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围裙巧设计教案导语_巧设导语 造境激趣
 

围裙巧设计教案导语_巧设导语 造境激趣

发布时间:2019-01-29 03:59:52 影响了:

  〔关键词〕 语文;导语设计;名言;故事;歌唱;设疑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9(A)―0041―01
  
  新课改倡导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也就是说,语文课的教学除了落实听说读写训练目标而外,还应努力实现人文传导、情感培养的要求。导入新课的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创设氛围、激情引趣、关联内外、定位导向的诸多效用,理应得到各位同仁的重视。怎样设置语文课的导语,才能使其更加切合教学需要,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呢?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巧引名言,新旧关联
  
  古今中外文化传承的进程中,流传下来了许多名言佳句,若在导课时能自如地对其加以引用,就能促使学生在一个更广阔的人文背景上去解读文本,对新学课文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这样的导入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打通课堂内外、自觉涉猎中外文化典籍的意识,有效拓展语文教育的天地。例如在教学《成功的秘诀》这篇课文前,我设计了这样的名言导语:“我们都知道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爱因斯坦有一个著名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爱因斯坦的这一自勉公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成功的秘诀。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成功的秘诀》,来探究成功的秘诀究竟有哪些。”这样的导入既自如地引出了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有了一个可供参照的坐标,又让学生明白了爱因斯坦这一著名的公式的含义,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学生的人文积累。
  
  二、精选故事,造境激趣
  
  浩如烟海的人类文化宝库中,珍藏着许多奇妙生动、经典有趣的故事,它们有的以奇特的情节诠释了重大事件的成因,有的以精彩的细节展示了风云人物的个性特质,有的则以出人意料的结局表达了因果相成的世事规律……教学时可以借助讲故事导入新课,这样既能牵动学生的爱憎情感,又能让学生迅速进入与之相关的课文情境,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出师表》一文时,我先向学生讲述刘备三顾茅庐及白帝城托孤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忠心耿耿效力蜀汉政权的背景,理解出师北定中原对蜀汉政权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对表文作者产生由衷的敬仰之情,对新课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深情歌唱,情感共鸣
  
  由于天性使然,青少年没有不爱唱歌的,歌唱几乎就是激情与活力的共同体。依据教学内容,在导课时教师或学生唱一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不仅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唤起同学们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自觉学习的情趣。例如,在教学《黛玉之死》一课时,我让班上一名同学引领大家试唱那首凄婉的《枉凝眉》,引导同学们进入文本去领会宝黛爱情的悲剧意义。在学习过程中紧扣歌曲中一个“枉”字,联系前边学过的《宝玉挨打》等课文分析悲剧形成的根源。一首主题曲既成了导入新课的好素材,也成为阅读分析得以展开的绝好扣结,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四、设置疑问,启迪思考
  
  古人治学强调善疑巧思。学源于思,思生于问,问归于疑,真正的学问是从质疑中得来的。可依据教学内容及学情特点设置疑问,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为释疑而探索的热情。此法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丢弃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我结合相关介绍提出了如下探讨话题:“鲁迅先生自己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悲剧往往令人泪下,然而读了孔乙己的悲剧,眼泪却流向肚里,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这又是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积极思索领会,然后发表见解。”这样的设疑发问,可促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用心自学课文,领会课文主旨。
  以上所谈,是自己在语文课堂导入中最基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语文教学是艺术,艺术贵在追求和创造,应根据文章的内容、文章的体裁、教者自身情况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合理巧妙地设置导语。只要我们设身处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着想,语文课的导入定会为语文课整体境界的提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