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家长】您属于哪种类型家长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家长】您属于哪种类型家长

发布时间:2019-01-25 04:50:58 影响了:

  前段时间,幼儿园举行了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发现由于家长的年龄层次及文化、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各不相同。其中部分家长对早期教育比较关注,他们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循循善诱,引导自己的宝宝快乐地参与活动。但也有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举几个在家长开放日见到的例子作些分析。
  
  溺爱保护型
  
  场景一
  娃娃家里,几个小朋友正在玩烧菜的游戏,田田手里拿着一把刀,正投入地切菜呢!这时贝贝来到了娃娃家,他也要切菜,奶奶赶紧拿了另外一把刀给贝贝,然而贝贝不要这把,他将刀往地上一扔,哭了,他想要田田手里的那把刀。奶奶无奈,便与田田商量,用小刀换来了大刀。又贝得到了大刀,破涕为笑。在接下来短短的十几分钟甲,奶奶又帮助贝贝从别的小朋友那儿取得了小碗、铲子、锅子……贝贝护着争取来的宝贝不让别人碰,渐渐地,娃娃家的小朋友都走了。
  
  分析
  小年龄的孩子难以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这是孩子的思维特征。但问题是家长时这种情况要把握“尺度”。而贝贝的奶奶却事事顺从孩子,满足孩于所有的需要,在奶奶的“翅膀”下,贝贝逐渐形成“我想要什么,就一定能得到”的思维逻辑,这种越来越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使同伴渐渐地远离了他。如果长期缺少同伴交流,贝贝社会性方面的发展会遇到一定的障碍。从表面上看,奶奶很爱孩子,但从终生发展来看,其实是害了孩子。
  
  老师的建议:
  1.给孩子一个空间。家长是作为孩子同伴交往的管理者存在的,并不是保护者、救生员,不能事事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什么都管,什么都干预,代替孩子解决人际冲突。家长应与孩子保持一定距离,当孩子发生困难时,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2.塑造宽广的心灵。可通过诗歌、故事等形式激发宝宝的同情心,帮助宝宝了解别人的心理感受。家长要做好榜样,让孩子逐渐明辨是非,让他们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好玩的玩具应该与小朋友分享。
  3.授孩子一种技能。家长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与朋友交往的机会,教会孩子一些交往语言,如需要别人手中的玩具时,可以这样说:“给我玩玩好吗?”“你玩好了给我玩好吗?”“我们一起玩好吗?”
  
  漠然旁观型
  
  场景二
  在活动过程中,毛毛爷爷始终坐在旁边,没有与孩子交流互动,他认为既然我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了。
  
  分析
  确实有这样一部分家长,对早期教育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其实,家庭教育是最早开始的教育,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孩子。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整个一生中的任何阶段……”就是进入幼儿园之后,教育孩子仍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的事,双方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我们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就是希望与家长加强家园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孩子。
  
  老师的建议:
  1.转变观念。家长可以看看有关早期教育方面的杂志,与老师多沟通多交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增加交流。组织家庭聚会、亲子活动,家长在与其他家庭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解决自己的困惑,学习他人良好的教育方法与理念。
  3.现场学习。要去了解活动的目的、内容,看看老师和别的家长如何观察孩子,参与亲子活动,当孩子发生问题时,如何处理等。
  
  严厉指责型
  
  场景三
  小朋友们正在玩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佳佳费劲地从小碗中舀起一颗豆豆,可由于小手控制不好,豆豆掉到了外面。爸爸看到旁边的小朋友已经喂了很多,就开始训斥佳佳:“你会认字,会念唐诗,可你这手怎么这么笨,这点事都做不好!”佳佳一紧张,更喂不进去了。
  
  分析
  佳佳爸爸的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从佳佳的表现可以看出,爸爸平时对佳佳比较重视知识灌输,而缺少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实,早期教育并不局限于教会孩子认字、背唐诗,如果我们的家长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智能发展水平,一味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塑造孩子,这种不当的期望与要求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妨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孩子缺乏自信,养成不良性格和习惯,达不到早期教育的真正效果。
  
  老师的建议:
  1.了解孩子。家长应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注重孩子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解放孩子。从书本上走出来,家长可以利用饭后休息散步或带孩子外出旅游的机会,引导孩子观察马路上的车辆、商店里的商品、田野里的花草树木及季节气候变化等自然现象,让孩子在实际的观察体验中扩大眼界,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3.锻炼孩子。家长鼓励支持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思考,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所谓心灵手巧,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的多种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意见冲突型
  
  场景四
  在吃午饭的时候,牛牛的爸爸妈妈发生了争执,他们各持己见,百不相让,结果闹得面红耳赤,牛牛见状大哭起来。原来爸爸要求牛牛自己吃,可牛牛不愿意,妈妈就说:“那就喂吧。”一向比较讲原则的爸爸这下不肯让步了:“不行,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事件发生,特别是在祖辈和父辈中,一方顺从溺爱,另一方对孩子有所要求,坚持原则,结果使宝宝无所适从。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当两种不同的教养态度呈现在孩子面前时,孩子往往朝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靠,从而养成不良习惯。同时,双方的争执也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长争执时的态度、情绪、行为也成了孩子模仿的对象。而且,在意见冲突型的家庭中,孩子舍在要求不一的两个家长面前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这对孩子人格塑造极为不利。
  
  老师的建议:
  1.适当回避。当观念发生冲突时,家长应适当回避,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辩,以免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建议换一个地方、换一种心情沟通。
  2.形成合力。由于爱子心切,有的家长会帮宝宝做太多事情,间接地让宝宝失去学习的机会,因此,改变溺爱型家长的教养理念是教育宝宝的关键。
  3.循序渐进。只要不是严重的观念问题,我们就可以先听从对方的意见,然后再心平气和地阐述自己的观念,相信对方会愿意接受正确理念的。
  4.借别人的嘴说话。如果意见发生了分歧,首先要冷静,不要针锋相对,建议采取迂回战术,即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留些可以沟通的机会。
  
  循循善诱型
  
  场景五
  宝福舀起一颗豆豆,但他试了好几次也喂不进小动物的嘴甲,宝宝泄气了。这时,妈妈拿起小勺说:“妈妈来试试。”接下来,妈妲让宝宝观察自己的示范,了解百豆为什么会掉出来。宝宝掌握动作要领之后,妈妈说:“宝宝再来喂喂看,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行。”在妈妈的鼓励下宝宝越喂越起劲,妈妈不时地给他一个大拇指,一个肯定的眼神。
  
  分析
  同样是给小动物喂食,但我们却看到了不同的家长。从宝宝妈妈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她首先是一个观察者,给孩子机会和空间,静静观察与等待,不急于教,而是先让孩子自己操作。她又是一个支持者,当宝宝即将放弃时,妈妈用了一个策略:第一步,我做你看;第二步,我和你一起做;第三步,你做我看。一步步使孩子走向成功,体验快乐。她还是一个鼓励者,不时用大拇指、点头、微笑、眼神来鼓励孩子,肯定孩子。她的做法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锻炼了孩子的能力,培养了孩子的兴趣。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有限的,但对孩子的教育却是无止境的。亲爱的家长朋友,在上述这些案例中,你属于哪一类型的家长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