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定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定位

发布时间:2019-01-30 04:04:07 影响了: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来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我校自2002年起就承担了两项全国“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之《新课程标准的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AYA010034)的研究工作,目前,这两个课题均已通过了全国总课题组组织的专家鉴定,获得结题。四年多的课题研究表明,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环境下,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都发生了新的转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如何扮演好自己的新角色是课程整合成败的关键。本文对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如何适应新角色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分析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通过自己的讲授把教学内容硬性地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极为被动地接受相关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只能通过板书和教师的讲解来进行简单的交流,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同时窒息创造性思维,抑制创新人才成长,完全不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提出迫切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除了担任传统的角色外,更是课程设计者、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协作者、知识建构者、终身学习者。
  
  教师是课程设计者和开发者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环境下,课程的设计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教师要由过去的备教材转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成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应根据课程整合的目标来确立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并对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和建构,以此来决定学生的学习内容。在进行课程设计和开发时,要以先进的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改革课程结构,制定最佳教学策略和信息组织形式,重组课程传递方式,使之适应时代的变化。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作者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传递知识作为主要教学任务,而应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主要任务。教师将更大程度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引导、协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学习。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来临,传统学校教育提供的知识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课程整合的环境下,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学习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摈弃传统的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问题的方法,教师只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相关资料、线索,让学生自己根据相关线索去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知识的建构者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头脑里自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而教师的作用是靠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来引导学生将局部的零星知识串接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并将新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建构起雄伟的知识大厦。帮助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是教师作为一个知识建构者的基本任务。此时的教师将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支架,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把监控管理学生学习的责任逐渐转移给学生自己,使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发展。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更新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应不断地接收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不但是教育者,同时还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因此教师应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把握和跟踪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分阶段地进行在职培训,提高自我价值。只有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才能显示出新的活力。
  
  教师新角色的转变措施
  
  为了扮演好新的角色,教师要适时地转变教育理念,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适应课程整合的需求。
  
  教师观念的转变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首当其冲的一点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适时地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同时,还要把信息技术从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之一,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师教学能力的转变
  信息技术环境下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教师必须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备课、制作电子教案,浏览、下载教学所需的资料,并会制作网页和多媒体课件,只有这样才能驾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常规教学。
  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能力应成为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现代教育技术再先进也仅是学习的工具,是学习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要构建教学新模式,必须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习者选用,否则教学资源匮乏将严重影响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得以回归。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不再以传播者、讲授者或现成知识的呈现者出现,教师应由重“教”向重“学”的指导方向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设法通过一定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教师的支持是课程整合成败的关键。教师唯有全方位转换角色,才能以良好的素质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