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加强创新服务力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创新服务力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发布时间:2019-06-17 04:01:43 影响了:

  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制度建設是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設,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社会管理 制度建設 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新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設,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所在。
  一、加强制度建設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
  制度建設是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从理论研究、国外经验,还是从我国社会管理现实问题的角度去分析,制度建設都是维护公共利益最大化、实现社会善治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所在。
  (一)从制度建設理论来分析,制度建設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制度变迁理论的代表人物、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人为创造的、用以限制人类互动行为的约束条件,包括了规范人际互动的任何形式。作为调整和维系社会秩序的基本力量,制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内生变量,是保障社会和谐运行的重要基石。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制度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诺斯和托马斯从经济制度史角度详细分析了近代法国、西班牙两个“竞争失败的国家”和荷兰、英国的发展和崛起,旗帜鲜明地指出有效率的产权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西方世界兴起的关键所在。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为我们分析国家兴衰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完善的制度設置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制度建設是根本、是关键,要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設,为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从国外实践来看,注重制度建設是西方国家社会管理的基本经验
  作为资本主义的先发地区,西方国家较早进入工业化时代,面对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社会建設和社会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社会管理中的制度建設,坚持把制度建設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切实以制度建設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如:为了有效减少收入分配差距,欧美等国家较早就建立了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一整套税收制度;为了有效缓和社会矛盾,争取民众支持,早在俾斯麦时代的德国政府就出台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老年和残联社会保险法》,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成为欧洲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典范,社会保障制度也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面对住房贵、房价过快上涨等问题,许多国家設计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住房保障制度。新加坡李光耀政府的 “组屋制度”就是范例。
  (三)从我国国情来看,制度滞后是当前社会管理的突出问题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问题打下了重要物质基础。但众所周知,我国用30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道路。在这种社会剧烈转型的大背景下,新旧体制快速更替,容易产生制度断档和制度真空,社会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社会管理制度建設相对滞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管理的突出问题。
  二、探索建立与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改革。根据中央提出的“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設”的要求,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探索创新,当前,应着重从社会管理环节和工作格局上入手,加强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建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一)从社会管理环节看,重点要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相互衔接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构建新型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应着力从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三个层面,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一是加强和完善源头治理的制度体系。源头治理是固本之策,应注重治本管理,围绕抓源头,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注重制度安排的公平正义,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更加注重分好“蛋糕”,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之间的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和弱势群体帮扶力度,保障他们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等基本权益。二是加强和完善动态协调的制度体系。社会稳定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社会矛盾复杂多变,抓好源头治理,可以有效减少社会问题,但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还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动态调节和化解机制,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尽可能阻止社会矛盾被激化、放大、蔓延和升级,始终使社会处于动态平衡、井然有序、健康运行的状态。应始终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为此,应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维稳工作机制,如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深化落实领导干部定期下访约访、挂牌督办等信访制度,建立健全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构建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调、行政仲裁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三是加强和完善应急管理的制度体系。目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矛盾进入了凸显期、多发期,如果处置不及时、不妥当,很容易造成重大群体事件,与此同时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带来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应急管理任务十分艰巨。为此,要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設,着力健全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报送、风险评估、事故调查、处置救援、信息发布、舆论引导、事后安置等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水平。
  (二)从社会管理工作格局和方式看,重点要着力完善党政主导、社会协同参与的社会管理协作机制
  社会管理的最佳状态是善治,其本质特征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因此,在社会管理格局和方式上,要理顺多元主体社会管理的职责和作用,建立健全党委的社会管理领导机制,政府的社会管理责任机制,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各界群众的社会管理参与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一是建立健全党委的社会管理领导机制。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特别是要重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設成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服务人民群众的战斗堡垒。二是建立健全政府的社会管理责任机制。要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特别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政策法规、健全管理体系、提供公共服务、狠抓督促落实上,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要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三是建立健全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要不断强化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健全完善各个层面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体制机制,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增强服务能力,赋予工会、共青团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更多的资源和手段,支持他们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形成社会各方面全面协同参与的强大合力。四是建立健全各界群众的社会管理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健全扩大基层民主制度、完善群众参与机制、拓宽群众参与渠道,积极为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公民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格局。
  参考文献:
  [1]邓伟志.创新社会管理体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郝立忠.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