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课堂中学生情感的转移与引导]中学生恋爱怎么引导
 

[课堂中学生情感的转移与引导]中学生恋爱怎么引导

发布时间:2019-01-27 03:58:24 影响了:

  缘起:同一内容,不同感受   第一次执教:《保护珍稀动物》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29课。课前,经过对教材的研究与分析,我认为本课教学应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的培养。经过之前的学习与积累,学生在演示文稿的制作上已基本不存在问题,我决定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适当的引导。
  循着这样的思路,我进行了教学设计――播放一段介绍珍稀动物的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根据教材内容出示四个任务:运用百度等搜索引擎,了解一些珍稀动物的资料;搜集制作演示文稿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声音、影片等;下载资源文件到所在班级文件夹中;制作演示文稿(第二、三节课完成)。
  教后记:带着自信,我走进了课堂,并按照预设流程开展教学。课堂教学进行到“任务一”时,还是比较流畅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高,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可当我出示了“任务二”后,问题出现了: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搜索浏览一些介绍珍稀动物的专题网站,随后注意力便开始转移,交头接耳地讨论起其他事情,还有一些学生在浏览其他与学习内容无关的网站。看到这种情况后,我立即提醒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但是不一会儿,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又出现了转移,讲话声越来越大,课堂里弥漫着一种躁动不安的情绪。迫不得已,我开始整顿课堂纪律,并严厉地批评了部分学生。教室里很快安静了下来,但此后的教学就在压抑的气氛中草草收场。
  回顾本次教学,我自认为课前的准备还是比较认真的,为什么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会发生转移呢?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该怎么办?本次教学证明,单纯的批评教育影响了师生双方的情绪,频繁地组织课堂纪律也浪费了教学时间。我该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第二次执教:经过反思后,我决定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仍然是以任务驱动整节课的教学,但放弃“任务一”,并在课前布置学生回家收看《人与自然》等介绍动物的电视专题节目或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丛书。课堂上主要整理、筛选已收集到的资料,为制作演示文稿准备充足的图片、文字、声音素材。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会了从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也能提高针对具体任务需求筛选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调整了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后,直接出示教学任务。任务一:整理、筛选自己课前收集的相关素材,包括图片、声音、影片等。任务二:保存资源文件到所在班级文件夹中,以便制作演示文稿时能方便调用。任务三:制作《保护珍稀动物》演示文稿。任务四:交流评比演示文稿(课后完成)。基本要求:适当使用模板;图片(自选图片与插入图片)与文字的使用;设置动画效果;制作富有个性特点的动作按钮;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主题鲜明,整体效果流畅、美观,易操作。评比方法:分组竞赛,邀请相关教师及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进行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
  本次教学中,我改变了“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操作练习”的方式,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强调师生互动。尤其是进入本课最重要的“演示文稿制作”环节后,学生一听说要进行分组竞赛,情绪立即高涨起来。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竞赛小组,我也作为小组中的一员参与竞赛。在学生动手制作演示文稿之前,我再次提醒学生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后记:重新调整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上偶尔有争论声,但不是与学习无关的内容,而是学生在兴趣盎然地讨论哪个素材更适合。看到学生的表现,我欣慰地笑了。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积极、主动地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去,还能尝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珍稀动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们发出了“爱护环境,保护珍稀动物,从我做起”的倡议。课后,学生展示了他们制作的演示文稿,由学生代表及其他教师组成的评委团对所有作品进行了评比打分。学生制作的演示文稿尽管还比较稚嫩,但都能做到图文并茂、美观大方、主题突出且各有侧重,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思考:差异为何存在
  同样的教学内容,为什么教学效果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经过反思我发现,我在设计第一次课的教学时,主要以自我感觉为本位,主观判断学生的兴趣和技能,忽视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兴趣、需求和情感。尽管教学中也运用了分组合作、自主探索等教学办法,但流于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当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发生转移时,没能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思路,以恰当的课堂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内容上来,而是仅仅试图以所谓的教师权威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结果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第二次课,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质疑,强化师生互动并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超越”的理念,在引导并尊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竞争、辩论等方式给学生以独特的展示机会,增强了师生互动,所以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感悟:有效课堂,从教师做起
  信息技术课是大多数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课程,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优越性。但是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师都面临着一个普遍问题,即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等学习情感很容易发生转移,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怎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有效课堂,应从教师做起。
  第一,教师要做好有效的课前准备。一方面要认真理解、正确解读教材,并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性质思考教学思路。另一方面,要掌握学生的学情,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已有的知识技能储备及可能的发展潜力。教学设计要始终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其潜力的平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在本课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鼓励他们通过课后收看电视、借阅图书等实践活动收集素材,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他们能力的平台。
  第二,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师的讲授必须简洁清晰,面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赏识教育,允许学生超越教师,通过恰当的“收”与“放”,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本课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己也成为小组中的一员,这样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超越教师的平台,学生学习的热情自然会高涨。
  第三,教师要开展有效的课后反思。每节课都有优劣得失,无论成功与否,教师都要善于在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并针对前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选择更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能力才会得到不断提升。
  上课时的注意力、兴趣等学习情感是启动学生认知技能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动力源,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最容易发生转移而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引导好这种情感,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真正有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江都市邵伯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