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钱袋子 “钱袋子”,为何看不懂
 

钱袋子 “钱袋子”,为何看不懂

发布时间:2019-04-13 03:58:30 影响了:

  曾经被视为“国家机密”的财政预算虽然逐渐揭掉面纱,但仍然很难让普通百姓看得懂,厚厚的预算收支表中预算项目多达上百项,而公众最关心的“三公”消费却不在其中。不仅如此,在看完收入表、支出表和收支总表后,人们仍然会问,如此庞杂的支出项目,到底消耗了多少财政资源,钱最后是否进入预算中支出项目又从何考量?
  不得不承认,展现在公众面前的部委预算,仍然语焉不详,面目模糊。
  国家预算的五大基本原则是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和年度性,后四项都基本已经实现,但是最为首要的公开性一直没有实行,直到2010年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经人大审议通过的预算、决算向社会主动公开,并试图大力推进重大民生支出公开,中央部委才公布了预算,2010年也由此被称为“预算公开元年”。
  但仍然有两个突出的问题没有实质进展:一是,收支项目的划分和表格的内容分类较粗,缺少充分的明细资料;二是,民生支出漏损缺少监督和追查制度。这也是钱袋子看不懂的主要原因。
  原本备受公众期待中公布的透明财政预算,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在卫生部2012年的公共预算支出表中,外交科目支出为65162.76万元,之后又列有其他外交支出这一科目,支出额为110万元,随后还有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公共卫生支出、其他医疗卫生支出等支出,这些科目都有精确的支出数额,但都没有相应的解释说明,更看不出资金的具体流向。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具体的支出金额都算好了,为什么不能告诉我们这些钱具体花在了哪里呢?
  按照现行的财政预算的分级有类、款、项、目四级,是可以详细完整资金流向的,但在对外公开的预算中,公开的信息是残缺的,公众无法从预算中了解这些钱具体是如何分配的,也就为这部门资金的暗箱操作提供了条件。这或许就是如此巨大的“其他支出”在公开的财政预算中赫然出现而一直没有合理解释的原因。
  在2012年的部委预算中,有一项支出增加非常明显,而且各个部委均有此上升,那就是住房支出明显加大。财政部、审计署与发改委住房支出的增加幅度均在27%-30%之间,而保监会的住房支出增幅则达到了41.38%。占总预算支出高达7.16%。支出增幅与占比均最高。对于住房支出增加的原因,多个部委给出的解释是“因规范津贴补贴,住房公积金计算基数提高,符合购房补贴人数增加”。
  人们又看不懂了,保障房是为了给低收入和有困难家庭提供住房,怎么会变成了部委机关的福利了呢?从1998年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实行部门预算制。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基本民生保障成为财政支出的重点,比如加大普惠农民力度,提高教育、卫生领域的公共保障支出,以及2009年启动的覆盖全面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等。
  民生数据不能表明其直接惠及公民,而是大部分在政府管理过程中被挥发掉了。例如,四川省2010年社会保证和就业预算支出46亿元,其中直接用于民生的为1.8亿元,间接用于民生的为9.2亿元,而政府自身消化的(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为20亿元。约有一半的以民生支出预算实际上被政府自身消耗掉了。所以,一本预算不仅反映政府怎么样花钱,更应该表明政府把钱花在了谁身上。透明的预算公开才是真的公开。
  公共财政取之于民,就要用之于民。温家宝总理多次谈到公共财政的重要性:“我们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使公共财政更好地进行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地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其实,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从中不仅会看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有社会结构和公平正义的程度。”
  一份收支平衡的预算报表如果仅仅展现给人们的是财政在数字上收支平衡,那么,其公开的意义将形式化。如果有勇气公开,那么就应该让大家看到财政公开的诚意,而不是仅仅是成为各部门每年例行公布的文件。预算透明比公开更重要,人们期待看到的是一份不再遮遮掩掩、充满质疑和不解的预算报告,一本让老百姓看得懂的预算比越来越厚的预算更能表现出政府推进财政改革的决心。
  【摘自《经济观察网》2012年4月25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