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纵观全局【纵观全局看“对称”】
 

纵观全局【纵观全局看“对称”】

发布时间:2019-01-23 04:18:06 影响了:

  对称图形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中的一节内容,对这一新增的内容,一线的教师有很多疑惑:对称图形原本是高年级的内容,下放到低年级,学生能掌握吗?仅仅让学生简单地认识对称图形,还是有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合适?尤其是很多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尽管老师让他们用折叠的方法验证了,还是难以纠正他们的想法,为了澄清一些认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研究学生的认知基础
  
  从细小的生活用品到宏伟的建筑设计,从自然界的动植物到人类社会的艺术作品,对称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与它们朝夕相处,孩子们无形中会积累很多对称图形的素材。
  如果说学生的这种知识积累方式是无意识的话,那么美术课、数学课上对图形的观察和操作,则显得目的明确,观察的内容更细致、具体,如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的第14课“变脸”,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成三角形,然后把三角形的直角往下翻折形成等腰梯形,把两底角往上翻折,形成小狐狸的脸,然后再添上眼睛、鼻子、嘴巴、小胡子,小狐狸的模样就活灵活现了,学生在活动中接触并理解r对折、重合这些词,直观感受到图形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初步渗透了对称的含义。
  数学内容的安排更是为这一课的学习早早地打下了基础,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认识图形”,经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对基本图形能正确地辨认,对图形的大小也能作出直观的判断,这些内容的掌握都为对称图形的认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纵观内容的发展趋势
  
  作为老师,应该对每―个知识的延展性有一定的了解,就对称这一内容而言,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它有哪些特点,与哪些知识相关,又将为哪些知识服务。
  关于轴对称图形,初中教材是这样叙述的: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是轴对称图形非常直观的特点,仔细地分析、推理我们还会发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归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哪一块呢?轴对称图形是图形变换的一种基本形式从整体上说,图形的变换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轴对称和图形的相似前三者是保持两点之间距离不变的变换,这三种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它们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换,如:经过两次翻折(对称轴平行)后所得到的图形,可以看成是原图形经过平移得到的,即两次翻折(对称轴平行)相当于一次平移,两次翻折(对称轴相交)后所得到的图形,可以看成是原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即两次翻折(对称轴相交)相当于一次旋转二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剪纸中,感受轴对称、平移、旋转这三者的关系。
  通过将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折叠等活动,有助于学生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为初中阶段学习全等图形做准备。
  
  三、把握学习的最佳深度
  
  教学实践中,除了要了解知识的发展脉络之外,还应根据阶段学习的目标要求恰当把握好学习难度,如二年级对称图形的学习,就应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目标来把握学习的最佳深度。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原认知,设计折和剪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动手感知、探索对称图形的特点,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儿,那将会是生活经验的简单再现,怎么才能上出它的数学味呢?我们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对称图形的更为具体、本质的特点:对称图形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但是方向相反,通过在坐标纸上画一画,学生能体会到轴对称图形中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实现从生活现象到数学内涵的跨越。
  其次,让学生自己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学中我们要密切关注来自学生的疑问,如: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不动手去折,学生十有八九会把它当作轴对称图形,他们就算是亲自折了,还可能会口服心不服――那么像,怎么就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学生存在这样的疑问是有道理的,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形状和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这与对称图形的特点有一定的相似性,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教师不要急于给出一个既定的答案,而应鼓励他们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自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如果课堂的时间有限,也可以鼓励他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动手探究,扩展知识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