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也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也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发布时间:2019-01-15 04:06:14 影响了:

   [摘要] 通过语文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要立足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学生
  
  一直以来,我校语文教师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启发下,认为过去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和缓慢的教学节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纳入科学化的轨道。通过语文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立足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努力探索出一条初中教学序列化、科学化的道路,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一、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同步发展
  无知必然无能,智能发展的程度又反过来影响掌握知识的质量和速度。语文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学科,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把思维训练置于中心地位,结合语文知识进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多想、善想,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大胆求异、勇于探索的精神,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加强预习的力度。如《最后一次讲演》,在预习时,教师只提出一个思考题:为什么讲演稿中多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同学们通过预习,很自然地把握住了讲演者闻一多先生满腔悲痛、慷慨陈词的情绪,为讲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强调预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对生字注音释义,对词语结合课文进行解释,写出文章的结构、段意、中心和阅读提要。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温故而知新,这样就由教师的教为主,转移为学生的学为主。
  其次,是努力抓好阅读教学。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自觉性,就要善于提出引起他们兴趣、激发他们思考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给他们打开一个新天地。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中的《故乡》,其体裁是小说,人物描写是小说的核心描写,把握住了人物描写的特点,就把握住了整个作品的构思特点。教师在讲课时就紧紧抓住“变”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词语,提出一系列对照讨论的问题:时间跨跃30年,主要人物闰土,他的外貌、语言、动作、精神、生活态度各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对比,学生了解了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得满脸愁苦,麻木迟钝,但善良忠厚,勤劳朴实。苦得已无法形容,却不醒悟。闰土的父亲、闰土、水生这三代人的形象有什么不同?这一问,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到“闰土”们当牛做马,命运一代比一代更惨,苦苦地在黑暗制度下生活、挣扎;闰土、“我”、“杨二嫂”三个人的生活形象有何不同?三个人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做奴隶,由于不觉悟,各自为自己而奋斗,彼此隔着厚厚的墙。故乡有没有改变?为什么?有答:“没有变,因为故乡依然贫苦,依然存在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精神上的摧残,闰土依旧在毕封建牛殖民地的黑暗制度下生活”有答:“变了,剥削变得更重了,压迫变得更深了,摧残更烈了。”通过学生讨论再经教师稍加点拨,就由浅人深,由表及里,比较自然地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作品的主题也就从形象描绘的笔触里一步步地显露出来。最后,教师再富于启发性地轻轻一点,水到渠成,分析能直入文章的内里,学生便能生动活泼学习,思维随之开窍,能力随之获得提高。
  第三,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我认为,作业一般应在课内完成,并重在讲评。初一、二年级课程比较轻松,时间充实,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业的能力,使教师放下精批细改的包袱,使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提高创新能力。讲与练布局统一,协调一致。
  叶圣陶老先生一再倡导,“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学生入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岂不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组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加教学活动,而且要充分肯定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尽量吸取他们意见中的合理成份,要引导他们加强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心,帮助他们战胜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逐步摆脱完全从兴趣出发的心理,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切实得到发展,加速培育一代新人。
  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习上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青少年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局限,自我约束能力差,要使他们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就需要教师给予帮助和鼓励,兴趣是力量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形:老师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感到疲乏、寡味,我们就扮演了“三味书屋”老先生的角色,可谓“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学记》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学的程式化,恐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任何一种工作学习中,长时间过多采用某种单调、呆板的模式,就容易产生疲劳,抑制思维欲望,学生的学习往往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进入自己应该的“角色”,无疑,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学习收效甚微。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为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第一要素。其谋事在我们执教者,其成事在我们教书育人者。
  实践告诉我们,教学的成功必须取得学生的密切协作,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寻求新知识的活动,要达到这一境界,教师就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求知欲,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有意识的调控,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想方设法使他们对教学内容发生直接兴趣,变苦学为乐学,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例如,程翔老师在讲《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时候,我利用了当天新闻节目,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好像抗美援朝就是现在,同学们都在战场上一样。有一个同学在读到把敌人烧死在阵地的情节时,咬着牙读“烧死”,对美国鬼子愤恨的情绪溢于言表。
  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教给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的方法,不断提高其智力水平。如一位教师在讲句子的结构时就编了一套顺口溜: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谓前为状,谓后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讲之处必须讲,关键是怎样讲法。“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叶圣陶老先生积累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经验,提炼出了精辟论断。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必须使他们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同样要使所学知识真正管用,必须切实加强思维训练,缺乏知识的思维是低层次的思维,缺乏思维的知识是僵化的知识。知识只有通过思维加工,才能由静转化为动态,才能从已知发展到未知。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不断发现未知,正是我们语文工作者的出发点。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