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看到背面”作文训练与指导]三年级作文大全300字
 

[“看到背面”作文训练与指导]三年级作文大全300字

发布时间:2019-07-17 04:14:44 影响了:

  自我检测  你如何审题?  你如何立意?  你如何构思?  你如何选材?  你会选择哪种文体?  写作指导  “背面”的字典上的解释为:“物体的反面”,和“正面”相反。“看到背面”也就是看到反面的意思。但这仅仅是字面意义,写作时则不可拘泥于此,否则可能会太实,显得板滞。最好应把重心放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上。
  因“背面”的特点往往是看不见,故而我们可把其理解为“隐藏的事实”、“隐藏的真相”;又因“正面”往往为事物的片段呈现,它很不全面,所以“背面”就具有“详细的事实”的语义;再有“正面”时常仅是事物伪装的表象。因此,“背面”也就隐含着“本质”的寓意,这些都可看成“背面”的引申比喻义,同学们写作时从这些虚灵的语义角度入手恐怕会更好些。中国艺术,当然也包括文学,讲究“气韵生动”,如何做到“气韵生动”?方法很多,我想有一种技法古人常用,即“以虚写实”,作文章如能如此,则文章自然灵动有致,“气韵生动”。
  根据材料可知在“看到背面”这个题目的后面隐含着“看到正面”的另一道题目,因此,在作这篇文章时必须让“正面”的内容占据一定的篇幅,不过, “正面”和“背面”之间应以“背面”的笔墨为主,“正面”只是“背面”的补充,为“背面”服务,只能起陪衬作用,它们的关系须有主次、宾主之分,不能把文章写成一个“正面”和“背面”的关系题。
  上面谈了“背面”的内涵,但我们的作文题并不是“背面”,而是“看到背面”。“看到背面”是一个动宾关系的短语,是一个动词性词组,对这种动词性词组的题目,我们在写作的具体实践中,往往必须把笔墨重点放在动词上,所以“看到背面”这道题目的行文重心就不能放在“背面”上,而应放在“看到”这个动词上。如把文章写成议论文则可围绕“看到背面”的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价值等来展开文章,也可围绕怎么样“看到背面”,即“看到背面”的条件、方式、途径、过程等来展开。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两种写法,写作者都需有辩证的眼光,毕竟同对于一种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态度;同一人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空下看法也有变化;另外,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空也有变化。如写规范的记叙文则可通过一人一事的形式来表现“看到背面”的过程,或“看到背面”的感受、认识、意义等,文章的重心仍然要扣住“看到”二字。如写散文,笔法就自由宽松多了,几乎无法不可依,也无法尽可讲了。既可借景抒怀,也可托物寄意,既可叙古人古事以表当下之思,也可记今人今事来言历史之感。
  以上所谈的审题问题,写作时很重要,然而要写出一篇高品质的作文,关键却还在选材、立意上。很多同学在写作时老抱怨无事可写,无材可用,这当然和同学们生活经历简单有关,但这也可能和他们不会打开思路有关,打开思路的方法很多,给作文题添加句子成分,在笔者看来是比较有效的一种。
  在“看到背面”这个题目上,要想让自己的思路开阔起来,笔者觉得关键必须添加两个成分:主语和定语。先说主语,是谁看到背面?一般情况下,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或某一个具体的个人,较少有人会把这个主语想成一个群体,比如某个阶层、民族甚至国家,甚至是某种更概括的定语,如果同学们能尝试着从这些角度去选材,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笔者个人觉得一方面能让文章的材料、内容较充实,也新颖不少,更重要的是可使文章的格调、境界上一个台阶,可使文章的立意更为高远。如果同学们平时能从这些角度思考问题,那么思维宽度会有不错的拓展。再说定语,看到“什么”的背面?这个定语可选择的对象很多,多数人会把这个定语定位为自己熟悉的某一具体的人、物、事,比如“父母的背面”、“老师的背面”、“家庭的背面”、“母爱的背面”等等,其实“背面”还有虚化之物的“背面”,只有少部分同学能把这个定语向宽处、深处、虚处延展,由个体扩展到群体,由现实引申到历史,由物质过渡到精神,由现象联想到本质,比如“社会的背面”、“时代的背面”、“历史的背面”、“思想的背面”等。这种思维素质的形成和同学们平时的训练有密切联系,我们应尽量在平时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使同学们写出既具有宽度,又具有深度和准度的文章,使同学们的文章不论是材料还是立意都高人一等。
  当然材料的掌握因人而异,生活经历、生活环境、兴趣爱好以及阅读积累都影响着材料的掌握状况,另外任何材料,无论大小,从本质上讲并无优劣、高低之别,如果我们没有大材料,那我们可以从一个小材料、小切口进入,但开掘要深,要能做到“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实入虚”、“以实见虚”,在立意上应尽可能高。
  写文章除了自己要勤于琢磨外,还要善于学习,善于借鉴,有时甚至要不惜模仿,我选择了靳以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篇散文《造车的人》来作学习的范文,也呼应我们这个“关注底层”的专题要求。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借鉴不少写作技巧:首先,选择有代表性的场景描写,例如夜间一家人挑灯紧张劳动的场景:父亲打铁,母亲拉风箱,大儿子扶木架,女儿举油灯,小儿子爬在母亲的膝头,他们在闪动的炉火、烧红的铁皮的映照下,铁砧上不时传来打铁的声响,车轮放入水中冒出的水汽,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场景描写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上非常重要,它能有效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也能使文章中的人物显得更饱满。其次,像电影特写一样的细节刻画,文章中细节描写很典型,如“他的眉头更紧地皱起来,上额的纹路像吹皱的池水”,擦汗时他“把脸用手掌很用力地自上而下抹了一回,这像是能解去他身体上的和灵魂上的困顿”等,它们把文章主人公的特点刻画得细致入微。再次,借助外界的自然景物——河的变化,深刻暗示人世间苦难的漫长和牢固不变,文章开头写那条河是一条“污秽的浅溪”,结尾时又写那条河“没有一滴水”,但到了夏天,“河里又涨满了水”。这些描写向读者说明“造车人”像那条河,“人老了”,“河也干涸了”,但河还会涨起水来,而老人的苦难命运却不会变化。最后,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卑微“造车人”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主题,他是一个小人物,只是一个造车的人,但作者却成功地把他塑造成了那个时代所有底层人的代表,他的遭遇把那个时代所有底层人的生活境况展示出来,揭示了这一群体的困窘和艰难,满含着作者对他们的同情,更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愤懑以及对当局的控诉。充分显现了 “以小见大”、“以实见虚”的技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