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把道德文化教育融入外语课堂教学] 要把什么融入思想道德教育
 

[把道德文化教育融入外语课堂教学] 要把什么融入思想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04 03:58:11 影响了:

  一、实施道德文化教育的紧迫性   学生人文素质的滑坡已在学术届乃至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当今学生不但人文知识缺乏、思辨能力差,而且学生本身在生活中表现的诸多思想道德素质问题和不良行为也令人堪忧。有些学生不仅随便旷课、考试作弊、打架斗殴、甚至抢劫凶杀。社会大环境中,道德滑坡的实例更是比比皆是。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温家宝指出:“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然而,社会公民的道德感和知耻心并非与生俱来,它是通过后天教育和培养形成的,是可塑的。教育对公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教育是公民接受的最普遍、最正规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形式,所以,道德教育应当走入课堂。在教学课堂上实施并加强道德文化教育是应对目前学生以及整个国民人文素养下降、道德滑坡等问题的有效形式。在学校中实施并加强道德文化教育具有时代的紧迫性。
  二、把道德文化教育融入外语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外语教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触频率最高、学习时间最长的课程。国家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可见,外语确实是课时量大,教学时间长,学生投入精力多的科目,所以,外语课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阵地。其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学科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人文性。“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而且是该民族认识、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而具有民族性、人文性。”在教授语言知识、训练言语技能、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外语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必然涉及不同的文化观念、理想人格和价值取向等不可回避的意识形态与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外国文化,并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可促进其思维方式的拓展、价值观念的重组和人格结构的重塑,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观察能力。因此,将道德文化教育融入外语教学是可行的。
  三、把道德文化融入外语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实施外语素质教育
  把道德文化教育有机地融入外语课堂教学,首先应转变应试教育的外语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推行外语素质教育。因为,在外语素质教育中,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外语知识、言语技能和交际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完善。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在外语教学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提倡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进行转变,实施外语素质教育。外语教学不是要学生单纯地掌握外语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或只是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而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形成与提高的过程。外语教学应该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深厚的人文素养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己任,它是我国素质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四、把道德文化教育融入外语课堂教学的途径
  首先,外语教师改变应试教育的理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风范当成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表现在教学模式上,就是注重文化教学,形成一套有层次的和系统的以文化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文化知识→文化意识→文化理解→文化信息能力→人文素养。语言教师从文化教学入手,依照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德育培养规律,通过对教材中或者是教师有意引领学生进行道德文化教育的优秀影视作品和文学材料中的背景知识、词汇、习语表达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探讨,挖掘出该目的语言所包含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该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生接触的目的语文化知识多了,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理解力。教师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和文化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文化鉴赏能力,在鉴赏和批判中反思自己的个性,重塑自己的个性,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道德观念。这种途径是教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隐性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文化教育。
  其次,在外语课堂上实施道德文化教育,实行显性道德教育。把《论语》等弘扬道德文化的中国传统优秀论著的译文版作为目的语学习的教材来用,实在是不失一个好的道德教育模式。学生既学习了目的语,也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目的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从“Every day I examine myself once and again:Have I tried my utmost to help others? Have I been honest to my friends? Have I diligently reviewed the instructions from the Master?”(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得到了道德文化的熏陶。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最核心功能,外语教学恰好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是实现这一育人功能的理想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好道德文化教育的切合点。努力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接近学生个体、亲近学生心灵,使道德文化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可思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调动他们学习和运用外语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地思考、发现并反思学习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与蕴涵的丰富哲理,以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并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
  再次,外语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做好道德示范。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的同时,外语教师首先要以身示范,做好道德模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外语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强调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这充分说明,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人格水平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道德观的形成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不可否认,随着商业大潮的冲击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出现,以及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教师队伍中也有不少人道德行为标准下降。这样的教师在对学生的道德文化教育中不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学生不能“亲其师,信其道”,因而难以“效其行”。因此,要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外语教师首先要尽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蜡烛奉献精神,内强育人本领,外强育人形象,通过言传身教,兢兢业业地做好外语教育工作。
  总之,实施道德文化教育是时代的紧迫要求,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道德文化教育形式具有其他道德教育形式不能替代的优势。所以,外语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外语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形成综合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我们还要教育学生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取长补短,从而培育具有时代精神、自尊自信、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外语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做好道德教育的楷模,同时密切结合教学内容,用最恰当的方法,找准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的最佳切合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对他们进行生活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教育和审美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参考文献
  [1] 白月桥.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3] 贾东立.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教学特色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6(8).
  [4] 梁庸.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 林永希.人文素质・人格・人文精神――人文主义教育与素质教育共同的主题.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4).
  [6] 林红.“跨文化交流”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休克与失语”.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4).
  [7]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6.
  [8] 姚君伟,张向阳,张伊娜.跨文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9] 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与语言研究.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5.
  [10] 张雪株,张琪.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山东大学教学,2004(4).
  [11] 赵燕.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运城学院学报,2005(2).
  [12] 赵同宇,刘国勤.与孩子结伴成长.中国德育,2007(3).
  [13] 中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4]人民网.温总理为重建企业家道德开药方.http://www.省略/GB/32306/33232/14429027.html2011/4/18(责任编辑杨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