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克服偏见,还原财报背后的真相_国企“舆论偏见”背后
 

克服偏见,还原财报背后的真相_国企“舆论偏见”背后

发布时间:2019-07-05 04:02:51 影响了:

  当代国家间的竞争,在经济层面的直接表现就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关系国家安全与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保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既是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则的要求,也是出于国家战略的需要。
  “冰火两重天”
  在事业发展上,国有企业近年来一直阔步前行。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011年世界企业500强中,共有59家国企榜上有名,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更是位列前十。需要强调的是,这59家国企中,当年新增的超过10家,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
  尤其是作为国企核心的中央企业,表现出更充分的市场活力与竞争力。“十一五”期间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和税后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
  即使是在最困难的2008年,中央企业利润同比虽下降30.8%,但上交税金不降反升,达到10426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当年中央财政收入的17%,成为社会事业的支撑力量。
  然而与国企贡献没有同步的是,一些声音在评价国企时,往往想到的却是垄断暴利、高薪低效、腐败浪费、与民争利这样的“负面”词汇。
  “尤其是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伴随着国有企业的集体崛起,对‘国企凶猛’的批评指责之声纷至沓来、不绝于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斌如此表示。
  在另外一些场合,国企在一些舆论中似乎成为“落后”的代名词。
  在全球经济大潮中纵横捭阖、风生水起的中国国有企业为何成为社会舆论中的“弱势群体”?
  “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有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又是国有企业与公众之间日益密切关系的反映;同时,这也是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国内非公有制企业均是市场竞争主体而难免存在矛盾和冲突的反映。”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长许保利给出了的分析。
  不可否认,今日之国企,自身仍存在一些需要深化改革的问题,但用过于苛刻的言辞来形容这些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不免有失公允。无论从承担公共责任还是从国有企业作为经营主体的进步来讲,国有企业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自身所取得的进步都有目共睹。
  用中国的尺子衡量国企
  虽然中国社科院已经连续多年在其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中表示国企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要远远优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但有些声音一直不肯承认这一事实。
  当提到这一现象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一位教授感到有些无奈,“不但上榜的国企被质疑,甚至连发布报告的社科院都受到牵连。在一些人眼中,只要是给国企说好话的就一定有问题。”
  这样明显的偏见近年来屡见不鲜。对此,有人认为是时常传出的有关国企的负面消息,给外界的一些人提供了口实。
  “问题在于,哪个企业没有些负面新闻呢,为什么总是国企在挨骂?”该教授反问,“退一步说,如果这些言论真是出于完善国企发展而提出的善意批判和建议,当然也很欢迎。可现在一些人一提到国企,只有诋毁甚至是谩骂,缺乏全面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乃至连国企的正面消息都不肯承认。”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采访中,许保利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国有企业既有市场经济中企业所具有的一般属性,又有不同于其他一般企业的特殊属性,比如承担的公益责任等。”他感慨道,这使得国企很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就如同公众和媒体对于明星具有强烈的关注欲望、更高的要求和道德期望一样,国企这样的‘经济明星’同样容易受到社会严格甚至苛刻的审视。”许保利认为,因此发生在国企身上的很多舆论热点,尤其是负面消息,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久而久之会让不少人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
  “一些将西方经济理论视为绝对真理的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他谈到,“有的人往往将国企视为市场经济中的‘异类’,偏颇地认为,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的残留物,只有彻底‘消灭’国企才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在有的人眼里,国企发展究竟是好是坏并不重要,只要存在就是一个错误。”
  杨斌认为西方的某些理论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适用。同时,应该注意西方国家和某些国际组织在全球推行这些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式背后的用心。
  国企成为跨国公司强劲对手
  在今年的瑞士达沃斯论坛上,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公开谈到,“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及其补贴和扭曲对中国的贸易伙伴们非常有害。”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此前也在纽约表示,美国希望全球商务领域能够实现“竞争中立”。对此,美国副国务卿霍麦茨直言不讳地指出,“竞争中立”原则主要针对中国,“因为中国国有企业近年来凭借政府支持,实力大增,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对美国企业构成巨大挑战”。
  中国的国有企业或许是真的让美国人感到“芒刺在背”,要不然美国的政府高官们不会如此密集地讨论这一话题。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显露出了更多的担忧和不满,遏制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意图已相当明显,并且已经开始行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说到。
  “这并非什么新鲜现象,只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感受到的压力更大,促使他们要在这一方面下更大的力气。”杨斌谈到。多年来,欧美等国的跨国公司,一直力图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其商品的销售市场、原料和劳动力的供应来源,使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服务于甚至服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跨国公司的需求。
  然而在中国,他们的这一愿望很可能会落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国有企业实力的提升,为中国经济打造了一道抵御外部大的冲击的防波堤。
  “许多国有企业不仅跻身世界500强,还通过商品贸易、对外投资、资源收购等方式,开始在境外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美欧等跨国公司的强劲对手,打乱了跨国公司的发展布局和扩张步伐,对其利益最大化构成了直接挑战。”在杨斌看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作为中国经济中流砥柱的国有企业变成外部集中攻击的对象“只是时间问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