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探索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探索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发布时间:2019-01-23 04:17:13 影响了:

  探究式的数学教学,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和过程的结合,使学生经历问题提出、解决、发展的完整过程,领略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尝试数学理论的应用,体验数学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倡导“尝试、体验、感悟、反思”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一、尝试――激发探索求知的欲望
  
  尝试是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过程,要想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实践的乐园,而不是人为强制的场所,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从他们的思维起点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探索,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从而激发求知欲,为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创造条件。
  案例1 等差数列的教学。
  观察下列数列,并归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1)3,4,5,6,7,8,9,10;
  (2)2,3,5,7,9,11,14;
  (3)0,-3,-6,-9,-12,-15,-18。
  提出问题:(1)每相邻两项之间有什么关系?(2)中间隔一项的每两项之间呢?(3)中间隔两项的每两项之间呢?隔三项、四项呢?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后得出数列的很多共性,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体验――亲历学习过程
  
  体验是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联想、对比等多种心理活动,激活已有经验,并产生新的经验,最后,又使新经验内化,成为个性化的知识经验,实现体验的主要途径是参与操作、独立思考、共同讨论和相互交流。
  案例2 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教学。
  在进行概率与频率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先对全班学生分组,进行抛掷硬币的试验,然后用电脑模拟抛掷硬币。
  全班学生每两人一小组(共24小组)做抛硬币的试验:每组抛硬币30次以上,并统计抛掷总次数和出现正反面的次数,分6个大组累加;将试验数据填入表格,并根据表格绘出图像,毕竟手抛的次数有限,所以有些组偏差较大,于是,再进行第二轮电脑抛掷试验,次数可以是1~100万,从试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抛掷次数越多,频率值越接近于0.5,这个常数称为“抛掷硬币时,正面向上的概率”。
  学生通过试验加深了对概率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参与意识,更多抛掷次数可进一步显示频率值的稳定性和概率的现实意义,使抽象知识具体化,突破了难点。
  
  三、感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
  
  感悟是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的比对过程,是认知、情感、观念的深化,因而,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感悟的时空,使数学学习成为循环前进的流程,成为认知结构重组和扩大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积累知识的过程,学生从中获取教材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思维方式、方法,最终能自如地运用,达到真正“做数学”的目的。
  
  此例题正是通过对数学命题的研究讨论之后进行的拓宽和引申,能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论水平,达到探究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四、反思――实现个体思维和个体知识体系的优化
  
  反思是对知识的重构、扩充和深化的过程,数学学习中的反思过程是主体自觉地对数学认识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也是自身思维过程辩证性的一种体现,即一个思维活动过程的结束包含着一个新的思维活动过程的开始。
  教师可以从平时作业、学完某章节内容后的总结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反思性问题,如,题设条件与结论的差异是什么?还有其他的解法吗?此题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此题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能对此结论加以推广吗?强化或弱化条件,结论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反思这类问题,能培养反思能力,并逐步将新知识纳入他们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责任编辑 钟毓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