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红场刮起“龙卷风”_梦见刮龙卷风
 

红场刮起“龙卷风”_梦见刮龙卷风

发布时间:2019-02-09 03:56:51 影响了:

  极不寻常的胜利日阅兵式      每年的5月9日,是苏联/俄罗斯为纪念战胜德国法西斯而设立的“卫国战争胜利日”,简称“胜利日”。在苏联时期,差不多每年都要举行胜利日阅兵式,成为莫斯科红场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苏联解体后,阅兵式一度被视为“苏联的象征”而取消。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期,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意识到,“将胜利日解释为对苏联政权的赞颂是一个错误”,于是,胜利日阅兵式得以逐步恢复。不过,一般是逢五逢十举行阅兵式。今年的5月9日是战胜法西斯的64年纪念日,既不逢五,也不逢十,可是,在莫斯科红场上却举行了“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阅兵式”。阅兵式上,梅德韦杰夫总统发表了措辞十分强硬的演讲,使得这次阅兵式成为“极不寻常的胜利日阅兵式”。
  在近1个小时的阅兵式上,展示了众多先进的重型武器,“乌拉”之声不绝于耳。美联社的报道称,“一排排的导弹发射车和主战坦克隆隆驶过莫斯科红场,数十架战斗机从头顶飞过,这是后苏联时代俄罗斯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实力展示”。在阅兵式上,除了“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S-400防空导弹和T-90主战坦克外,另一个“明星”便是“龙卷风”自行多管火箭炮。当“龙卷风”火箭炮车队隆隆驶过红场时,掌声和“乌拉”的欢呼声此伏彼起,使得红场上刮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龙卷风”。
  
  从“喀秋莎”到“龙卷风”
  
  “在海洋,在陆地上,嘿!沿着前进的道路上,嘿!前进着俄罗斯的‘喀秋莎’,迈开战斗的步伐前进,哈哈哈哈……”这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著名的军旅合唱歌曲《喀秋莎大炮》中第一段的歌词。上了岁数的人对它那热烈而激越的旋律当不陌生。今天,我们即使是读一读它的歌词,也会被苏联红军战士乐观而豪迈的激情所感染。这首歌中所描述的,便是二战中著名的苏联“喀秋莎”火箭炮。
  在二战中,“喀秋莎”火箭炮是和T-34坦克齐名的明星兵器。在上个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每当人们看到苏联电影中一排排“喀秋莎”火箭炮“嗖嗖”地喷吐火舌,把大地变成一片火海,打得德国鬼子鬼哭狼嚎的情景,电影院里都要响起排山倒海似的掌声。
  “喀秋莎”火箭炮是滑轨式的多管火箭炮,代号为BM-13火箭炮。整个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一万多门“喀秋莎”火箭炮,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战之后,苏联人先后研制出BM-21“冰雹”火箭炮和BM-27“飓风”火箭炮。而BM-30“龙卷风”火箭炮,则是上述火箭炮的进一步发展。
  
  火箭炮发展的“三级跳”
  
  二战后的苏联/俄罗斯火箭炮,经历了“三级跳”式的发展。
  1964年开始装备苏军的BM-21“冰雹”40管自行火箭炮,为口径122毫米。论口径,它和二战时期的“喀秋莎”(火箭弹弹径132毫米)基本上是一个档次上的,但是,“冰雹”火箭炮为40管的,火力密度更大,最大射程也大得多。这种火箭炮先后装备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二战后的历次战争中被广泛使用。
  1977年装备苏军的BM-27“飓风”火箭炮,口径增大到220毫米,为16管的自行火箭炮。其最大射程增大到35 40千米。不过,从总体上看,BM-27火箭炮带有过渡型号的特点,生产数量也不算多。
  真正完成火箭炮“三级跳”的,便是本文的主角
  BM-30“龙卷风”多管火箭炮。
  二战后的一段时间内,美国军方对发展火箭炮不太感兴趣,认为“火箭炮的精度不高,射弹散布大,本身目标容易暴露”,已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因而停止了自行火箭炮的发展。然而,对立一方的华约军队除了有巨大的装甲优势外,数量巨大的自行火箭炮也咄咄逼人。在严酷的事实面前,美国军方的头面人物才意识到,常规战争中作为“全般支援武器”的自行火箭炮,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于是,美国军方于1976年重新启动了多管自行火箭炮的研制工作。几经周折,终于于1983年研制成功M270多管自行火箭炮,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自行火箭炮。在对手的刺激下,有着“喀秋莎情结”的苏联人自然不甘人后。苏联军方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制赶超M270的先进的多管自行火箭炮,这就是“龙卷风”自行火箭炮的来历。
  研制工作由著名的图拉设计局杰出的设计师A・甘尼切夫领导,研制代号为9K58。最初的样车为14个火箭发射管,后改为12管,1986年制成了5辆正样车。经过广泛的试验和进一步改进后,1987年正式定型为BM-30“龙卷风”300毫米多管自行火箭炮,生产厂家为图拉设计局下属的斯普拉夫国家研究和生产联合体(后改为斯普拉夫公司,也称为“合金”公司)。“龙卷风”自行火箭炮于1987年开始装备苏军方面军炮兵师的火箭炮旅。1990年2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亚洲防务展览会上,“龙卷风”首次公开亮相,令世人震惊。龙卷风的俄文名为Смёрч,国内也有人译为“旋风”自行火箭炮,英文拼写为Smerch。
  一些西方媒体认为,“龙卷风”火箭炮系统是“世界上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精度最高、性能最先进的火箭炮系统之一”,这一评价相当不低。“龙卷风”自行火箭炮主要装备俄罗斯陆军,装备数量在300辆以上,白俄罗斯军队装备48辆,此外,还出口到印度、科威特、沙特等国家。
  说起“龙卷风”自行火箭炮的研制过程,还有一个“龙卷风”和“煤气罐”的故事。原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境内的绝大部分军工企业都面临着极大的经济困难,甚至发不出工人的工资。无奈之下,工厂利用生产火箭发射管的设备和材料生产起民用的煤气罐来了。虽然说是“大材小用”,但是,由于用的是军品材料,这些煤气罐出口到东欧和西欧后,受到极大的欢迎。工厂挣得了外汇,筹集了资金,不仅给工人发了工资,也将部分资金用于改进火箭炮和火箭弹上,一时成为美谈。这就是所谓的“煤气罐里刮起‘龙卷风’”的故事。
  
  系统“五大块”
  
  “龙卷风”自行火箭炮系统包括“五大块”:火箭发射车底盘、火箭发射装置、供弹车、指挥车和弹药。
  底盘和发射装置成一体,构成系统的主体――自行火箭炮。自行火箭炮自重33.7吨,战斗全重43.7吨,全长12.1米,全宽3.05米,全高3.05米,乘员(炮班)为4人。其中,指挥/驾驶室内有2名乘员,火力控制室内有2名乘员。指挥/驾驶室和火力控制室内都有三防装置,系统可在核生化条件下作战。
  战斗部分为12根8米长的发射管,大体上呈俄文字母“п”字形布置,左右各4根发射管,上方有4根发射管。这些发射管全部成组安装在MAZ543M卡车底盘上。
  火箭炮发射管的口径为300毫 米,12管一次齐射的时间不大于38秒,最大射角为55度,方向射界为左右各30度。自行火箭炮从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只需3分钟的时间,反应能力快,转移阵地方便。火箭炮发射之前,要先将第3、第4轴之间的液压支撑脚放下,以保持射击时的稳定性。为了一改苏制火箭炮命中精度差的老毛病,设计人员在“龙卷风”的弹药上做足了文章,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技术。火箭炮发射管的末端有一个“黑匣子”,它在发射前可为每一枚火箭弹自动编制程序。飞行的过程中,弹上的燃气发生器能驱动舵机不断修正火箭弹的飞行方向,确保准确命中目标。火箭炮定向管的内部刻有两条螺旋膛线,确保飞行中的火箭弹旋转稳定,再加上采用了初始段简易惯性制导技术和弹道自动修正技术,使得“龙卷风”火箭弹的命中精度,比起“冰雹”和“飓风”火箭弹来,要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据称,在前几年的一次阿布扎布防务展览会上,参展的俄罗斯的“龙卷风”自行火箭炮展示了远程火箭弹试射能力,结果火箭弹偏离目标中心点仅10余米。对于火箭炮来说,这简直可以说是“指哪打哪”了,这让俄罗斯的参展团队很露脸。事实上,“龙卷风”火箭炮的规定射击精度为射程的0.21%,当射击距离为70千米时,火箭弹的最大偏差约为150米。这一精确度已经可以和远程火炮的射击精度大体相当。为了进一步提高“龙卷风”火箭炮的射击精度,近年来俄罗斯军方还为“龙卷风”系统研制了一个配套的“目标探测/毁伤评估装置”――R-90式无人侦察机。这种小型无人侦察机,可以像火箭弹一样由“龙卷风”发射,敌方的防空武器很难拦截。R-90无人侦察机飞抵目标上空后,能自动中低空盘旋,准确测定出目标的精确位置,并将相关信息传递到指挥中心,为随后的精确打击打下基础。看来,火箭炮也要一改“大水漫灌、地毯轰炸”式的形象,开始进入精确打击武器的行列了。
  至于“龙卷风”火箭炮的射程,那也是十分了得,最大射程高达90千米以上。设想一下,从北京市的房山区打一枚火箭弹,可以一直打到保定府,这样一比较,你该知道“龙卷风”火箭炮的远程威力了吧!关于火箭弹的详细情况,下面还要专门加以介绍。
  
  名堂全在“弹”上
  
  和炮兵的其他弹种相比,火箭弹的技术含量明显要高得多,结构也复杂得多,“龙卷风”火箭炮的火箭弹也不例外。火箭炮的威力和不同的杀伤、破坏效果,名堂全在“弹”上;火箭弹上有火箭发动机,推动火箭前进,其最大射程即使是大口径榴弹炮也望尘莫及;弹头部分有不同的战斗部,杀伤破坏作用各不相同。“龙卷风”火箭炮先后配用的火箭弹有13种之多,可以说是“各有各的高招儿”。在这里,扼要介绍几种主要的火箭弹。
  9M55K双作用子母火箭弹 这是一种杀伤、破甲双作用火箭弹,全弹重800千克,不用说,靠人的体力是无法装弹的,要靠供弹车上的吊车来装弹。火箭弹的射程为20~70千米。弹体内装72枚子弹头,每枚子弹头重1.75千克,采用预制破片高爆战斗部。火箭弹飞临目标上空后,母弹炸开,子弹头抛撒在目标上空,能有效对付软目标和半硬目标。未爆炸的子弹头能在110~160秒后自毁。
  火箭发射车一次齐射1 2枚9M55K火箭弹,会抛射出864枚子弹头,可覆盖800米×800米的地域,相当于64万平方米的面积,不过,火力密度只有1枚子弹头/740平方米,相对较低。实战中,一般是一个连进行协同射击,以增大毁伤概率。
  9M55K1智能子母火箭弹这是9M55K火箭弹的改进型,是一种智能型火箭弹,全弹重仍为800千克,射程20-70千米,弹体内装5枚子弹头,每枚子弹头重15千克,为自锻破片战斗部,专门用于攻击顶装甲,破甲厚度为70毫米,足以洞穿一般主战坦克的顶装甲。说它为智能型子母火箭弹,主要是由于其子弹头的头部装有一个双光谱红外探测器,可扫描30度锥角内的装甲目标。当火箭弹飞临目标上空时,子弹头被抛撒出来,子弹头中的降落伞自动张开,红外探测器自动搜寻装甲目标,当距离目标150米时,自动引爆战斗部,以自锻破片的形式高速攻击目标的顶装甲。
  9M55K4反坦克雷火箭弹 这种火箭弹的战斗部主要用来在敌方前沿或敌集结地域快速布设反坦克雷场。全弹重800千克,射程20~70千米,内装25枚反坦克雷,每枚地雷重4.85千克,装药量为1.85千克,地雷的自毁时间为16~24小时。由于地雷中的装药量较小,很难击穿主战坦克的底装甲,但足以炸断坦克履带,使敌方的坦克动弹不得,就可以为炮火击穿敌坦克创造条件。
  9M55S云爆一火箭弹 配用云爆弹战斗部,全重800千克,射程25~70千米,可形成半径25米的爆炸云,用来攻击暴露或掩体内的敌方有生力量,也可攻击轻型装甲目标。如云爆弹未爆炸,可在110~160秒后自毁。
  后来改进的几种火箭弹,如9M525、9M526、9M527、9M528、9M529、9M530等,将最大射程增大到90千米。
  
  坚持轮式底盘
  
  前面已经提到,“龙卷风”火箭炮发射管装在玛斯(MAZ)543M型越野卡车的底盘上。这是一种8×8的重型卡车底盘,是白俄罗斯明斯克汽车制造厂的名牌产品,自重20吨。坚持采用轮式底盘,也是苏联/俄罗斯自行火箭炮的一贯做法,目的是提高整车的机动性和降低使用和维修成本,提高最大行程。而美国的M270自行火箭炮则采用的是由M2步兵战车改装的履带式底盘,造价不菲。
  “龙卷风”自行火箭炮上的动力装置为V型12缸水冷柴油机,最大功率525马力,动力强劲。作为比较,我们拿T-54/T-55坦克来比一比。T-54/T-55坦克发动机的功率为520马力,二者相近,战斗全重为36吨(比“龙卷风”要低),但最大速度只有50千米/时,比起“龙卷风”来要差一大截。当然,越野机动性还是履带式的要占优。配用的传动装置为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有3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驱动桥采用带自锁差速器的中央减速器和轮边减速器,有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悬挂装置为扭杆弹簧式。1桥和2桥处装有双作用式筒式减振器和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前四轮为转向轮,后四轮为驱动轮,必要时可以挂上前加力,成为8×8驱动方式。最大速度为6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达850千米。其最大行程远远超过履带式的自行火箭炮,但越野行驶能力则要逊于美国的M270自行火箭炮。
  玛斯543M载重汽车的气候和环境适应性相当好,可在-40~+50摄氏度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
  
  供弹车
  
  供弹车,也称为运输装填车,和火箭发射车配套使用,采用相同的底盘。一般配备1辆,必要时可以配备2辆。其战斗全重为41.5吨,乘员2人,装12枚300毫米火箭弹,随车带有旋臂吊车和移动电站。由于是一枚一枚地装弹,装完12枚火箭弹需要20分钟的时间。作为比较,美国的M270自行火箭炮则是整体式发射箱,火箭弹打完后,只需换上另一个发射箱即可继续战斗,只需花5分钟的时间。
  
  指挥车
  
  “龙卷风”自行火箭炮装备苏军1年之后,其指挥车才配发部队,型号为1K123火箭炮射击指挥车。
  这种指挥车也是轮式底盘,外形像一辆厢式货车,车内装有火控计算机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无线电通信系统和定向定位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可以为1个火箭炮连的6辆“龙卷风”自行火箭炮提供计算好的射击诸元及气象信息。此外,该车还可以牵引1辆发电机拖车,用于为整个火箭炮系统供电。这种指挥车还可以作为BM-21“冰雹”和BM-27“飓风”自行火箭炮的指挥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