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外高加索_外高加索烽火
 

外高加索_外高加索烽火

发布时间:2019-02-12 04:20:58 影响了:

  2008年8月8日20时许,当人们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况之时,中亚却传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消息。虽说“奥运期间休战”的倡议没有强制力,但毕竟是包括超级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会遵守的“游戏规则”,很难想象两个国家会在奥运会开幕当天大打出手。从俄罗斯角度讲,这也是该国自前苏联解体以来首次对另一个国家采取军事行动。在蛰伏了近二十年后,北极熊再次亮出了锋利的爪牙……
  
  历史恩怨
  
  格鲁吉亚位于亚洲西南部高加索地区的黑海沿岸,北邻俄罗斯,南部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接壤,是连接里海和地中海石油天然气管道的主要枢纽。它不仅是俄罗斯控制里海油气资源的主要出口通道,而且是其防止西方势力向国内渗透的南部屏障。然而格鲁吉亚在独立后,却一直谋求摆脱“俄罗斯的控制”,这是引发俄格冲突的根本原因。
  
  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问题是俄格矛盾的焦点。阿布哈兹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前苏联解体后,阿布哈兹自行宣布独立,由此与格鲁吉亚爆发了全面的武装冲突。1992年,格鲁吉亚发生政变,前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回到格鲁吉亚掌权,并指挥格军展开新一轮镇压阿布哈兹叛乱的战斗。当时的叶利钦政府为保护黑海战略利益,坚持在阿境内驻军。俄军暗中支持阿反政府武装,给格军的进攻制造困难,受到谢瓦尔德纳泽政府的强烈谴责,俄格关系开始恶化。格军在阿遭到惨败之时,前任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重返格鲁吉亚,企图推翻谢瓦尔德纳泽政权。内忧外困使格鲁吉亚与俄迅速修好,并加入独联体,获得了俄大批军援。同时,俄也制止了阿反政府武装的进一步进攻,谢瓦尔德纳泽政权才得以稳固。在俄罗斯和国际社会的调解下,冲突双方于1994年5月在莫斯科签署停火协定,俄军以独联体维和部队的名义进驻了阿布哈兹地区。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格鲁吉亚独立后,南奥塞梯一直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不断与格政府发生冲突。1992年,俄罗斯、格鲁吉亚、南奥塞梯以及俄罗斯的北奥塞梯共和国四方就和平解决武装冲突举行会谈,达成协议。根据协议,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三方联合组成的1500人的维和部队在南奥塞梯和格鲁吉亚边界建立了军事安全区。
  事实上,早在前苏联解体前,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就有强烈的亲俄色彩。南奥塞梯甚至于1990年1月通过全民公决宣布独立,而且提出要与俄罗斯的北奥塞梯共和国合并。另一方面,俄罗斯也以各种方式加强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联系,如简化阿布哈兹人加入俄国籍的手续,多数南奥塞梯人都持有俄护照等。格当局指责俄这一做法有损格国家统一,呼吁国际社会向俄施加压力。
  此外,潘杰西峡谷问题也是俄格矛盾的一大原因。潘杰西峡谷位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东北部,与俄车臣共和国南部地区毗邻。俄一直认为格鲁吉亚在此有藏匿和包庇车臣非法武装分子之嫌,多次要求与格方采取联合军事行动,但格方拒绝合作。“9・11事件”后,格以潘杰西峡谷有恐怖分子且与基地组织有联系为名,邀请美国特种部队教官到格帮助培训特种部队,加强与美国在反恐和安全问题上的合作,令俄罗斯大为恼火。普京指出,如果格鲁吉亚不能制止隐藏在其境内的车臣非法武装分子继续潜入俄罗斯,俄军将保留使用联合国安理会1373号决议赋予的自卫权。这使俄格本已紧张的关系雪上加霜。
  2003年底,格鲁吉亚发生“颜色革命”。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下,萨卡什维利出任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奉行亲美政策,要求加入北约,试图摆脱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控制。萨卡什维利上台以来,俄格关系更是进入了多事之秋。2006年1月,俄因南部天然气管道爆炸,提高了向格鲁吉亚出口天然气和电力的价格,造成格国内能源供应异常紧张。格指责俄是“蓄意破坏”。随后,俄以不符合质量标准和卫生检疫要求为由,禁止格生产的葡萄酒、矿泉水在俄销售。同年,格政府向科多里峡谷上游地区调集军警,展开了消灭“志愿者”武装的特别行动,向俄示威。
  2006年9月,格鲁吉亚警方以在格从事间谍活动,企图颠覆格现政权为由扣留了5名俄罗斯军人,并拘捕十多名据称是受俄军雇佣的格情报人员。同时,格警方包围俄军驻外高加索集群司令部大楼,要求交出藏匿在那里的另一名涉嫌参与间谍活动的俄军官。格法院对4名俄军人做出裁决,决定将他们拘押2个月以进行调查。俄罗斯政府立即开始了对格鲁吉亚的经济制裁:切断与格之间的所有铁路、公路、航空交通;停止邮政往来;取消原定从格鲁吉亚进口数百万美元电气火车零部件的计划;严厉打击格非法移民和犯罪分子;严格执行对格葡萄酒禁令;停止与格之间除了撤军以外的所有军事和军事技术合作;正式照会独联体执委会,宣布取消对阿布哈兹的经贸禁令。虽然后来格释放扣留俄军人以示好,但制裁并没有停止。
  
  双方对峙
  
  2008年4月,由于格鲁吉亚无人驾驶侦察机被俄军米格-29战机击落,格政府开始向与临近阿布哈兹的地区大量屯兵。俄罗斯则向阿布哈兹增加维和兵力,冲突一触即发。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联合国的调停下,这一场危机才被平息下去。普京称,格方无人驾驶侦察机在格阿冲突地区上空进行带有军事目的的飞行是不稳定因素,违反了1994年签署的格阿停火协定的精神,将导致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升级。随后,格鲁吉亚外交部宣布格退出独联体国家联合防空体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格军方之后又扣留了从阿布哈兹的加尔地区到格鲁吉亚组格吉德地区的1辆俄罗斯运送军火的汽车和4名士兵。格军方之后将运送军火的汽车归还给俄方,并将负责运送的4名俄方维和部队士兵释放,而20枚反坦克导弹仍然扣留着。格鲁吉亚内务部副部长艾卡-兹古拉捷声称:“我们(格方)没有任何向俄罗斯维和部队归还这批军火的法律依据。”俄罗斯国防部坚称该批军火的运送属于合法行为,并且形容格鲁吉亚扣押军火的做法是“强盗式”的,并强烈要求格方归还扣留武器。
  
  控制与反控制是发生冲突的核心。格鲁吉亚是俄罗斯抗衡西方压力的重要战略缓冲区。但是,格鲁吉亚在独立后一直谋求摆脱俄罗斯的控制,一度迟迟不愿加入独联体。1993年,格鲁吉亚迫于内忧外困加入独联后,又于1997年在美国支持下与乌克兰、阿塞拜疆、摩尔多瓦成立一个非正式地区联盟――“古阿姆”。这种要与俄罗斯苦心经营的独联体分庭抗争的做法是俄罗斯不能忍受的,矛盾由此而来。萨卡什维利上台前后,曾许诺要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加入北约、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并最终提高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但执政以来,他并没有实现这些承诺,国内不满之声渐起。挑起俄格矛盾对萨卡什维利政府来说,无疑有转移国内矛盾、提高执政党支持率的考虑。冲突就此升级。
  近年来,美欧不断将触角伸向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已使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被大大压缩。今年,科索沃独立又使俄罗斯失去抗衡欧美势力扩张的重要棋子。同时,格鲁吉亚明显加快加入北约的步伐,引起俄罗斯的强烈不满。俄罗斯对格鲁吉亚亲西方政策一直持强硬立场,特别针对其谋求加入北约。普京卸任前再次指责北约扩大,强调北约向俄边境逼近是对俄罗斯安全的“直接威胁”。
  俄着手对格实施了一系列制裁。首先是经济制裁,俄罗斯是格鲁吉亚最大贸易伙伴,再加上数十万格鲁吉亚人在俄罗斯境内工作和生活,他们为格鲁吉亚创造的收入占其国内GDP的4.7%。制裁使格遭受上亿美元经济损失。控制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是俄罗斯在与格鲁吉亚的斗争中,除经济手段之外的又一“杀手锏”。俄罗斯暗中支持阿布哈兹反政府武装与格政府作对,在将格鲁吉亚纳入独联体体系后,仍以加强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关系牵制格鲁吉亚。俄政府还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当地政府进一步加强在经贸、社会、科技、信息、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并向当地居民和旅居在那里的俄罗斯公民提供物质援助,在当地建立全方位保护俄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机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作为反制,格方称如果俄继续对格实施经济制裁,格将阻碍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努力。俄于1993年6月申请加入世贸组织,迄今已与60多个世贸组织成员就入世完成双边谈判,仅剩下沙特阿拉伯与格鲁吉亚未同意俄入世。格方宣称,只有在俄方取消有关确立俄罗斯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直接经济关系的俄联邦总统令之后,格俄双边谈判才有可能展开。未能化解的领土争端问题是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一大障碍。由于美欧撑腰,格鲁吉亚对俄政策也趋于强硬。通过与俄对抗,格鲁吉亚希望引起北约的注意,加强西方国家对这一地区事务的干预、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争取尽快加入北约。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冲突地区的俄维和部队,一直被格认为是其国家统一的“障碍”,同时也是其加入北约的“绊脚石”。如果俄军被证实在格鲁吉亚从事非法“间谍活动”,那么格政府就有充分理由请俄军提前走人,这不仅是对国人维护领土完整的交代,而且也为格加入北约铺路。这直接导致俄格在阿布哈兹地区的紧张局势。
  
  在反恐合作方面,俄希望借助格鲁吉亚通过强硬手段彻底消灭车臣非法武装。格方一方面害怕车臣战争引入本国境内,另一方面担心俄借口打击车臣非法武装向格境内派遣军队、损害格领土完整和安全。格鲁吉亚希望借助美国和西方力量削弱俄在格和整个高加索地区的影响。格鲁吉亚加强与美国反恐合作,客观上促进了美国军事势力向高加索地区的渗透,又使得俄罗斯大为不满。
  显然,在外高加索地区一种大环套小环的博弈怪圈正在形成,最小一环是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外面是格鲁吉亚,其后是俄罗斯,外围还有北约与美国。这种环环相套的格局造成的后果必然是龃龉不断、冲突不止。
  为了挤压俄罗斯,北约一直酝酿第三轮东扩,其主要对象之一就是格鲁吉亚。今年,北约秘书长高加索国家事务特使西蒙斯更是首次公开质疑俄罗斯维和部队的客观性,批评俄罗斯对格鲁吉亚政策。美国参议院也通过一项决议,谴责“俄罗斯联邦政府发布的破坏格鲁吉亚共和国领土完整的挑衅性和威胁性声明”。格鲁吉亚在与俄罗斯的持续紧张对抗中,得到了北约与美国方面的明确支持,并在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都获得支援。俄罗斯指出,高加索地区局势动荡,一个很大原因是北约、美国向格鲁吉亚提供军事援助,不仅有武器支援,而且还有人员培训。格鲁吉亚有近73%的民众希望加入北约。如果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特别是加入北约空情信息交换系统后,北约各成员国在监控格领空的同时,也可以监视俄领空及各种飞行器。这样,北约就把前沿阵地推进到了俄罗斯的西南和南部,在西南形成合围之势,俄国家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俄罗斯在阿布哈兹采取的行动不仅是对北约东扩的警告,而且也是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科索沃独立支持的反制措施。
  俄格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在这种濒临全面升级的冲突中,获利者显然是最外层煽风点火、又作壁上观的北约和美国。他们几乎不用付出多少代价和精力,就可以在此做足文章,使俄格双方不断出现紧张局面,使俄罗斯陷入麻烦,达到战略牵制的效果。这种战略牵制的手法北约和美国曾经使用过很多次,而且屡试不爽。不过,两国在冲突爆发之前的危机处理过程中都显示了一定的灵活性。俄罗斯代表团虽然对欧美国家没有采纳俄方有关格鲁吉亚问题的联合国安理会提案非常不满,但还是对西方国家的新草案表示可以讨论。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与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就武器扣压事件进行的紧急电话会晤时,梅德韦杰夫形容此次的事件是“对俄罗斯维和部队无法容忍的挑衅”,并称俄罗斯维和部队一向遵守在格阿争议地区的国际准则并且履行自己的义务。萨卡什维利表示理解,会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彻底调查,这显示双方已具有危机处理的沟通机制。
  然而,就如同无论是用慢火还是急火,只要达到临界温度,同样能够让水沸腾一样。双方对峙的临界点以一种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方式点燃了:就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的8月5日,格鲁吉亚军队与南奥塞梯地方武装之间再次爆发冲突和摩擦。这种“擦枪走火”式的冲突在高加索地区很常见,当天格鲁吉亚外交部还发表了“在奥运会期间停止军事行动”的声明。世人却不曾想到,这实际上是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前兆――8月7日,南奥塞梯方面宣布格鲁吉亚军队开始大规模的军事集结,包括火箭炮和坦克等重型武器,准备入侵南奥塞梯。但就在当晚,格鲁吉亚电视台播出总统萨卡什维利发表讲话,宣布不会使用武力解决冲突并全面停火,许诺给予南奥塞梯最广泛的自治,并希望俄罗斯成为双方冲突的调停人。于是,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片地方至少在奥运会结束之前可以得到些许的平静。但就在人们将目光离开高加索山区、投向北京“鸟巢”体育馆的时候,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爆发了……
  
  战火烽烟
  
  8月7日晚22时,格鲁吉亚军队使用火箭炮等重型武器向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发动进攻。8月8日凌晨1时,南奥塞梯地方武装开始组织反击。南奥塞梯方面表示局势非常严重,格鲁吉亚军队正在向前推进,且动用了坦克、步兵战车和“冰雹”火箭炮。凌晨2时,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说,格鲁吉亚当局的行动是居心险恶的,一方面许诺停火,由萨卡什维利总统作出保证;另一方面在数小时之后就开始军事行动。俄外交部表示,格鲁吉亚方面的行动是匪夷所思的。
  8月8日上午,南奥塞梯方面称,格军出动苏-25攻击机配合坦克和步兵开始进攻首府茨欣瓦利。在格鲁吉亚发动进攻后,茨欣瓦利出现平民伤亡,并有2000余名难民进入俄罗斯境内。格鲁吉亚方面则宣布已经占领了茨欣瓦利大部城区,并控制了附近的11个村庄。格鲁吉亚总理弗拉基米尔・古尔格尼泽许诺赦免未获承认的南奥塞梯共和国政权领导人,并将拨款3500万美元用于南奥塞梯重建。俄罗斯国防部则对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局势恶化深表关切,俄罗斯边防军进入战时值班状态。当天,俄罗斯维和部队还遭到格鲁吉亚军队的袭击,造成人员伤亡。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随即宣布全国总动员。
  8月8日下午,俄罗斯国防部发表声明,指责格鲁吉亚方面采取的“肮脏的冒险行动”,宣布将保护俄罗斯本国公民以及维和部队。而格鲁吉亚方面宣布自15时起停火3小时,为茨欣瓦利居民提供人道主义走廊。与此同时,俄联邦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召集国家安全会议紧急会议,并表示不能容许本国公民和维和部队出现伤亡,凶手将受到惩罚。他说:“作为总统,必须保护俄罗斯公民的生命和尊严,无论他们身在何处……”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军将向驻扎在茨欣瓦利的俄罗斯维和部队增援。俄北高加索联合集群属下的第58机械化集团军随即开进南奥塞梯,向茨欣瓦利挺进;俄空军第4前线航空军的苏-24、苏-25和米格-29战机则先行抵达南奥塞梯,对格军进行侦察和空中打击,并为俄军提供空中掩护。一些俄军特种部队可能也已经先行潜入战区,侦察格军情况并配合在南奥塞梯的俄军维和部队阻击格军。
  从新闻照片上看,第58机械化集团军的车队里并没有苏/俄陆军装甲部队的“两大铁拳”――T-80(或T-90)坦克和BMP-3步兵战车,而主要由早期型号和后期型混合的T-72坦克和BMP-2步兵战车组成,甚至还有T-55改进型和T-62坦克、BMP-1步兵战车以及MT-LB装甲/牵引运兵车。这表明该军在俄罗斯陆军中充其量是“主力”而非“王牌”。或许俄军高层也意识到了这点,命令俄空降兵的“两张王牌”――近卫第76空降师和近卫第98空降师开赴前线以加强攻势。这两个空降师都是俄军最具战斗力的部队,配备了最新型的BMD-4伞兵战车和“章鱼”空降突击炮,并且参加过车臣平叛作战。
  除了俄军正规部队,一同进入南奥塞梯作战的还有“北奥塞梯志愿军”、“哥萨克志愿团”、“车臣特种旅”等亲俄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一万余人。由在车臣平叛作战中被俘后归顺俄中央政府的原车臣叛乱武装分子组成的“车臣特种旅”和在车臣平叛行动中协助俄军作战的哥萨克人组成的“哥萨克志愿团”,此次捐弃前嫌、并肩战斗,在进攻中冲锋在前,在一些地段上的推进速度甚至超过了俄正规军。而“北奥塞梯志愿军”的到来也很大地增强了南奥塞梯地方武装的力量,为发动反击提供了宝贵的人力和装备支援。
  俄军地面部队进入的同时,近卫第76空降师的7000空降兵也通过大规模伞降和直升机机降进入南奥塞梯,并向格军侧翼穿插。南奥塞梯地方武装也拼死夺回了被格军控制的一条连接俄罗斯与南奥塞梯的隧道,俄军主力正是从该隧道进入南奥塞梯并向格军另一侧穿插。俄军的两个“战术合成营”(可能是第58机械化集团军属下第143近卫摩托化步兵旅的两个强击营)则强行攻入茨欣瓦利,与俄维和部队及南奥塞梯地方武装会合并进行反击。
  8月9日,第58机械化集团军的强击营会同俄维和部队以及南奥塞梯地方武装“已经完全解放了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人们正陆续从掩体中走出,面对被侵略者破坏为废墟的家园……”(俄塔社语)。此后,格鲁吉亚正式对俄宣战。萨卡什维利在CNN电视频道宣布,俄罗斯发动战争入侵格鲁吉亚。他认为,此时向格鲁吉亚提供帮助符合美国的利益,因为这已经不是格鲁吉亚的问题,也涉及到美国、涉及到价值观念。萨卡什维利说“格鲁吉亚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但格鲁吉亚遭到了侵略……”。同时,他又宣称格军击落了10架俄军飞机并击毁30辆俄军坦克。俄军方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俄空军损失了1架苏-25攻击机和1架图-22M3轰炸机的侦察型。起初认为图-22M3是被乌克兰提供的区域防空导弹击落的,不过后来有消息显示该机由于机械事故坠毁。在双方的“新闻战”中格鲁吉亚的表现也处于下风,如果说一开始宣称的“战果”还有人相信的话,那后面“击沉30艘俄海军战舰”之类的报道,只要有一些相关知识的人就知道是谎言(俄黑海舰队所有中型战舰总和都不到30艘),反而暴露出己方的虚弱。当然,“新闻战”是以军事战为基础的,军事仗打不好,“新闻战”更不可能赢。
  8月9日当天,格鲁吉亚另一个事实上独立的自治州阿布哈兹宣布“向格鲁吉亚宣战,与南奥塞梯结盟并开辟第二战场”。阿布哈兹地方武装随即向“在1992年阿布哈兹独立战争中被格军占领的阿布哈兹领土”――卡拉地峡发起攻击。由于格军在阿布哈兹方向兵力空虚(格军的“中坚力量”包括6个“正规旅”,除1个驻扎伊拉克以外,其余5个都在南奥塞梯方向上),阿布哈兹地方武装的进攻十分顺利。当天,俄军方发言人展示了格军被击落的苏-25强击机和米-24武装直升机残骸的照片。
  
  8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非正式会议结束,没有达成任何结果,对南奥塞梯问题没有做出任何决议。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会见总理普京时表示,他已经委托俄罗斯军事检察院,对南奥塞梯地区发生的针对平民的战争罪行开展取证工作。梅德韦杰夫指出,“犯下罪行的人必须承担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普京向梅德韦杰夫汇报了难民的安置情况,他说:“截至9月份在北奥塞梯地区的难民安置工作将完成一个阶段,届时学龄儿童将按期入学……”。俄罗斯军队副总参谋长阿纳托利・诺戈维岑在俄新社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俄罗斯维和部队已经控制了茨欣瓦利的大部分市区,格鲁吉亚正在从市区撤军。诺戈维岑同时否认了格鲁吉亚方面宣布击落俄军战机数量已达到10架的消息。他说:“格鲁吉亚方面捏造事实,诬蔑俄罗斯空军轰炸了与南奥塞梯相邻的格鲁吉亚城市。”他再次重申俄罗斯空军的打击仅限于军事目标。
  双方的海军也不甘置身事外,俄海军黑海舰队的“1艘大型反潜舰和2艘大型登陆舰”(“卡拉”级反潜巡洋舰“刻赤”号和2艘“蟾蜍”级坦克登陆舰)开往阿布哈兹水域,格海军出动仅有的2艘导弹艇(1艘购自希腊的法国造“战士”级和1艘前苏联海军遗留下来的206MP型“特里亚”级导弹水翼艇)和4艘炮艇对俄舰队进行袭扰或阻击,被当场击沉一艘,其余逃回格鲁吉亚唯一的海军基地波季港。从照片上看,俄军显然进行了追击,摧毁了波季港内格鲁吉亚海军的所有舰艇。虽然没有具体的资料描述战斗的全过程,不过从照片上格军舰艇的创伤状况来看,似乎都是被AK176型76毫米舰炮摧毁的,如果是被130毫米舰炮打中,这种吨位的小艇连“在水面上燃烧”的时间都没有。事后,黑海舰队司令部宣布给一艘“纳努契卡”Ⅲ型导弹艇予以嘉奖,嘉奖的理由正是“消灭了格鲁吉亚海军”,很可能格海军舰员将舰艇停在岸边后弃舰逃走,被追击进港的俄海军打了固定靶……也有消息说是俄陆军攻占波季港后(俄塔社否认俄军攻占过波季港),派工兵爆破了这些舰艇。不过,格海军舰员弃艇逃走是很明显的事实,否则这些艇不会停泊在岸边被摧毁。此外,俄军似乎还将港内的格海军交通艇作为战利品带走了。
  俄军一方面派遣部分部队会同各个地方武装从正面反击格军,另一方面主力机械化部队和近卫第76空降师的空降兵迅速地向格军两翼实施纵深穿插,攻占了格鲁吉亚重要空军基地谢纳基并击退格军的反扑,于8月10日下午合围了战区内的大部分格军。此时,俄空军和防空部队已经“彻底摧毁”格鲁吉亚空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格鲁吉亚方面终于向俄罗斯大使馆递交了在南奥塞梯停火的照会,并宣布格军撤出南奥塞梯。然而,这一切似乎已经太晚了,俄北高加索集群司令部宣布:要求南奥塞梯境内的格军“立即投降,否则予以消灭。”
  8月11日,格军“正规旅”之一的“内务部特种旅”一度向阿布哈兹方向进击,俄军不失时机地将近卫第98空降师的9000伞兵空降在格军后方。在俄空降兵和阿布哈兹地方武装的前后夹击下,该旅最终向俄军投降。当日,美国空军出动8架次运输机,将800名格鲁吉亚士兵从伊拉克运回格鲁吉亚。此外,美军运输机还为格鲁吉亚运送了11吨军用物资。
  8月12日12时40分,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强制格鲁吉亚执行和平的军事行动结束。梅德韦杰夫说:“军事行动的目的已经达到,维和军人与平民的安全有了保障,新的侵略策源地将被消灭……”。俄军总参谋部也发布了停火的命令。但综合各方面的报道,零星的交火直到8月17日才基本停止。8月15日,俄军一度进入第比利斯北部重镇哥里。在哥里的街道和郊区的公路上,到处都是格军遗弃的各式轻重武器。几天前还威风八面地开上前线的格军T-72斯洛伐克改进型坦克、捷克制“达纳”152毫米自行榴弹炮和D-30型122毫米牵引榴弹炮,不是化为焦黑的残骸,就是被插上南奥塞梯地方武装的旗帜。俄军收集到的德制G36、美制M4A1、以色列SR-21以及各种狙击步枪等高档枪械,装了三卡车之多。从哥里到首都第比利斯的公路上,与其说是撤退不如说是败逃的格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在离第比利斯35公里处,俄军主动停止炮击并制止了其他亲俄地方武装的炮击。8月17日,俄国防部宣布俄军主力已经撤至南奥塞梯,但仍保留掩护撤退的侦察部队。8月18日,部分俄军已经撤出南奥塞梯,梅德韦杰夫表示“除了原有的俄维和部队外,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各增加一支俄军维和部队是必须的,我们不会允许背信弃义的格鲁吉亚军队继续出现在那里……”当天,俄格两军还在第比利斯郊外交换了部分俘虏。
  
  战后评述
  
  对于此次俄格军事冲突,很多人都采用“传统的想法”,即用双方国力来对比,得出“俄军大胜是因为俄罗斯国力、军力百倍于格鲁吉亚”的结论来。这样的说法虽然没有大错,但细细想来,是不是太简单了一些?
  让我们把时间退回到2005年8月的山东半岛,当时,俄联邦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对比一下“和平使命”-2005演习的全过程,可以发现,此次俄军在俄格军事冲突中的展开方式与该演习的展开方式十分相似。尤其是“和平使命”-2005演习第三阶段的“强制隔离”行动,采用航空兵火力突击和地面炮兵火力突击、封锁空中通道,在空降兵和空军、炮兵火力支援下,精兵超越突贯、纵深割裂驱歼的战术手段,都与俄军在这次军事冲突的打法如出一辙。俄黑海舰队对格鲁吉亚唯一海军基地波季港的封锁和打击以及可能的登陆行动,也与“和平使命”-2005演习中的海空封锁和联合登陆作战十分相似。当然,在“和平使命”-2005演习中与俄军配合的是同样具有很高军事素质和正规化程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精锐部队,而这次俄格军事冲突中与俄军配合的是一群勇猛有余但军事素养略显不足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因此协同的难度多少有些增加。不过,俄军投入的兵力远远超过“和平使命”-2005演习,以绝对的兵力和火力优势确保了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而亲俄地方武装的猛打猛冲,客观上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据西方媒体报道,俄军还在今年年初举行了针对性更强的“高加索”-2008军事演习。无论这个消息真实与否,我们都有理由相信,俄军对于这次军事冲突早有预案,且准备充分。相比之下,格鲁吉亚方面的军事行动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层面上,都令人不敢恭维。虽说想要收回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为格鲁吉亚领土但事实上已经独立的南奥塞梯,这个想法本身也可以理解。但以“奥运期间停火”作为幌子,进而发动突然袭击仍然是一种严重违反国际道义的行为,使本来可能获得理解和支持的“维护领土完整”行动,反而变成了不义的“欺骗和犯规”,也给了俄罗斯出兵的理由。从战术层面上讲,既然是在夜间22时发起的突然袭击,那么就要力争在次日天亮之前结束战斗,造成攻占南奥塞梯全境的既成事实,从而不给俄罗斯以进兵的借口。作为突然袭击,部队进入攻击位置时要尽可能的隐蔽,进攻发起之前应尽可能地潜伏抵近对方。而在8月7日白天,南奥塞梯方面就宣布“格鲁吉亚军队准备入侵南奥塞梯”。显然,格军进入攻击位置时已经暴露了意图,进攻发起前那通既不猛烈也不准确的炮击也没有达成任何军事上的效果,只是等同于告知对方“我来了”,从而给对手以组织防御和反击的时间。其附带的恶劣影响就是造成大量的平民伤亡,使得己方在道义上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甚至仅从这场炮击的组织上看,格军也很不成功。对于格鲁吉亚这个连枪都不能造的国家来说,每发炮弹应该都是“异常宝贵”的,怎么说也要招呼到俄军头上,可是格军硬是将这些宝贵的炮弹“吃力不讨好”地向城区发射。
  虽然整体实力与俄军相差悬殊,但格军也不是一点“优势项目”都没有。斯洛伐克改进型T-72坦克采用了大量西方电子设备,比俄第58机械化集团军的T-72早期型性能要好一些。格军还从西方获得了为数不少的精良枪械,其中不乏德制G36突击步枪和高档狙击步枪等在俄军中也只是特战单位才能少量获得的稀罕物品。如果组织一些精锐的别动队对俄军进行袭扰,干扰俄军的展开行动,或许能取得相应的战果。但是,格军却把这些精良的轻武器与AK系列混合装备,也没有组建像样的特作战部队。不仅使这些枪械的优势无从发挥,反而带来这些采用5.56毫米弹药的枪械与AK系列弹药不通用的问题,徒然增加了后勤压力。
  此外,我们多次从照片上看到格军“坦克、步兵战车与皮卡同行”的场面。难道“军官在美国留学,士兵经美国教官训练多年”的格军就不会参照美军“装甲骑兵旅”的模式,把斯洛伐克改进型T-72坦克和BMP-2步兵战车编成装甲战斗单位,在重要地段对俄军发起反冲击,另用小型机动车辆搭载别动队对俄军进行袭扰吗?格鲁吉亚军僵化的作战方式,将坦克、步兵战车和轻型机动车辆的混合编队与俄军装甲部队锤砧硬碰,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而且面对具有强大装甲突击力量的俄军,格军竟然也没有配备足够的反坦克导弹甚至火箭筒。
  最后,当大股俄军在格军两翼穿插时,格军应该意识到这是从苏德战争时代双方就惯用的“经典战术”,即侧翼穿插、分割围歼。格鲁吉亚本身就没有多少纵深可言,南奥塞梯战区更小,这时应该是立即收缩部队、跳出包围圈或者集中兵力和火力、在包围圈上打出缺口的关键时刻了。可格军在这个并不算大的包围圈里徘徊踌躇了近两天,坐失突围时机,造成主力部队向俄军投降的被动局面。此外,格军政高层应该想到阿布哈兹地方武装“趁火打劫”的可能,真不知道格军最初是怎么做预案的。
  格陆军表现不堪,海军和空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当俄黑海舰队“一艘大型反潜舰和两艘大型登陆舰”进入阿布哈兹水域时,派快艇进行突袭并非不能考虑。但与大型战舰相比,快艇是十分脆弱的,因此出击的时间最好选择在夜晚,尽可能地发挥快艇速度和隐蔽性的优势,选择“打了就跑”的战术实施突袭。但格海军竟然在大白天出动快艇袭击俄舰队,而从一艘快艇被俄舰炮击沉来看,格海军快艇竟然冲到了76毫米AK176舰炮的射程之内。格海军导弹艇为何之前不先发射反舰导弹?从格海军仅有2艘导弹艇都是在波季港内被击沉的照片来看,在突袭中被俄舰击沉的应该只是一艘火炮护卫艇。事后消息显示,由于导弹来源少和保养状况不佳,格海军导弹艇可能已经失去发射导弹的能力。退一步说,即便只用舰炮对战,“刻赤”号仅有2门AK176炮,格海军206MP型“特里亚”级导弹水翼艇和数艘火炮护卫艇上也都有相同型号的舰炮,其火力强度应数倍于俄军。而且“刻赤”号的个头要比格海军快艇大数十倍,却并没有被击中的消息。可见格海军人员的素质与俄军相差悬殊。当俄海军“打上门来”的时候,格海军人员竟然弃艇逃走,丝毫不考虑保全自己的舰艇,而任由这些舰艇停泊在岸边,被俄军击沉或缴获。其实从目前所知的情况来看,俄黑海舰队并未全体出动,以旗舰“光荣”级“莫斯科”号为首的主力舰队依然驻留在新罗西斯克基地。即使后来可能还有舰艇赶到,但仅凭黑海舰队的一个分舰队,并不能将波季港完全封锁,格海军快艇并非没有机会分散突围、驶往北约国家如土耳其控制的海域以求自保。
  格鲁吉亚空军也没有发挥像样的作用,其有限的苏-25攻击机和作为战斗机使用的L-39教练机,以及米-24武装直升机和米-8武装型直升机,多数时候都是单机出动,连双机编队出击也很少,只有在起初进攻南奥塞梯时逞一时之凶,很快就被占绝对优势的俄空军或地面防空火力消灭。如果使用四至八机编队,抓住俄军空中力量活动的间隙,向俄军地面部队发动突然袭击,或许可以有效地支援格军地面部队的突围行动。由于前苏联解体后严重的资源流失,加上装备的保养程度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前苏联时代的水平,俄第4前线航空军虽然战机数量是格空军的数十倍,但也无法很快掌握战区的制空权。而在高加索山区的复杂地形中,只要有四到八架战机的积极活动,很容易从哪怕是全世界最严密的防空系统中“滑”过去,把对方地面部队打得叫苦连天。当然,格军并没有这样做。反观俄军方面,虽然即使与俄第4前线航空军相比格鲁吉亚空军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但依然为每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都配备了SA-18“针”肩扛式防空导弹,为每个机步连都配置了1辆“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车。事实证明,这种谨慎的做法是有效的,不仅挫败了格军空袭俄军地面部队的企图,还至少击落了1架苏-25攻击机和米-24、米-8直升机各1架。
  事实上,格鲁吉亚军政高层的一系列不明智之举,早就为这次的惨败作好了“铺垫”。萨卡什维利当上总统后,清除了格鲁吉亚军队中“所有在苏联红军中服役过的官兵”。这种行为对于军队的建设来说无异于“挥刀自宫”,不仅主动抛弃了具有军队建设和战争经验的宝贵资源,还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投靠南奥塞梯、阿布哈兹地方武装甚至是俄军。这些人对格鲁吉亚军队的情况颇为了解,很可能帮助俄军对格军的薄弱环节发起一次次致命的打击。萨卡什维利提拔的那些高级军官也是匪夷所思,例如格空军司令年仅30岁,并非战斗机飞行员出身。虽然他们都在西方高等军事学院内留过学、镀过金,但历史一次次地证明:好学生未必是好战士。况且这些过早就平步青云的将官们,是不是好学生也说不定。
  
  双方军政高层的素质在这次冲突中也是高下立现。在收复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的战斗中,俄第58机械化集团军司令员阿纳托利・赫鲁廖夫中将亲临前线指挥并在战斗中负伤。而正是这支第58机械化集团军,前任副司令员马洛费耶夫少将在第二次车臣平叛作战期间攻打格罗兹尼市中心米努特卡广场的战斗中亲自靠前指挥、英勇牺牲。高级军官这种以身犯险、不惧伤亡的行为,表现出了军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勇敢的战斗精神,对于官兵的士气和斗志是一种很大的鼓舞。俄联邦总理普京在8月9日就从北京直飞北奥塞梯视察情况。与之相比,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也曾“亲临前线鼓舞士气”。但此时空中俄军战机刚刚掠过,萨卡什维利就狼狈不堪地抱头鼠窜。这个被多国媒体拍摄并转播的闹剧性场面,可以说是格军近乎崩溃式败逃的最形象注解。
  
  未来展望
  
  随着俄军的主动脱离,此次俄格军事冲突算是告一段落,但事情远没有结束。作为“最后的反击”,萨卡什维利宣布格鲁吉亚退出独联体,同时宣布“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为被占领土,迟早要收复……”。他或许认为,在西方的帮助下,格鲁吉亚可以很快地重建军事力量以求再战――北欧各国和德国的轻型舰艇正在更新换代,不少导弹艇刚刚被淘汰下来;美国的“飞机坟场”里也有的是封存状态完好的战机;欧洲各国也有不少刚被替换下来的坦克和装甲车辆,轻武器就不用说了,这些很快就能再造一支更强的格军……然而,武器装备确实容易补充,但官兵的士气和军事素质呢?格军的大败,难道完全是输在武器上吗?而获得了这些军援,格鲁吉亚的军事力量就可以击败俄军吗?
  而对于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这场冲突也使这两个原本就已经脱离第比利斯控制的自治州,更快地走上独立甚至并入俄罗斯的道路。俄罗斯为重建南奥塞梯提供了大量援助,而“北奥塞梯志愿军”等地方武装在俄军主力撤出后,依然与南奥塞梯地方武装一同驻留在南奥塞梯与格鲁吉亚交界的缓冲区内。南奥塞梯平民则很可能移居北奥塞梯,从而使南北奥塞梯的融合进一步加速。正如普京在讲话中所说的“格鲁吉亚军队对南奥塞梯平民造成了如此大的伤害,还能指望南奥塞梯继续留在格鲁吉亚吗?”而对于此次冲突中主动攻击格军的阿布哈兹,格鲁吉亚想要阻止其进一步走向独立恐怕更加困难了。
  8月24日,俄议会上下两院一致以全票通过了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为独立国家的决议案。最初,人们还认为梅德韦杰夫会否决该决议,只是作为日后谈判的资本。但8月26日,梅德韦杰夫出人意料地签署了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地位的总统令,他在电视讲话中说:“考虑到奥塞梯人民和阿布哈兹人民自由意愿的表达,根据‘联合国宪章条款’、1970年关于国家间友好关系的‘国际法原则宣言’、欧安组织1975年的‘赫尔辛基协议’以及其他基础国际文件,我签署命令:俄罗斯联邦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独立……”并呼吁其他国家也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为独立国家。格鲁吉亚随即宣布与俄罗斯断交,并限制了两国的各种往来。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则立即表示愿意与俄罗斯结盟。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率舰队主力先是从新罗西斯克抵达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与参加此次对格打击的舰队一起举行了海上分列式,随后“应阿布哈兹方面邀请”,率四艘“蟾蜍”级坦克登陆舰“对阿布哈兹的苏呼米港进行了友好访问”,随行的还有黑海舰队海军陆战队和海军工兵部队。俄罗斯与阿布哈兹共同发表的联合声明称,苏呼米港将成为黑海舰队的新基地之一。黑海舰队司令部也宣布,“将在苏呼米港驻留一个包括小型导弹舰、反潜巡逻舰和水雷战舰艇在内的舰艇支队。”而数艘北约战舰也以“运送救援物资”的名义抵达格鲁吉亚的巴统港,俄黑海舰队主力则在已经掌握了制海权的波季港外“监控北约舰队的动向”。此情此景,让人联想起1973年美苏舰队在地中海海域的严重对峙……
  
  对于俄军来说,这次自前苏联解体以来的首次主动出击,表现可圈可点。虽然仍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自普京上台以后,俄罗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以及综合国力的恢复已然显而易见。目前俄罗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以及俄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已经比前苏联解体前后的那段时间高出了许多倍。西方国家并不能像当年对付孤独且惊慌失措的前苏联那样,靠经济手段来遏制、削弱俄罗斯了。
  如果从高加索地区放眼到全世界,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在一个国家内存在该国中央政府无法控制、事实上独立且要求并入另一国的地区”的情形,在各大洲都不少见。而这次俄格冲突也开了“如果该地区与所在国中央政府出现冲突,另一国就大规模军事介入”的先例。既然已经开了先例,那么下一个是谁呢?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因为这样的地区,在亚洲、在我们周边也有……
  (编辑/笔啸)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