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大爱存心中,粗言变良语】粗粮
 

【大爱存心中,粗言变良语】粗粮

发布时间:2019-02-06 04:12:33 影响了: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这是全国优秀教师张思明关于教育的一句名言,体现了教育工作必须用一颗爱心去做。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教师的言行举止。据报道,在某个学校,有个学生上课时违反纪律,该课教师就把他抱进垃圾桶,以此作为批评。家长对此极其不满,结果那位教师被辞退。看到这条消息,一定有人会愤愤不平地指责该教师没人道,不配为教师。作为教师,笔者又有另一种看法,那位教师绝不会是故意或是恶意把学生抱进垃圾桶,而是本着师者的职责对学生进行教育。若是本着职责、本着爱心对学生进行教育,那是无可厚非的,相反家长应该感谢那位教师。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些行为做出来虽有违常规,但也未必就不好。家长应该理解与支持,不要让教师不敢全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学校的领导更应理性地支持。教师全情投入教育教学,最终受益的是学生,其次是家长,再次是社会也就是国家。即使社会再好,自己的孩子不好,家长也是痛心的、难过的。因此,家长更应该理解与支持全情投入到教育教学的教师。当然,若那位教师不是站在爱的角度上教育学生,让学校领导知道后辞退也是好事。
  奥地利教育学家布贝尔说:“教师决不可忘记,对于种种冲突只要能在一种健康气氛中加以解决,那么冲突也会具有教育价值。与学生所发生的冲突是对教师的最大考验。”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那些冲突。如何做到善呢?当然从“爱”字下工夫。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爱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大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但也不能过激。苏联的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在《怎样热爱孩子》中说:“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善于爱也就是大爱。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曾经处理过这样的冲突,一个破坏性极强的学生,在一次玩耍中把同学的书撕了一大块,笔者就把他请过来叫他把自己好的书换给同学,并对他讲明利害关系。笔者也把他母亲叫来告诉她利害关系。最后说:“您觉得我的建议对您有益,您就照着办,否则就算了。”结果家长接纳了笔者的建议,而且对这条建议很满意很高兴。若教师不是站在爱的角度,不分青红皂白就叫学生赔,不讲明利害关系,那学生很难接受,家长也是很难接受的。或是教师对此事一点也不放心上,当做没发生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就不是教师所谓的教育,所谓的爱了。
  俄国教育学家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说:“爱应该是教育的工具,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而教育的目的是人道。”也就说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有人道。因此,教师只要是站在爱的角度上尽可以大胆地说教。如在布置作业时师生进行如下对话:
  小朋友们,老师布置的作业能不能按时完成呀?(能)不能完成的同学我们叫他小狗好不好?(好)那他父母是什么呀?(大狗)谁愿意把自己的父母做大狗?(不愿意)谁要是让自己的父母作狗实在是太不孝顺了,这样的孩子真是不能要。老师看看明天有没有这样的孩子,有没有不完成作业的孩子?
  第二天检查效果非常好,学生全都完成了。这个事例中初听起来会让人很难接受,教师竟把学生和家长都叫狗。但细听起来却那么的顺耳、那么的谆谆善诱,不仅要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而且要孝顺父母。教师的这一连串的问题无不充满爱。笔者认为,只要是站在爱的角度上教育学生,哪怕言行举止有点出格,家长也定能理解,也会感激。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前者是施教者,后者是受教者,只有二者和谐相处,才能够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拥有一颗爱心,才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爱的教育》译者夏�尊在序言中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由此可见,爱是教育的根基,有爱才有教育。教师有了爱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倾听他们的心声,创造和谐、高效、优质的教育教学。
  综上所述,可见,大爱存心中,粗言变良语!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第二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