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东风未晓放船行 借的东风好行船
 

东风未晓放船行 借的东风好行船

发布时间:2019-04-01 04:48:16 影响了:

  [摘 要]: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源于生活、生产实践之中。引导学生探索科学规律,是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而采用实验教学,是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做好科学实验教学,以期更好地提高科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教学 科学实验 教学效率
  心理学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它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大动力,科学家们也一再声称,兴趣是它们勤奋的内驱力,是它们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物理学家杨振宁就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也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中学生在学习科学过程中,如果对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超乎寻常地研究科学问题,教学上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在中学科学教学中的意义是深远的。而科学实验课堂正以其新颖有趣的实验和新奇美妙的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理论教学为指导的科学实验正以其自身的特点,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课堂上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
  科学实验的类型一般可分为三类: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课外实验。
  现就如何做好这三类课堂实验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一、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
  “演示实验一般是指在课堂上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演示实验是向学生提供学习科学概念和规律所必备的感性材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方法的学习起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化和巩固所学的科学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因此对演示实验的教学要符合下列要求:
  1、演示实验首先必须确保成功性
  演示实验的直接目的是把科学现象复制一遍,让学生亲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科学现象的效果,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告诉学生。只有确保演示成功,目的才会达到。决定演示成功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掌握实验的原理,抓住关键。
  如在大气压一节中进行“纸杯托水”的演示,当纸片盖住杯口后,不能让空气进入,这是关键。又如在“惯性”一节进行“纸条从杯底抽出而纸杯不动”来说明惯性的存在的演示,在抽纸条时速度要快,这是关键。如果演示不成功,学生就会感到失望,对老师的讲解不信任和失去学习的兴趣。
  2、演示现象必须明显、直观,可见度大
  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科学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让全班同学都看见,而且要看清楚。因此演示的现象一定要清楚、直观,可见度大。所用的仪器要足够大,灵敏度要高。仪器置放的位置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全班同学足以看清。个别实验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让学生“代表”靠近观察,然后由“代表”作实况报告。
  如在做冰的熔解实验中就可采用这种方法,事实证明效果较好。在教学中可能一节课要做几个演示实验,这就要求突出每个实验的重要性,如暂不用的仪器不要拿出来,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不明显的现象可采取背景衬托和演示的方法,想方设法的使学生观察到明显、清晰的现象。例如在观察压强计里水面升高或下降的实验中,可以将水染红,并在U型管后面衬一划有横线的白屏作为背景。又如在演示磁体的磁场时可采用幻灯投影的方法,使学生对磁感应线产生深刻的认识。
  3、演示的器材结构要简单,操作要方便,推理要简单
  演示实验简便易行,操作方便,得出结论的推理简单易被学生接受。
  如在讲“摩擦起电”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塑料铅笔与干燥的头发相摩擦来吸引轻小的纸屑;又如在讲“压力作用的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可利用一端削尖的铅笔,让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铅笔同时用力,由凹陷程度的不同学生很容易的便得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越明显”的结论;再如在做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中可让学生把一普通的喝水玻璃杯顶在嘴上,吸气后杯子不下落的现象即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的小事来说明科学上的问题,简便易行,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学之中,周围到处存在在着科学知识,增强了亲切感,易使他们接受知识和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分析研究周围的事物。
  二、关于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良好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因此为了搞好分组实验教学,首先必须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及习惯。初中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实验基础。有的甚至认为实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实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一开始就应要求学生做到:
  1、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
  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进行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的使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实验过程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
  2、进入实验室后必须要求学生按分好的实验小组坐到相应的实验桌前,不得乱动器材
  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一般3–4人为一组,按知识掌握的强弱平均搭配,做到取长补短,协助分工,一人操作,一人读数,一人计录,并设立实验小组长加以监督,这样就不会出现乱哄哄的场面。
  3、实验时应要求学生不能大声喧哗
  在实验过程中若出现异常现象,可要求学生举手提问,不得出现乱穿他人小组的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好的做法要及时肯定表扬,对于典型的实验错误可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分析,要让实验课始终处在探索、讨论的氛围中。
  4、实验完毕应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及时处理实验数据,并填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实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实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因而会出现编造数据,或按规定推算数据的现象。对这些现象的发现则必须加以批评,并要及时帮助他们重新安排实验,从而发现其出现误差过大的原因。实验中应要求学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关于学生课外实验的教学
  “课外实验是相对于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课堂教学实验而言的一种实验形式。”课外实验内容灵活,形式多样。课外内容可以是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也可以是与教学大纲没有直接关系,但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的。因此课外实验更能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课外实验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可以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研能力的训练。如制作水温自动报警器、制作电动机模型等。课外实验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探索性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应坚持以学生自己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在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等方面都要让他们自己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分析和独立的操作。通过实验中困难的出现——克服——再出现——再克服…… 不断的循环,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毅力,促使学生养成实验的良好风格。
  总之,通过精心设计,借助科学实验这个“东风”,积极创设直观、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中学科学教学研究与实际》 张善贤 苏州大学出版社
  《基础教育现代化教学基本功》 首都师范出版社出版
  《中学生学习心理学》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