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 女生说不需要什么意思
 

[有一种需要叫做“不需要”] 女生说不需要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9-01-30 04:21:46 影响了:

  18世纪法国有位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了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他非常喜欢。可当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中走来走去的时候,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为了与睡袍配套,他先后对家里旧有家具包括卧室书房等进行了更换,使得整个家焕然一新,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事后想想,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于是他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了《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狄德罗效应”启示我们:对于那些非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因为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的压力和心理的压力就会使你不断地接受更多非必需的东西。
  其实,“狄德罗效应”也普遍存在于教育教学之中。教育教学原本属于“简单的复杂”,足以让教师为教好书费尽心思。说它“简单”,因为教育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与知识之间的交流;说它“复杂”,因为教师难以搭准学生的心思与认知的脉搏,从而难以使用相同的教育方式与学生心心相印,难以使用相同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息息相通。也就是说,学生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内容的不同甚至教师的不同等种种“不同”,成为了教育教学复杂的最大变量。除了这种教育本身的“复杂”之外,教育教学的复杂还更多地来自于外加的形式。
  曾听过两位老师上的公开课。一位老师为了突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把传统的教具、学具、黑板等“砍光”,甚至连实验也都是由课件来完成。老师整堂课其实一直被“课件”这件睡袍牵着鼻子走,在课堂上千方百计地引导着学生按照他的既定程序学习。因为总是担心电脑万一不高兴“发起脾气”,只能小心翼翼地操作,全神贯注地呵护,使得课堂成了“名副其实”的课件展示,老师成了“名副其实”的演员,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观众,此时的他已经完全被“课件”这件睡袍胁迫啦。
  另一位老师却更多地受困于“少讲”这件睡袍。新课程要求老师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就“不讲”,尽量让学生讲,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而这位老师生怕在评课时,多讲了会被听课的领导专家冠以“满堂灌”,干脆该讲的不讲,一门心思引导学生活动。本来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通过小组合作、上台表演来完成,热热闹闹的无聊讨论浪费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其实“讲”本身并没有什么错,问题是怎样“讲”,“讲”到什么程度,当讲的不讲,该挖掘的不去挖掘,教学必然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
  当我们为教学的精彩而拼命“添砖加瓦”的时候,有效的教学往往已远离我们而去,因为有效的教学其实很简单,就是必需的一点不少,没用的一点不多。例如:本可以用板书与动手演示就能轻松解决的问题就不必使用多媒体;本可以用思考或想象就能清楚理解的教学内容就不必借助活动平台;本可以从知识内部就能自然延伸的知识就不需要另辟蹊径;本可以用语言、眼神或手势就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就不必示以过程性评价……种种附加的外在形式,人为地让教育教学更加复杂,结果与“减负增效”背道而驰。
  课程改革应该是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式、课程内容、评价途径在内的系统性全方位的变革。这种改革,既不是一概抛弃,也不是简单回归,而是哲学上的“扬弃”,继承传统中的精华,舍弃其不足,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核心就是以整体思想优化课堂教学,那种为配套而配套的教学实际上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
  学生需要的才是教学需要的,学生不需要的也就是教学不需要的。
  (徐宜秋,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22636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