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动漫创作中人文精神的传承与演绎】人文精神的理解800字
 

【动漫创作中人文精神的传承与演绎】人文精神的理解800字

发布时间:2018-12-25 04:04:10 影响了:

  [摘 要] 进入21世纪,愈来愈多人意识到,人文精神是动漫创作的导航灯和方向标。如果我们的动画离开了人文精神而创作,就不能激起全世界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共鸣。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的动漫人文精神现状和民族性格的阐述和分析,结合对比中国动漫文化产业的低迷状况,探讨如何以人的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审视民族自身,从中国传统精神价值和民族性格矛盾中,挖掘与新时代意义和价值相符合的动漫语言,来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文化,促进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动漫人文精神;民族性格矛盾;动漫语言
  
  中国动画曾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如《大闹天宫》《渔童》《金色的海螺》等,在不同程度上都标志着中国动画的辉煌成就。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以致中国动漫一度陷入了低谷,这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失守。因此,要振兴中国动漫产业,其核心的条件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和文化。那什么才是能够被动漫人继承的文化精神呢,人文精神是反映人的文化价值理念之社会主体意识,这种意识通过长期文化实践,逐渐积淀、升华,同时随社会发展而发展,也因习俗、看法和思维方式之差异而有不同表述,并具一定民族文化特性。①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的动漫人文精神现状和民族性格的阐述和分析,试图从中国传统精神价值和民族性格矛盾中,挖掘与新时代意义和价值相符合的动漫语言。
  一、美国动漫人文精神的民族性和普适性问题分析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文化和精神,这就决定了其不同的动画剧情和动画表现特点。我们先审视一下美国动画,可以看出他们都在不同程度流淌着美国的传统人文精神。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血缘的混合和文化思想的交融不断给这个新生的民族增添活力、传统的反抗精神、天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对不同文化的博大胸怀等。外在形式则表现为惩恶扬善、快意恩仇,单纯善良等。如美国动画片《汽车总动员》,西部场景、英雄落难、偶遇美女等已经被无数次演绎的剧本再次搬上银幕,但传统不代表俗套,美国文化提倡个人英雄主义和团队精神并重,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而不该淹没在人丛之中。因此在这些剧情和构思的背后,正迎合了观众的“情感温泉”,让每一位观众在影片主人公上都能找到超越自我的理想身影。如皮克斯的《超人特工队》,其把间谍片中的机巧玩意儿、漫书中最爱渲染的超能力等流行元素打包推出,但最引人反思的却是对于家庭观念的关注。在特效视觉享受背后,无不触动了观众心灵深处对事业、家庭和个人价值问题的思索。正如皮克斯的副总裁约翰•拉塞特所说:“我喜欢影片的创意,即使一家子都是超人,他们也要努力去实现所有家庭都想努力实现的事儿――让彼此幸福。”
  如果说上述的都是美国典型的故事情节和美国本土风俗。我们再来看看迪斯尼的动画大片《木兰》,其造型设计颇具匠心,内容却是取自中国传统题材。如人物装束是明代的,而马的造型是唐代的,开篇的祠堂、神灵、说媒等情节都充分地营造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力求拍出的是一部中国式的迪斯尼大片。但事实上,美国的《木兰》只是借用了中国《花木兰》的故事外壳,其内核是现代美国式精神理念,如人物性格设定方面,美国人大胆地进行了符合西方人接受的心理和习惯的艺术夸张和改编,塑造了言谈举止大胆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动,勇于突破传统意识框架束缚,追求个性释放的花木兰人物形象。如果把它同中国的《花木兰》稍作比较,就可以发现二者之间许多骨子里面的不同,因为中国版的《花木兰》的根系是深扎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里的。首先其必定是一个充分尊重中国人印象中那个尽孝道、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替父从军”的民间传说的模式和人物形象,并且具有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矜持和谨慎特质。这就必然导致了她只能局限于中国观众的理解,而很难让全世界人民得到认可。最近马楚成执导的最新版《花木兰》,虽然淡化了“孝道”却依然塑造的是一部牺牲个人爱情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传统爱情悲剧。这样一种精神境界中国人能理解,女权、爱情自由观的西方国家可能就难以接受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美国人塑造的花木兰并非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样子,但是在进行艺术再创造中体现的大胆想象和剧情表现上,既体现了中国式的风情同时又让西方国家在他们的认识领域中去欣赏,好莱坞的这种在全球赢得观众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同是取材于神秘色彩的东方经典传说,同是一种英雄主义,为什么美国动画片可以获得不同文化、不同年龄观众群体的普遍接受,并在全球范围获得巨大成功呢,这就涉及民族性和普适性的问题。通过上述《花木兰》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类的审美需求是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性别、不分宗教,美丽的东西在时间上是永恒的,空间上是普遍的。虽然各个民族都有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但是人文精神是人类最高贵、最普遍情感的一种集中表达,是没有差异的,应该是人类所共有的,只是各民族文化显露的程度不同而已。②电影《阿凡达》同样是英雄主义、爱情、个人与集体利益的主题,当奇幻绚丽的外太空植物,真挚的友情、爱情,捍卫家园的情节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能不为所感动吗?人文精神是导航灯,是方向标。如果我们的动画离开了人文精神而创作,那就意味它只有一个躯壳,不会给人以任何启迪,也不会给人以任何感动,更不会得到任何的认同。
  二、日本民族性格的矛盾在日本动漫中的体现以及给我们的启示从各国动画发展指标和表现手法来看,上述的分析体现了美国动漫追求的是一种“在娱乐中宣泄”的手法。那日本动漫呢?从我们熟悉的《阿童木》中可以看出,日本的英雄主义更注重的是“在警世中陶冶”,这些都是有因而寻的。日本是个资源贫瘠的岛国,由于生存不易,这种对未来的不安定感造就了一种弥漫在日本文化传统中的危机意识,外在表现为实用主义、利益至上和团结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悲观、自卑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深植在这个民族中,外在表现为遇事容易走极端、情绪化,在动画中则表现为宿命论的横行。以上这些特质在动画片《新世纪福音战士》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内容以体现人物和世界观的联系为主,在新颖的机甲科幻因子上,更着重体现深邃的人的主题。日本人具有“亲自然”的情感倾向,在思维方式上重感觉、轻抽象,重经验、轻思辨。所以我们在这部日本动画片中看到了心理剖析的成功和独到之处。主人公心里充满了病态,片中一直贯穿晦涩的心理描写,这就体现日本的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而不是类似西方社会的“罪感文化”。然而它对善恶、执著、胜利等精神信念的追求,不仅“风向标”式地影响了日本青年一代的思潮走向,对日本式动漫风格的定位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更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公认和热捧。
  日本动画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在模仿和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汲取与他们民族早已存在的价值观相契合的那部分。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为动画外在表现形式上开创了意识流,时空跳跃、倒错等高难度的艺术表现手法,另一方面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现。
  如日本动画片《棋魂》,扣人心弦、高潮迭起的剧情,人物间深深的牵绊和感情,无不打动人心。《棋魂》更多体现出来的是对围棋的热爱而不是棋局的胜负。而中国动画片《围棋少年》,其展现的是少年江流儿在围棋挑战面前中国棋手的围棋精神和爱国气节。由此看出《围棋少年》“在愉悦中教化”的表面说教方式,注定其必然输给能感触观众心灵的《棋魂》。再如获得奥斯卡奖的《千与千寻》,它体现的不是简单的教化,也不是简单的善与恶的对决,所有的故事冲突都源于人的内心,是对自我的艰苦寻找。将深刻的哲理寄寓于剧中角色的内心行动与视听感官中,对观众进行有效的心理暗示,让观众去回味、去意会,这样的教化方式显得更加有内涵和深度,这种方式正是体现了《老子》中的:“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的人文关怀思想。
  另一方面,《千与千寻》中起用了现代都市背景,同时,故事的主要部分是安排在一个日本古时期的澡堂,是根据江户东京建筑物园而描绘的。一方面借此场景表现日本民族传统文化,体现本土观念的回归;另一方面,场景本身也有其寓意,千寻在这个场景中成长与洗练,不仅是对人身体的洗礼,更重要的是超越了现代与古代的时空,是对人类灵魂的洗礼。面对古旧的建筑,创新性地演绎了现代小女孩在传统的神灵世界中所经历的友爱、成长、修行的现代版冒险故事。
  三、中国新的价值体系形成和对动漫未来发展的启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已经逐渐被瓦解,而新的价值体系至今尚未建立。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准则去区分传统伦理学说究竟符不符合当代的价值观,如果符合,我们又如何将民族人文精神与新时代内涵结合、从传统渊源中悟出其现代意义和价值呢?
  《三个和尚》,这部动画作品源于一句中国的民谚,是典型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体现中国文化根基的重要部分。作者很好地把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精神,即完美的人格是造成理想社会的逻辑起点,这是把握儒家思想的一条主要线索。③影片通过简洁的线描勾勒出高矮胖瘦的人物造型,采用西方化的叙事手法,在高潮处凸显了三个和尚的关爱与协作的精神,在结尾处以工业社会的分工合作的方式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作品注入了国际化的元素,也为它赢得了国际声誉。这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与国际化、现代化是并行不悖的,关键在于创作者如何构思,如何运用。
  在多元文化竞争共存,基本价值观念趋同化的大趋势下,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普适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甚至引起全球范围的“儒学”热。如电影《孔子》不正是向世界人们展示中国心目中孔子的智者形象以及他所推崇的价值观念吗?“儒学”热对于中国本土动漫创作也是个很好的机会,如何从观念出发,回归动画艺术本身,开拓其自身内涵与精神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借助民族本土传统文化并不是一味回到“古装戏”状态,而是从本土文化中寻找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寻找当代人所缺、所想、所需的精神和文化境界,并想办法满足观众的需求。众所周知,人的需求是设计的出发点,而这种需求更多来自于观众的情感需要。因此重新审视我们民族自身,从现代国人性格矛盾中挖掘根深蒂固的人文精神,只有中国人心理上崇拜的精神文化,才是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的源泉,才可以激起全世界人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共鸣。
  注释:
  ① 冯皓:《试论大学人文精神及其体系的构建》,云南大学教务处,2007年版。
  ② 《人文精神:文化产业的灵魂》,省略/72807772.html。
  ③ 姜澄清:《中国色彩论》,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参考文献]
  [1] 日本民族的起源问题与日本民族精神透视[OL].https://www.省略/group/topic/1399727/.
  [2] 王慧萍.动画片中民族元素分析及效果再现[D].西安工程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张毅(1973― ),女,江西赣州人,日本金泽美术工艺大学硕士,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动漫基础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及视觉传达设计;刘智明(1985― ),男,广东湛江人,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动漫创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