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语言的模糊性与颜色】语言的模糊性
 

【语言的模糊性与颜色】语言的模糊性

发布时间:2019-07-18 04:02:15 影响了:

  摘 要:通过颜色“以物喻色”和“以色喻物”的隐喻过程来讨论语言的模糊性与任意性。颜色理论包罗万象。对颜色的感知与划分是模糊的,将颜色投射到社会文化生活中,将颜色与人的性格、情感、智慧、甚至音乐,与医学等联系起来,产生的隐喻意义更是模糊的。
  关键词:语言;模糊性;颜色;隐喻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265-02
  一、模糊理论
  模糊理论于1965由扎德提出。扎德对模糊性的定义是:“模糊集合是由其成员隶属度构成一个连续集的所有成员组成的一个类” [1]。即模糊集合的所有成员有着相似性关系,且有着不同的或变化的相似度。维特根施坦(Ludwig Wittgenstein)提出家族类似(family resemblance)的原则来处理模糊性[2]。一个家族的成员,有核心成员或中心成员,有世隔很多代的边缘成员。本文试图以黄颜色为例,证实家族成员的核心或中心地位与边缘地位(根据立足点不同)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将全世界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类,如果任何一个国家要么属于“发达国家”,要么属于“发展中国家”,这样划分则必然忽视了国家之间发展的程度或水平的不同[3]。实际上“发达”与“不发达”之间的界限是很难切分的。有的国家很发达,是发达国家中的核心成员;有的国家不发达,是发展中国家的核心成员。所有的国家处在发达和不发达之间不同的点上。根据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指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核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会发生变化或转化。如按照国民生产总值GDP,中国排在世界前列,为全球经济的核心成员,如果按照人均GDP,中国则排在榜尾,为边缘成员。
  以相似性为基础,将对一个范畴的认知用来建构或解释另一个范畴,则为隐喻,即将一个认知领域的结构或逻辑映射到另一个认知领域里去[4]。如阳光照亮谓之“明”,聪慧睿智亦谓之“明”;天明清旦谓之“晓”,明达事理亦谓之“晓”;光亮微茫谓之“暗”,愚昧昏庸亦谓之“暗”;天色昏暗谓之“昧”,智虑昏蒙亦谓之“昧”……这种由视觉域到心理域的转移,就是隐喻造成的,隐喻的基础就是这两类认知域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心智的聪明有如视觉的明亮,思想的愚昧有如视觉的昏暗[5]。这样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的语言词汇就具有了模糊性。
  二、颜色的模糊性
  颜色是物理光学的范畴,同时是人类心理视觉的范畴。自然界的电磁波光谱只有一小部分(波长范围约为380纳米或400~760纳米或800纳米)能被人类肉眼感知,称可视光区域或光区。波长200~400纳米为紫外线,波长800~25 000纳米为红外线,波长更小的叫X或伽玛射线,更大的则为无线电波。这些人类都看不见。可视光区波长从长波端到短波端依次是红(约625~740纳米)、橙(约590~625纳米)、黄(约565~570纳米)、绿(约500~565纳米)、青(约485~500纳米)、蓝(约440~485纳米)、紫(约380~440纳米)[6]。
  人类将物理性质的电磁波光转化为心理的视觉体验的过程是一个视觉信息加工的隐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界物理性质的电磁波光呈一个连续的“统一体”(continuum),而人类对这种光波心理感知的视觉现象则呈“类属”(categorial)的性质。也就是说,人类将颜色统一体切分为相对独立的类,一种颜色即一个类,其实就是统一体的一个区间或片段,如红色、橘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Red, Orange,Yellow, Green, Blue, Indigo,Violet)等[5]。这种划分是模糊的,边界是不确定的。
  1969年,美国学者柏林(Berlin)和凯依(Key)通过对世界近200种语言的比较研究,发表了《表示颜色的基本词汇》[7]一书,提出了基本色彩理论。该理论认为尽管各语言颜色词众多纷繁、数量不一,对光谱切分的粗细和位置不同,但任何语言的基本颜色词都不出十一个词的范围,并得出了基本颜色词的标准,:黑、白、红、绿、黄、蓝、棕(褐)、粉、紫、橙、灰。用模糊理论来解释,即基本颜色理论的十一种基本色彩是颜色家族的中心成员,其他颜色为边缘成员。
  Jameson则研究过Grue(blue-green)合成词作为颜色类在很多民族如Aguaruna (wínka=Grue),Eskimo(tungu=Grue),Futunese(wíwi=Grue)中存在的现象[8]。Saunders[9]等人还发现许多民族的某些颜色词包含多种颜色,如Salish 族的kwaalt一词包含所有的黄色与绿色区间;Shona 族的cipswuka一词包含一部分红色与蓝色;Hindu 族的pila一词包含所有黄色、所有橙色和部分棕褐色。这两种现象都说明各个民族对颜色的认知与切分不一样,这些颜色词没有进入Berlin和Key的标准颜色词类,这说明对于标准颜色词的划分也存在主观性、模糊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某一个民族颜色家族的中心成员与另一个民族颜色家族的中心成员不一样。Cristina Soriano等认为在英语和西班牙语中,红(red)、蓝(blue)、绿(green)、黄(yellow)为基本色。汉语将赤(红)、黑、白、青、黄视为正色即中心色,其他为间色即边缘色。也就是说,站在不同民族的角度,颜色家族的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是变化的。
  1.以物呈色。其实物质世界并没有颜色这东西,我们将某一物体分辨为某一颜色,实际上是该物体对代表该颜色的那一部分电磁波光谱进行的反射或折射,我们的肉眼恰恰是感知了这种折射或反射。如玫瑰之所以是红色,恰恰意味着:玫瑰可以是除红色之外的任何其他的颜色,因为玫瑰恰恰是吸收了除红色之外的所有电磁波光谱,仅仅折射或反射了代表红色的那部分光谱。也就是说我们的视觉系统实际上是建立在“假象(lie)”的基础上[6]。例如陈建初在《试论汉语颜色词(赤义词)的同源分化》[4]一文中列举了古汉语里表示红色的词汇60个。它们分别来自自然界的天候的颜色如“霞”、“虹”、“暘”、“阳”;染织物的颜色如“红”、“绛”、“绀”、“绯”、“綪”等;动物的颜色如“鰕”、“蜚”等、植物的颜色如“杜”、“棠”等,矿物的颜色如“丹”、“瑕”等、甚至疾病“瘕”等。现代汉语里也还保留着用动植物、矿物等来区分红色色差的词汇:水红、橘红、杏红、粉红、桃红、玫瑰红、土红、铁锈红、浅珍珠红、壳黄红、橙红、鲑红、猩红、杜鹃红、枣红、绯红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