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网说车市连连降:终见降王走传车
 

网说车市连连降:终见降王走传车

发布时间:2019-02-11 03:43:31 影响了:

  2011年的车市从4月份创27个月首降,到5月的销量继续下降,搅动了无数人的神经。当今中国,跟车有关的人不在少 数,有的人发达了,有的企业发展了,总之在中国汽车超高速发展过程中,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快挣钱和快增长。突然 之间,风云突变,未来的车市,未来的钱途,未来我们的利益,一时间网络上好不热闹。
  
  由乐转悲
  
  2011年1月9日的清华大学讲堂里《汽车观察》同中国车市的“黄大仙”齐聚一堂来探讨中国车市,当时预测2011年中 国车市场销量增长率预测调查对中国车市抱有乐观态度的专家学者还占有60%的比例,而时隔数月,盖世汽车网最新一 期的业界调查(调查时间为5月17日至23日)结果显示,在参与线上调查投票的3812位业内人士中,47%的人士对下半 年的市场预期明显偏向消极,认为增幅将在5%以下甚至是负增长。另一大阵营占比为40%的,则将增幅的估值范围投向 5%~10%这一区间。这样的投票结果是1~4月份车市连续走低的直接体现。
  
  由积极转消极,业内人士的态度急转直下,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对于2011年下半年的车市来讲,存在着更多的变 数,网友普遍投票认为以下四条影响较大。
  
  
  [消费政策] 变数1:政策有收紧汽车消费趋势
  
  [市场营销] 变数2:营销实力决定下半年销量成败
  
  [用车成本] 变数3:用车成本再创新高 开车不如打出租
  
  [日系车企] 变数4:日系销量下半年将逐渐回升
  
  面对“霜降”各路神仙有话说
  
  车市遇波折与社会结构变动有关
  
  李元发: 汽车市场遭遇波折是情理中事,应结合社会基本面来看待这些问题,不只是这些产业内因素。中国的中产阶 级日趋萎缩;创富阶层是一批一批的,机会因素居多,不具备紧密持续性;生活成本增长迅速;市场结构转移衔接不 够顺畅也是跟东中西部产业转移衔接相关联的。
  
  汽车“饼做大”需要依靠各个层面
  
  杜松: 车市有点像长江中下游的干旱,需要生命体的必须物质。国家层面、商企层面、经销商层面、相关利益方层面 、用户层面,做大饼,分大饼。
  
  中国车主是谁的“鱼肉”
  
  海阔天空: 买了车,你就是中石油、中石化的鱼肉,你就是高速收费的鱼肉、你就是4S店的鱼肉、车价全球最贵、油 价全球最高、道路收费全球最多最贵、交通全球最拥堵、乱罚款全球最多…奉劝各位珍爱你的银子,别买车找罪受。
  
  救不救?
  
  论调一:是否救市
  
  [正]车企媒体消费者联手救市李刚《楚天都市报》汽车部主任深圳车展 2011中国车市的拐点 接下来车企媒体消费者联手救市吧。
  
  [反]市场行为由自身决定董宇璐《中国民航报》汽车版/财经版编辑市场行为应该由市场去决定,过多的政策干预本就不合理,媒体能做的是客观报道,不应用舆论去左右市场正常的供 需关系,对本就过热的车市,你能“救”什么?而消费者更无义务、责任和动力去“救市”。
  
  论调二:要不要向四五线市场进军?
  
  [正]车市增长点下沉到四五线市场张毅 新华社资深财经记者渠道下沉,增长点在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厂商市场仍然很大。
  
  [反]广阔农村不应学北京成停车场峨眉山人 腾讯网友:很神奇的观点张老师到过多少二三线四五线城市且不论,难道要把咱们广阔的农村也弄成像北京 一样的露天停车场吗?不妥当吧。
  
  信心下降,销量下降,车市要不要救?
  
  救市无用论
  
  “补贴政策退出引起市场下滑”仅是个托辞
  
  董宝青 《汽车杂志》总编辑“购车鼓励政策”退出引起市场的下滑,只是部分厂家的托辞,我觉得市场下滑只是对去 年市场疯狂上涨的一种自我调整。希望厂家们冷静地分析一下,哪些厂家下滑了那些厂家还在继续上升,哪些级别的车子依然好卖, 哪些级别的车子已然滞销。这个比较重要,不要靠天买车
  
  刺激内需应减税 政策导致市场反应扭曲
  
  朱伟华:补贴这类当爷的行政刺激导致市场预期和反馈都很扭曲,要让市场给出真实的信号反馈很关键就应尽早让政策 退出。有那几百亿补贴汽车职业教育或者流通渠道更有利于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也有利于产业长期的健康发展。刺内需应从减税下 功夫,收税再转移支付很低效。
  
  任何刺激政策都是饮鸩止渴
  
  汪云青:任何刺激政策都是饮鸩止渴。给有钱买车的人补贴,也有失社会公平。
  
  求救派的心声
  
  拉动消费是国家既定战略 补贴力度应更大
  
  夏治冰:消费拉动是国家经济增长新结构 的既定战略。刺激汽车消费,符合国家战略又为消费者带来好处。不应停, 应加大。
  
  鼓励节能减排的汽车政策应长期执行
  
  张毅:鼓励购买节能减排小排量汽车政策应该长期执行下去,新能源汽车的鼓励力度应该加大,这样才能促进汽车领 域的节能减排。
  
  呼吁政府对节能环保的民生车型给予政策优惠
  
  郭振甫: 呼吁政府要鼓励中小企业主创业,给予更多的优惠,对自主创业人员、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购买节能、 环保、安全的民生车型给予购买、以旧换新政策优惠;在信贷方面,要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民生车型的优惠信贷支持。
  
  豪车风景独好
  
  今年4月,进口车上牌66771辆,同比增长34.1%。进口豪华车领涨进口车市场原因简单么?车市如此低迷,豪车如此走俏,这种鲜明的对比证明了什么?在中国有钱人还真的不差钱,任何限制的政策都不能阻挡豪车的脚步么?根据网友投票得出豪车逆势而上的四大原因:
  
  [价格走低] 因素1:中国正处换购高潮期 豪车价格走低
  [刚性需求] 因素2:豪华车受政策油价影响小 刚性需求强劲
  [品牌效应] 因素3:名车品牌深入人心 面子情结严重
  [贫富分化] 因素4:钞票贬值 富者愈富
  
  限牌,限行,限购,加税貌似都没有效果,这样看来所有的政策都是出给处在中层或以下的大众消费者,公平论暂且 不谈,单单就大量资金流入外国人的腰包就让国人不免心痛,联想最近关于上调个个税征点的问题,或许继续加大力 度的控制奢侈品也是缩小贫富差距的一条好路子,据相关报道,中国目前奢侈品消费占全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世界 第一。这条新闻的前提是:中国经济整体疲软已是事实,CPI高企等,说明高端消费不太受CPI、GDP的影响,豪华车热 销也是如此。在政策上劫富济贫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政策在透支市场?
  
  网友众说纷纭,销量的下降真的和政策关系很大么?2009年和2010年,为了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家推出一系列 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引发了国内车市连续两年出现井喷。2009年1.6L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按5%征收。同时推 出汽车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政策。2009年底,购置税将上调25%,引起小排量车型的抢购潮;2010年底,因政策同时退 市,小排量车、微型车再次被疯狂抢购。
  
  消费刺激政策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对比近年来的车市销量数据即可看出端倪。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0年我国 汽车销量超过1806万辆,比2009年的1364万辆增长32%以上;2009年汽车销量超1364万辆,比2008年增长46.15%,创历 史最高增速。相比2007年的879万辆,2010年的销量更是实现翻番。
  
  众多网友留言,政策救市,救得了车企,其他谁能来救?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或者运用全局观的思维来分析目前中 国车市的疲软表现,众多参与调查的网友受认为,不必过于忧虑当前的市场行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交通、能源、 环境等多重压力之下,中国车市一旦再延续前两年的“辉煌”,很有可能提前透支更加美好的未来市场。
  
  观察视角
  
  这轮连续的“双降”来的似乎并不突然,连续的持续高位很需要也很必要来降降火,不光是亢奋的厂商和经销商,还 有摸不到头脑的消费者,2011年上海车展回来的路上遇上一位年轻的女白领,谈及去年疯狂的十二月车市时她很无奈 的对汽车观察说:“刚出差回来就听说要限牌,连夜找朋友排队,买了辆之前并没有了解的新赛欧,不但是存货,还 有点小瑕疵,无奈出手,到现在车子还在地库里面停着,每月几百元的停车费白白浪费。”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刚需 ”。
  
  2010的疯狂让一些“被刚需”的消费者提前品尝到了疯狂的后果,有销售对汽车观察表示:“一周的彻夜不眠让我们 体力严重透支,现在好了,可以有大量的时间用来休息,甚至是想不休息都不成。”豪车的近况很好,拉动了有钱人 的口袋,给持续低迷的欧洲经济带来曙光,中国车市最受苦的都是“夹心层”的消费者和受政策影响大的车企。接下 来的下半年是何状况?大举扩产的企业现在还好么?自主品牌还好么?新能源和电动车还好么?合资自主还好么?车 市低迷过后,如果真的打起价格战中国车企你们准备好了么?2011年4月5月这可能只是掀起了“降”的序幕。
  
  迎战2011,备战2012,用发展的眼光,希望各大企业能走的更稳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