课后反思。多思、善思、勤思,课堂教学艺术的成就相信指日可待。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镇高钱小学31512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