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浅析《边城》中蕴含的文化情感:边城情感
 

浅析《边城》中蕴含的文化情感:边城情感

发布时间:2019-01-28 03:41:27 影响了:

  内容摘要:在上世纪的中国文坛上,沈从文绝对是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他和他的《边城》共同构筑了湘西文化传奇。一个仅读过三年小学的湘西土兵,用他质朴的文笔,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桃花源式的自然美景和生活于其间的和谐善良的人文画卷。主人公翠翠无疑是美的,而与之相关的每一个人,老船夫、杨总兵、船总顺顺、天保、傩送等无一不闪耀着各自人性美的光辉。不难想象,这篇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抒情小说,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给人带来怎样的美好憧憬和心灵慰藉。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它依然对我们现代人产生着跨越时空的审美启迪。以至于我们在读罢它后,再次感悟小说人物的人性美,并深深思考它产生强大艺术感染力的根源时,我们会深深地感到是神秘厚重的湘楚文化成就了沈从文,正是在它的蕴育下,作者给我们谱写出了这曲自然生命的深情赞歌。
  关键词:乡土抒情小说 人性美 湘楚文化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无疑是一个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作家。发表于1934年的《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乡土抒情小说。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纯朴的风土人情:借助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体现了对自然本真生命形式的深情礼赞。
  天保大老,深爱翠翠,他想尽办法去争取翠翠,又是走车路,又走马路。他按照苗族的风俗,月夜下去给翠翠唱情歌。傩送二老同时也爱上了翠翠,当他知道自己和哥哥同时爱上翠翠时,并没有背着哥哥,而是将自己的心声告知哥哥,放弃了作团总女婿和一座碾坊的陪嫁,同哥哥展开了爱情的角逐。兄弟俩采取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月夜唱情歌的求爱方式,他们按照边城纯朴的唱歌求爱方式来表达对翠翠的爱。月夜唱歌是此地的乡土文化,青年男女完全可以抛开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抛开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采用月夜唱情歌的求爱方式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翠翠的母亲和父亲,甚至更多的夫妻,大多数都是通过唱歌唱来的。他们的歌声唱出了美好感人的恋爱故事,唱出了爱情可爱的结晶。
  老船夫在作者的笔下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恪尽本分。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子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后来,士兵死于暴病,女儿为之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是在渡船上度过的,“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来回渡了若干人。”风里雨里,默默无闻地接送着四面八方的客人,为大家提供方便。他从来不多收别人一个铜板,迫不得已多收坐船人的一枚铜子,他便回赠一把烟叶,在大街上、船头上,家里请人喝酒或在船上准备茶水给过渡的人解渴。老船夫进城买东西时,人们都会感激他老人家,便想将东西便宜卖给他,甚至不收钱,可是他从来不接受这些优惠。在这里面,不管是老船夫还是峒城里面的人,都表现得很纯朴,善良,没有一丝的自私自利表现。人们都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在沈从文眼里,这种“担负自己的那一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继续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不问过得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的人生是“忠实而庄严的人生”,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尤其是湘西世界)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
  老船夫死后,许多人都前来热心地照顾翠翠,甚至包括当年曾经追求翠翠母亲的杨马兵。老兵曾经遭到翠翠母亲的拒绝,但是老兵不记前仇,依然竭诚地帮助翠翠。边城的人诚挚、豪爽,他们虽然迷信、保守、但坚强、诚朴、仗义、舍己、乐于助人。他们没有城里人的虚伪狡诈,一切凭良心做人。他们没有因为翠翠无依无靠而乘虚而入,而是竭力地去帮助翠翠,也许只有在边城这样纯朴的乡村里才有这样美好的民风民俗和美好的人性。
  傩送的父亲――船总顺顺,虽然他对老船夫因误解而有些怨气,但依旧出面料理丧事,对老船夫,对翠翠充满同情,这是何等自然淳朴的人性。过渡的客人争着往船板上撒钱子,屠户们不肯收老船夫的肉钱,商人们争着给老船夫送礼物。重义轻利,守信自约是这里人们生存的原则。即使是关于女性身体上的交易,“由于民情的纯朴,身当其事就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从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责与轻视。”“即使是**,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富有人情味,每个人都有着那样崇高美好的人性。作者显然对这种自然、优美、而又不悖于人性生命形式充满深情。
  沈从文出生在一个川、湘、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小山城,“湘楚之俗尚鬼,自古为然”“昔三苗错乱,相当听于神”,[3]在这基础上形成了以巫鬼文化为主体,融合华夏文化的楚文化,历史上,汉族不断向湘西侵蚀,湘楚文化表现了极强的排他弹性,中原封建文化在这种侵蚀中没有被广泛认同,湘西土著文化仍然保持着统治地位,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形成了湘西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崇尚自然,崇尚生命,热爱自由,有着旺盛的自然生命活力。身上流着少数民族血液的沈从文,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民族文化的精气渗入了他的骨髓,成了他身体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
  另一个方面,沈从文自从来到北平后,越来越感到都市文化与自身原有的传统价值指向、伦理道德存在着巨大的悖离,沈从文在对都市上流社会和多数知识分子人生的观察中看到了更多地“人性”的沦落,更加深切地体会出湘西社会与眼前都市上流社会的严重对立,这种对立主要是文化范畴内的人与人交往中的“义利取舍”以及道德指向的对立,在这种感性的比较中,沈从文的深层情感向传统文化更加靠近。他最终在曾体验过的乡村生活中寻找到了那种以崇尚自然,热爱生命的精神为核心的湘西文化,一旦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构成形式,他便自然会忘情地沉醉于其间。《边城》就是这种情感的结晶,是沈从文对自然生命的一曲深情赞歌。
  
  鄢满平,甘肃文县丹堡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