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打赢信息化防空作战【信息化条件下防空作战发展的几点思考】
 

打赢信息化防空作战【信息化条件下防空作战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9-02-10 03:49:15 影响了:

     随着空中力量的飞速发展,空袭以其低风险、高效益、可控性强等优势备受军事强国的青睐。近几场局部战争,我们已经看到,空袭作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已经走上了历史舞台。空袭被空前强化,必然给防空作战带来诸多挑战。
  
  思考之一:“信息危机”是困扰防空作战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单向透明”使防空作战陷入危机。信息是无形的,但它却控制着有形的空间。在信息化战场上,谁拥有信息优势,谁就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战场对于它来说就是“透明的”,而对于对方来说便是“不透明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军先后发动的几场大规模的空袭使人们更加看清:防空作战是高度依赖于信息的作战样式,战场对于空袭方的“单向透明”及远程精确火力打击、非接触、非线式等作战方式的产生,使防空作战陷入了防空危机。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国家运用近80颗卫星、90多架各种预警机、侦察飞机、60余架电子干扰机、10余艘电子侦察船,对南境内的包括通信、电子目标在内的军事目标进行不间断的侦察监视和干扰,使整个战场尽收眼底,而南军在强大的电磁干扰下,雷达迷盲、通信中断,战斗机难以升空作战,或升空后不能进行有效的战斗。开战仅3天,5架米格-29战机就被北约战机击落。
  “防空危机”的根源是“信息非对称”。现代空袭与反空袭已成为两种不同时代的作战系统的对抗,空袭一方已明显超越了工业化时代,运用的是新型的作战兵器,采用的是新型的作战方法,而反空袭一方应处于工业化时代。一方面信息化空袭登上了历史舞台,另一方面防空发展滞后,陷入“危机”。其根源在于:防空方的失败并不在于飞机、导弹飞得不够高不够快,兵力数量不够多,而是信息领域斗争中的失败。攻防双方之所以表现出“单向透明”,实质上是“信息非对称”所致。传统防空作战在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安全等各个环节都陷入了困境。而作为空袭方来讲,不仅可以在“单向透明”的战场中自由地获取和自如地运用信息,并且可以剥夺对方使用信息的自由权和主动权。攻防双方这种在信息方面的差距,是带有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性质的差距,短期内是不能靠几件先进的武器或战法来弥补的。在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南联盟和伊拉克虽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战法,并在打击隐形飞机、巡航导弹和欺骗、误导精确制导弹药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战果,但实践证明了工业时代的防空系统难以在整体上同信息化空袭系统进行有效的对抗。
  
  思考之二:一体化联合空袭将是空袭作战的基本形式,一体化联合防空是防空作战的必然发展
  一体化联合空中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所谓一体化,是指参战的各种作战力量,在战场信息网络的支持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在作战全过程中协调一致地行动。现代高技术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空中作战样式的变化。近几次空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过去的空袭通常由单一兵种单独作战,或简单的多兵种空中合同作战,而从海湾战争起,空袭则发展为组织严密、结构配套、整体协同、系统对抗的一体化联合空中作战新样式。系统化的整体优越性是“系统大于各要素之和”。各要素一旦被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就可获得比各要素之和要大得多的功能和效能。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对南空袭中,其联合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北约进行了包括空中打击、地面配合、海上发射、卫星保障、电子干扰和信息对抗等陆、海、空、天、电磁等多维一体化联合作战,综合发挥了信息、机动和火力优势,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全时空的立体化作战。北约所取得的效果,充分说明了现代空中作战不只是航空空间作战,而是以航空空间为主体,其它各维空间支援配合的一体化作战。现代空中作战,不只是空军的作战,而是以空军为主,并有海军、陆军航空兵和其他力量参加的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行动。
  信息化条件下空袭与防空作战是一体化、高合成的系统对抗。面对一体化联合空中作战,防空作战必然产生深刻的变革。现代的空中作战是空袭作战与防空作战两大系统的对抗。在一体化联合空中作战中,空袭作战行动是由不同功能的多个分系统组成,在战场信息网络支撑下,协调一致行动的空袭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包括:作战指挥分系统、战斗突击分系统、战斗抗击分系统、战斗支援分系统、战斗勤务分系统等。而防空作战大系统包括探测预警分系统、防空指挥控制分系统、拦截抗击分系统、反击分系统、防空勤务分系统等。在两个大系统对抗的过程中,一方尽可能使各分系统配合好,形成一体化优势,充分发挥整体作战效能。同时针对对方作战系统的要害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结构破坏或程序干扰,使对方系统迅速瓦解,不能发挥整体作战效能甚至处于瘫痪状态。由此可见,未来的防空作战系统必须重视一体化建设,形成一体化防空系统。
  
  思考之三:空中作战无人化将进一步加大空袭与防空双方的不平衡
  随着无人技术的日益成熟,空中作战无人化的设想已经初步成为现实。根据未来作战的需要和无人机的作战特点,除继续遂行战场侦察任务以外,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承担的任务将越来越多。如执行精确打击任务、“自杀性”反辐射作战任务、拦截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任务等。无人机技术的提升,使空中作战无人化成为当代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无人机将从单纯执行军事侦察、监视、搜索等非攻击性任务,发展到对地攻击及轰炸,而且执行的任务内容性质也逐步由简单向复杂过渡。无人机在未来空中作战中的大量使用将使未来的空中作战的面貌发生较大的改观:无人机的大量使用将催生独特的空中作战战法、隐身无人机则使未来的空中作战更加激烈复杂,使未来空中作战的损失相对减小。无疑,这一系列的新变化不仅将改变空中作战的武器装备、作战方式,还对防空兵建设发展模式带来挑战。未来的无人化空袭将使防空一方面对新的不对称作战、非接触作战理论将得到加强,而空袭方追求的低死亡率与高效益又给无人化提供了原动力。由此可见,无人化会进一步加大对抗双方的不平衡。
  
  思考之四:重视以非对称防空建设取得防空作战的主动
  在实际的作战中,优势一方采用非对称作战,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达成速战速决的目的。劣势一方如果以堂堂之阵与强敌拼装备、拼技术,必无主动可言,只有采用非对称、非正规的作战,才能扬长避短,击敌弱点,形成局部优势,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强弱对抗,强者总是企图迫使对方按自己的意图作战,而弱者决不能遵守对方的“游戏规则”,必须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自主作战,以长击短”。这就如同作战双方,一方使用矛,另一方使用盾,如果使用盾的一方把发展重点放在如何制作更坚固的盾上,那么他永远只能挨打。相反他在发展盾的同时,把重点放在进攻武器的研制上如制作弩、箭等,那么作战的结果就会不同了。在信息化条件下的防空作战中,我军防空兵必须树立非对称防空的作战思想,跳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思维定势,把防空作战的着眼点放在摧毁对方的空袭系统上,而不是放在摧毁几架轰炸机上。
  要想在未来的非对称防空作战中取得主动权,必须依赖于平时的非对称建设。在新军事变革中,防空兵必须以不对称的发展思路支撑未来的不对称作战;以军事科研的不对称创造战场的不对称。实施非对称建设,需要始终保持思维的敏锐性和创新性,用非对称思维研究解决非对称防空建设的关键问题。非对称思维,重在寻求新的发展思路,不是追求别人有什么我们有什么,而是着重研究对手缺什么、怕什么,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发展什么。就像俄罗斯那样,在美国全力打造数字化部队时,他却重点发展太空力量和被称为“数字化部队克星”的电子战部队。因此,在防空建设中,我们必须着眼于空袭系统的关节点,重点研究能有效破坏对方系统的方法和研制“杀手锏”。如研制新概念武器,抗击对方的侦察监视系统,打掉对方的“眼睛”和“耳朵”,剥夺对方的制信息权,使空袭一方出现目标失踪、指挥失灵、行动失调等情况,甚至遭受灭顶之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