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课改背景下低段课中操策略优化探究】 课改策略
 

【课改背景下低段课中操策略优化探究】 课改策略

发布时间:2019-01-26 03:54:38 影响了:

  摘 要:传统的课中操内容单一乏味,缺乏精心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无法承栽更多的教学内涵。新课程倡导教师应积极成为课程资源开发者,而课中操的趣味性、情境性、整体性、目标性等特点与复现文本、学习生字、复习运用、角色体验、想象表达、激励性评价等教学任务的有机结合,让课中操发挥最大的效能。
  关键词:课中操;策略;优化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7至8岁的儿童持续集中注意只有20分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耐性,不能长时间地对某件事保持专注。而小学一节课是35至40分钟,因此在一、二年级的课堂中,我们能经常看到学生思想走神、坐立不安。课中操的出现正是遵循了低段孩子心理发展规律。传统意义上的课中操就是每节课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授课暂停,师生们在教室里一起做一些肢体活动。这在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调节课堂气氛上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意义上的课中操弊端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课中操内容单一乏味,缺乏精心设计,一般都是以纯粹的肢体活动为主,时间长了很难激发新课程下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同时部分老师担心学生由于活动兴奋过度,很难专心投入后面的学习,经常草草收场。其次,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课中操不能很好地融入教学整体,往往为课中操而课中操。
  
  一、与复现文本相结合
  
  课中操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连接课堂前后部分的桥梁。它既可以不露痕迹地温习梳理已学内容,还可以巧妙地提示后面部分的学习内容。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时,笔者根据课堂前半部分教学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中操:
  师:“兴奋的小柳树们,让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到外面去走一走好吗?”(课件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播放音乐)
  生:(高兴地说)好!
  师:来到大自然,心情特别好。
  先做深呼吸。再来扭扭腰,
  甩一甩手臂,伸个大懒腰。
  (生随着音乐跟着老师作深呼吸、扭腰、甩手臂的动作)
  师:梳梳你的头发。我们到湖边去照照自己好吗?(生慢慢坐到座位,然后静下来)
  师:小柳树们,照了镜子,发现自己有什么新的变化吗?(继续后面文本的教学)
  以上这个课中操的动作设计――“扭柳腰、甩柳枝、梳长发”看似简单,其实这些简单的放松动作,复现了许多文本中的相关元素。学生在活动中把自己想象成了美丽的小柳树。呼吸、扭腰、甩手、伸懒腰这一系列的动作是那么和谐自然。这个课中操不仅考虑到了“操”的特点,让学生身心得以放松,而且对已学内容做了一次巧妙的梳理,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感悟,同时不露痕迹地衔接铺垫了下面的教学进程。
  
  二、与实践运用相结合
  
  笔者在教学复韵母《ai ei ui》时,学生学会了ai的相关知识点,刚好课堂进行到一半,这时候如果再继续学习ei,枯燥的学习内容很难再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时安排了一个课中操是十分必须的。
  师:小朋友,韵母乐园有个苹果园,我们去那儿玩一玩.好吗?(小朋友全体起立,音乐响起)
  师:小朋友们挺起胸,背上箩筐去摘果。看见太阳叫一叫,太阳你好。
  生一边走一边招手说:太阳你好!
  师:挺起胸膛继续走,看见一棵苹果树。
  生:(一边摘一边说)摘一个藏起来,摘一个藏起来。
  师:跳一跳,摘一个,跳一跳,摘一个。
  (生继续做动作。念儿歌)
  师:小朋友抬苹果,el哟,ei哟,抬回家。
  师:小朋友听到你们ei哟、ei哟地抬苹果,有个复韵母以为你们在叫它,所以它也跑来了,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来到我们面前。(转入下面的教学)
  课中操属于教学游戏范畴,是从低段学生的身心需要引发的。这个课中操的设计顺应了孩子爱玩好动的特点,学生看似在蹦蹦跳跳、说说唱唱,其实学生在活动中运用了刚刚学会的“ai”的读音。你瞧,上面带横线的字都是含有ai的音节。在这个课中操中,巩固知识与活动的结合是多么浑然一体,同时教师又通过让学生“el哟,ei哟”抬苹果自然地过渡到下个环节,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总的来说,能与整堂课浑然天成的课中操才是精巧的。
  
  三、与学习生字相结合
  
  课中操的开展应有一定的目的性。活动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在设计课中操时,要充分考虑文本实际,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这样才能使课中操效益最大化。
  如《春雨的色彩》的教学进行到一半时,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课中操:
  师:小朋友,想不想跟着老师去田野听一听小鸟们的争论?那就让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春天的美景吧!(音乐响起,学生起立,跟着老师一起走)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许多花儿开了,跟它们打声招呼。(教师出示写有花名的卡片,领着小朋友读。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打招呼)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许多小鸟也飞来了。(小朋友跟着老师学鸟飞:我学燕子飞呀飞,我学麻雀飞呀飞,我学黄莺飞呀飞)
  师:嘘,大家快坐好,小鸟们都到齐了,他们的争论开始了,大家可要仔细听了。(很自然地引到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学生在以上这个课中操中不仅玩起来、动起来了,更妙的是这个课中操还对下面的教学内容做了铺垫,课中操里提到的小草、柳树、各种花的名字、各种鸟的名字都是后面课文即将出现的生字,在游戏中,小朋友无意识地和它们都打了个照面,为后面的正确朗读课文降低了难度。
  
  四、与体悟语言相结合
  
  课中操的引入旨在优化课堂,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它的设计既要着眼于活动本身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调节身心,也要充分考虑如何结合文本内容和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为推动教学进程服务。
  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落叶》时,对其中小动物的动作教学采用了游戏活动中学习的方法,我们不妨把它当成是一个课中操。
  师(指着黑板上的小虫、蚂蚁、小鱼、燕子):你们就是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指一生)你是?
  生:我是小虫。
  生:我是小鱼。
  生:我是燕子。
  生:我是蚂蚁。
  师:好可爱的小动物。我好喜欢你们。你们有的游来,有的爬来,有的飞来……  
  快爬来呀.来呀……
  生:(开始有点犹豫.继而个个做起爬的动作)
  师:爬!游!飞!坐!(生随师的口令迅速地做着各种动作,课堂活跃万分)
  师(突然指着讲台前的空地):这儿有一片落叶,小蚂蚁们快坐上来!生瞬间将空地坐满。
  师(指着下面学生的座位):看,那儿也有许多树叶.快坐那边去!学生纷纷回位。   师:听好了!藏!
  (生纷纷躲到桌子底下。)
  师:还有一个词语――躲藏!
  有些学生稍稍动了一下,仍然躲在桌下。
  师:藏和躲动作一样,看来有的词是一个意思。
  师:最后一个动作――坐!
  学生通过一次次地做小动物的动作,不仅是在用动作积累语言,更是在让自己的创造力尽情放飞,用动作去体会、积累语言,对于好动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在快乐中吮吸知识的乳浆。此时的课堂不再成为限制的代名词,而是快乐的诞生地。
  
  五、与即时评价相结合
  
  课堂中的即时评价在教学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般的即时评价往往以教师的语言评价为主,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这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审美疲劳。
  在教学《四季》一课时,有位老师就利用课中操这种新颖的、不落俗套的精神鼓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授课中,当学生用稚嫩的童声读出“春之美”时,教师神秘地说:“同学们读得非常棒,想知道老师要奖励你们什么吗?”在他们期待的目光中.这位教师抖出包袱:“老师奖励你们模仿小鸟飞!”“哇――”,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地叫起来。几乎同时,他们又不约而同地伸开双臂,幸福地表演起来。顿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许多学生边表演边情不自禁地朗诵着课文,连听课的老师都禁不住笑出声音。随后教师又奖励学生青蛙跳、当调皮的雪人。可想而知,此时课堂中的学生是多么幸福。
  这种基于激励性评价形式的课中操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它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小朋友喜欢动物,喜欢表演;我们依据教材,投其所好,自然就激发起了孩子的学习欲望,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时的激励性评价与课中操的结合显得那么自然贴切。这样的课中操设计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准备,在课堂中随手拈来,简约灵活。
  游戏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在游戏的气氛中学习,往往感觉不到学习任务的本身,但是学习的目标就在游戏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习,是教学的高境界。课中操作为低段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必须让它发挥最大的教学功能。在这里课中操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唤起学生有意注意的一个僵化形式,课改背景下的课中操应当被赋予更多的教学内涵。换句话说,课中操只有与教学任务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梁 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