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走进学生说“谈心”]学生谈心谈话记录内容
 

[走进学生说“谈心”]学生谈心谈话记录内容

发布时间:2019-02-07 04:17:54 影响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是个情感交流的过程,而师生之间的谈心,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常用的形式,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交流与情感沟通的桥梁。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所以,谈心教育更是心灵交流的艺术。
  
  一、谈心前――做好准备是基础
  
  1.了解学生。由于学生对外界的感觉和成年人是不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不能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或者是自己小时候的心理来对待学生。要多抽出一些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和他们一起运动、一起学习、一起交流,用“谈心”的方法了解学生的爱好、性格以及内心想法。如班上的学生都爱看什么课外书?哪些学生爱一起运动?课余时间喜欢谈什么话题?对任课教师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2.相信学生。信任学生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同时要相信自己,要始终坚持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学生思想转变的前提首先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学生经过教育没有转变,不要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要反省自己,是不是我们自己的教育方式还不够好,教育还没到位?而不应觉得是学生与教师作对,存心为难教师。
  3.倾听学生。谈心不应该是老师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静静地听,而应该给学生倾诉的机会,听一下学生的心里话,了解学生的心事,这样我们老师的谈话就能“有的放矢”,就能“对症下药”,就会有“画龙点睛”的教育效果。尤其是与犯错误的学生谈话,教师要心平气和地倾听他们的解释,鼓励他们倾诉内心的烦恼和不平。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静下心来倾听一下学生的想法,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匠心”收集。在“谈心”前还必须收集一些中外名人故事、好的教育典故,或者是学生身边的优秀学生的事迹和榜样行为。也可以是一些名言警句等,使自己在与学生“谈心”时内容丰富,方法充分而有针对性。避免老一套的“老生常谈”和枯燥的几句话的“唠叨”。
  
  二、谈心时――制定策略是关键
  
  不同的学生,由于存在着成绩、性别、年龄、性格、情绪、习惯等差别,因此,教师在找学生谈心时必须因人而异,应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心理。制定相应的“谈心”策略。
  1.正确引导优秀生。优秀生富有进取精神,学习上勤奋刻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各方面充满自信。但有时也潜伏着一些往往被人忽视的不良因素。与这些学生谈心时,教师应采取提醒点拨式。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用暗示的言辞、含蓄的语言来指出他的错误让其反省,从而使谈话的学生理解你的意图,而去正确估价自己,同时也要给他们新的奋斗方向和新的指引目标。
  2.剔除中等生的“无所谓心理”。教师所教的学生大部分处于中等,他们大都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满足现状的错误想法。对这部分学生应采用启发触动式。通过切中要害和推心置腹的谈心扣动他们的心弦,但这种“触动”不是居高临下,先入为主,而应掌握分寸,也就是温和而又严肃,威严而又不猛烈,调动和激发出学生的“内趋力”,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并铭记老师的教诲。
  3.激励学困生。这些学生有自卑心理,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在谈心时,可以挖掘他们在平时的点滴“闪光点”进行肯定和表扬,然后,再慢慢地切入“谈心”的重点。最后要针对“学困生”往往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容易受到教师过多的批评、斥责、甚至嘲讽,而丧失自信心,情绪低落,而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名言来使其“扬长避短”,促进自我发展。尽管他们对老师的谈话有防御心理,但是,只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帮助和关怀,与这些同学谈话时采用积极的对话式,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场合,把握对方的心理,采用生动的说理较强的故事,摆事实讲道理,以说服教育和激励鼓劲为主的方法,就可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产生接受老师帮助的心理,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改正的信心。同时还要带动他们一起去寻找进取的途径和方法,使他们在一个一个的小成功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
  
  三、谈心后――引导监督是保障
  
  很多教师在与学生谈心时倾注了全部的情感和希望,却忽视了与学生谈心之后的监督和关注,导致学生在谈心前后变化不大,致使谈心“过程成功”,而“效果失败”。
  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下,学生在与教师谈心交流时也许有极大的修正错误的决心和很高的进取激情,但由于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情绪不够稳定、意志不够坚定等原因,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社会、同学和朋友等)干扰。有的学生激情之后却“涛声依旧”。这就需要教师在与学生谈心之后密切关注他们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并经常提醒和监督,让他们不断修正错误和完善自身,在教师的关怀和引导下健康成长。
  总之,与学生的谈话既要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又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活动,同时也需要科学地运用具体而能够付诸行动的故事及学生身边的事例来激发学生心中的“内趋力”,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同时加强谈心之后的引导和监督,使学生在教师的关心和引领下人格不断完善,行为更加规范,学习不断进步,心理更加健康,以实现谈心教育的真正目的。
  
  编 辑 于 赫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