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_基于电子学档的终身学习评估及能力认证模型
 

_基于电子学档的终身学习评估及能力认证模型

发布时间:2019-03-21 04:19:25 影响了:

  [摘要]面向大众的终身学习具有典型的实用性目标,即公众是带着实用的目标参与终身学习项目,以便获得实用技能、增长见识或发展能力。为此,实现以能力发展为导向的终身学习评估及能力认证,成为面向终身学习的技术系统的一个核心功能。在对终身学习的背景作了简要介绍,对能力取向的评估与认证方式、相应的参考模型以及实现的技术进行了调查、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上海终身学习网实现能力取向的学习评估与认证的模型,并对该模型所包含的能力描述模型、能力评估模型、电子学档进行了阐述;对实现该技术模型所需要配套的机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终身学习;能力取向;能力模型;电子学挡;评估;认证
  [中图分类号]0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0)05―0010―06
  
  一、背 景
  
  上海市正在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并试图以信息化作为平台,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蓝图。为此,终身学习者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育机构以及单一的时间段获得学习及能力提升的机会。
  
  终身学习的多样性背景,使得实用性能力的获取将成为重要的学习目标。完善的终身学习评价和认证支持体系,有利于促进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的形成,促进相互沟通和衔接的、开放的培训和学习体系的建立。这种体系使得学习者可以在各类教育机构之间、在正规教育场所和非正规教育场所之间进行选择,充分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评价和认证支持体系的建立,使得在不同教育机构之间进行学分互认的操作性得到有效保证,从而降低社会成本,促进终身学习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终身学习的多样性背景,也使得不同学习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成为基本的前提,以便在不同的学习系统,包括学习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学习者信息系统,企业在线学习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简历库以及其他系统之间实现信息的互换,完成学习者的能力评估与认证。如图1所示,在可互操作的不同系统之间,遵循学习技术系统的相关标准或规范,学习资源作为输入,可以在不同技术系统实现规范化资源的传输、互操作及共享。另一方面,学习结果即学习者所获得的能力应作为学习技术系统的输出。为此,从终身学习实用性能力取向的角度及综合性学习技术系统的角度,需要关注如何实现能力的输出,并建立相应的能力评估与认证模型,制订能力评估与认证框架规范,以规范化能力这一因素在综合性学习技术系统之间的传输、互操作及共享。
  
  二、能力及能力取向的学习
  
  (一)对能力的理解
  《中国大百科全书》(2009)将“能力”解释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不同的学科,能力的内涵和外延也有所不同。心理学将它界定为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哲学层面则定义为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能量,是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生命中的积极力量。而职业能力开发视角的能力概念则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与具体的职位或工作情境的结合,能力既是一个人们最熟悉、最常见的个体心理特征,也是一个在学术研究领域争议颇多、在实际应用领域最难界定、最难测量的个体心理特征。
  
  
  (二)能力取向的学习
  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不同,再加上后天的社会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的不同,必然形成个体不同的能力水平。能力取向的学习是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确定的目标(一种职业、一个专业、市场,特别的生活或者工作职位等等)为导向,以全面分析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行业对学习者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习者学习(受训)后应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任何一种教育,其最终目的都将归结于受教育者能力的培养与形成,能力取向的学习,其核心是如何使学习者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活动)所必备的实际能力。
  
  (三)终身学习及能力取向的学习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持续的学习过程。面向大众的终身学习具有典型的实用性目标,即公众是带着实用的目标参与终身学习项目,以便获得实用的能力。
  世界银行的报告(The World Bank,2003)指出:“只有劳动力能够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持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时,21世纪的经济才能保持其较强的竞争力”。这种需求与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强调了对知识型劳动力的需求。由此,终身学习逐渐被作为一种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而被接受,也正是在这终身学习热潮渐已浮现的大背景下,能力取向的学习逐渐引起了技术支持的学习研究共同体的注意。在个人层面上,能力取向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习者确定自己为达到某职业组织所要求的能力而应发展提升哪些能力;在社会组织层面上,能力取向的学习也符合其内在的对提高绩效,挖掘人力资源潜能的要求。
  Biemans等(2004)认为,能力取向的学习也使得学生从学校向工作岗位的过渡变得更加容易。Wesselink等(2007)指出,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存在着高校毕业生向劳动力市场过渡的问题,学生在成为令人满意的雇员之前仍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而能力取向的学习以职场实践所需能力为课程开发的起点,这样也就有理由相信,学生在其职业开端会有更好的表现。能力取向的学习以关键技能与操作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及企业的发展有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成功的企业必须也应该用严格的方法来管理人力资本,能力取向的学习以能力模型的形式来管理人力资本,并通过此来建立培训项目、个人发展计划、绩效管理和基于能力模型的测量系统。
  
  三、能力评估与认证
  
  (一)基于标准的学习评价
  为了解各专业领域针对标准进行评估和认证的现状,我们对包括教育、医疗及其他一些行业的基于标准的评估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对于标准所涉及的知识能力,最常用的评估方式是考试,如教师的常规测试(ICT基准测试、读写能力基准测试、计算能力基准测试)等;而对于专业,行业标准中的能力维度,最常用的评估方式是观测被评估者的行为表现,并以此作为“证据”(evidence),表明被评估者是否达到了专业标准的要求或达到了专业标准所要求的哪一级水平(profieiency level)。评估机构多为专业机构或专业机构授权的下属培训机构。评估结果多可作为认证的直接依据,通过评估的人通常可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等级证书。
  对于基于标准的能力评估,目前在已经颁布了相应标准的各专业领域或行业领域,最常用的评估方式是观测被评估者的行为表现。以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教师标准为例(What Teachem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NBPTS),该 标准有5个一级指标。所采用的评价方式:向美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申请后,提交各种表格。总认证时间为3年。通过“NBPTS标准”检测者即可获取美国国家教师高级资格证书。它不是教师从业前的一个基本标准,而是从业后的一个发展标准。它不仅是教师到美国任何一个州从教的“绿色通行证”,而且还是一个彰显教学专业品质的优质标识。
  
  (二)能力认证
  为了解各专业或行业领域是如何对候选人进行资质认证,并且在资质认证的过程中是如何对评估所获得的证据进行获取、存贮、统计操作,我们也对目前国际上能力认证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各国职业资格委员会的推动下,能力的观念已经与职业资格评估认证紧密联系在一起,评估认证已然成为质量保障的强有力的工具,有利于促进真正的以能力为导向的培训与学习,从在更广泛的层次上提高从业者的能力水平。
  德国职业认证与资格证书种类繁多、系统庞大复杂;其职业培训采用双元制方式,以双元制职业培训学校职业资格证书证明证书持有人已经完成在双元制培训系统(包括公司提供的在职培训和培训学校提供的兼职培训)中的一定时期的培训,培训l内容主要是相关行业的技能和素养。在规定的培训期结束后,受训者将参加由负责培训的商会组织的考试,内容是相关职业所要求的技能和培训课程所教授的理论和实用知识,成功通过该考试即可获得正式资格证书。
  在我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鉴定机构,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评价和鉴定,并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凡希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均可提出申请并参加相应的技能鉴定。职业技能鉴定一般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鉴定合格者可获得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现状分析
  1.当前的评估与认证模式
  综合以上调查及相关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的评估与认证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郝克明,2007):(1)基于个人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的评价和认证模式。认证机构一般要求认证申请人已经达到了某一专业所要求的教育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该专业能力的认证申请。如美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要求申请教师资格证书的申请人需拿到了学士学位;而后由申请人向认证机构提供相应的认证申请材料,如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最后申请人参加认证机构组织的测试进行相关认证。(2)基于学分积累的评价与认证。根据职业资格的要求,其能力可分解为不同的认证部分;资格申请人分别完成各个局部能力的习得,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后,进行学分的累加;待达到职业资格所要求的总的学分后,由授权的认证机构给予相应的资格认证。另一特征是申请人可通过非正式学习积累学分。(3)整合取向的评价与认证。该模式试图实现正规教育证书与非正规教育证书、学历资格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承认、相互沟通。学分与相应资格之间的对应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相互承认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如此,进入不同学习途径的学习者可以横向流动,从而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兴趣和志向自由地选择继续学习的道路。
  2.当前评估与认证的特点
  当前在能力取向的学习领域,面向能力资质的要求,评估与认证的方式大致有以下一些特点:(1)评价体系中以“书面考试”为主的“常模参照”的评价模式,逐渐发展为“就业取向”、“能力标准参照”的方式。“能力”被具体为评价的客观标准,通常阐明了一个能胜任该工作的人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技能程度。(2)评估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观测被评估者的行为表现,所观测的表现将作为“证据”,用来累积作为认证的依据。通过将“证据”与能力标准相比较,进而判断被评估者是否达到了能力标准的要求或达到了能力标准所要求的哪一级水平。(3)评估所关注的是被评估者能否达到专业,行业所规定的能力标准,而不是个人相对于同组中其他人的成绩水平。因此,通常不考虑被评估者所花费的培训时间的多少,也不去与其他被评估者的成绩水平作比较。(4)评估多由专业机构承担,并且评估结果多可作为认证的直接依据,通过评估的人通常可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等级证书。表1引用Fletcher(1992)的传统评估与能力取向评估对此进一步说明。
  3.基于学习技术系统的能力认证
  能力取向的学习是以能力标准为参照判断学习者是否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以此来决定最终的学分授予和证书颁发。从学习者角度,这种以能力发展为取向的学习是跨教育机构、跨学习平台的。因此,如何在不同学习系统之间实现互操作,从而实现基于学习技术系统的能力认证,是提供终身学习技术系统方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学习技术系统的能力认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的能力描述,即需要对“能力”这一概念建立统一的描述,以使得不同专业/职业具有不同情境的“能力”并具有互操作的基础;(2)抽象的能力模型,即建立一种通用的、抽象的结构,以便对抽象的能力进行操作与互操作;(3)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估模型,并以(4)电子学档作为相应的数据记录系统,实现学习技术系统之间的存贮、提取及相应的能力迁移、能力认证操作。
  
  四、终身学习评价与能力认证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看到,在学习技术系统实现能力取向的学习评估与认证,是建立终身学习技术系统的前提。为此,我们进行了能力取向的学习评估与认证模型的设计。该模型作为实现不同学习系统之间的能力、评估及认证的互操作功能模块,将有效地促进终身学习者跨平台跨系统的能力迁移与认证,摆脱能力信息孤岛给持续学习带来的束缚,从而保证能力发展的连续性。
  
  (一)能力评估认证模型
  在终身学习技术系统中实现能力评估与认证的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正如前面提到的,实现这一概念模型的功能,需要以统一的能力描述、抽象的能力模型、评估模型及数据系统为前提。因此,这一模型由实现这些方面功能的相应模块所组成。
  1.能力描述
  作为对能力进行统一描述的尝试,Sampson与Fytros(2008)把能力这个概念分成三个核心维度:个人特征、能力的熟练程度、能力应用情境。将各个专业/行业领域内对能力这一概念的解释从这三个维度进行描述,可使得纷繁复杂的能力的描述得以统一,以便建立在不同系统之间对“能力”加以交换的基础:将能力定义为一组个体所拥有或需要获得的特征信息(例如技能、知识、态度),以便在特定的情境下执行活动,并按熟练程度由低到高的范围排列绩效(如图3所示)。
  
  2.能力模型
  以上述的结构化能力描述为基础,可建立抽象的能力模型,以便实现以持久及标准的方式对技术系统中与教育,培训相关的绩效数据进行获取、存储、组织及共享,为相关者提供与该学习者的能力水平相当的信息,以安排合适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估认证操作,并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学习技术系统中对这些信息进行互操作。   作为实现在技术系统中对“能力”进行处理和传输的进一步尝试,ISOBEC JTCl SC 36在其研发的“能力参考模型”中对能力进行了结构化的数据表征,以这种更接近技术处理的方式实现能力的抽象。经结构化的能力模型最早包含从能力的描述中抽象出来的四个类(Class):[能力]、[使用者]、[结果]和[行为]。这些类表现为如图4所示的相互关系。
  由于能力的情境相关性,ISO/IEC JTCl SC 36在研发能力模型的过程中进一步考虑了环境(专业/行业能力运用情境)的因素,同时对[能力]、[使用者]、[结果]和[行为]等这些基本的类的属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并根据需要添加新的类。如系统将涉及多[使用者],他们将参加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以学习者为例,在学习技术系统,学习者是将获得并需要展现出某种[能力]的[使用者],这个学习者与教师(具有特殊[角色]的[使用者])和测试者(也是具有特殊[角色]的[使用者])一起,成为学习技术系统中的多个[使用者]。
  抽象的能力模型以类、属性和方法将能力及其获得,评估的情境以计算机的结构化语言加以描述。按照这一标准化的描述方式,能够为学习技术系统中的教育目标/学习结果建立一种通用的抽象结构,以便对其进行操作与互操作。
  3.评估模型
  在上述的能力模型中,[结果]既是教育/培训的目标,也是评估的依据。另一方面,由于能力的情境相关性,如果以能力评估为目标,还需要以这一抽象的能力模型为基础,设计情境相关的评估模型,以便获得情境相关的、展现能力及其绩效的数据获取途径与方法,从而对教育目标所规定的学习者所应展现的能力进行评价。鉴于能力发展的持续性,评估模型也需要具有获取绩效数据的持续性,也就是将评估活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估过程模型,需要以目标所遵循的专业标准为依据,参考所评估能力的情境性信息(能力使用环境),并全面获取包括学习者的输入信息、学习过程信息及学习结果信息在内的多种数据来源,以便获得情境及学习者个人信息相关的综合评估数据。该模型如图5所示。
  该评估模型所体现的评估过程,体现了全程性、过程性、反馈性的特点(Stufflebeam,1967);以教师的终身学习为例,针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估,我们在设计实现过程中更是将这种全程性、过程性、反馈性的评估理念贯穿到评估实施过程中。评估模型以IBSTPI所制定的教师能力标准为依据(Kjein,et a1,2007),同时也考虑、吸收了教师能力标准在教师教育系统中的情境性信息。
  依据图5所示的评估模型,“使用者”即进入教师终身学习系统提升教学能力的教师,需要展现教师能力标准所规定的能力要求,包括专业基础、计划与准备、教学方法与策略、评价与评估、管理五个维度18项绩效指标;这些能力要求同时也是教师教育机构提供课程资源的依据。教师所展现的能力作为其初始能力,也将作为“情境性信息”之一纳入评估的范围。同时,其参与教师教育系统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是体现“全程性、过程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者注册进入该系统以后,按照系统要求所填写的个人基本信息、兴趣爱好、之前的学习经历、获奖情况、实践经验等等作为信息,以及之后选择的课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的学习活动、提交的作品作业,上传的实习案例、微格教学视频等都会作为过程性信息记录在学习系统中,并由同伴、评估人员等参考评价量规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完成课程的学习后的课程测试,也是整个评估过程的评估数据来源之一。整个评估过程由计算机进行统计,并根据结果提供相应的反馈建议,以其“反馈性”功能帮助学习者协调其学习过程。
  
  4.电子学档
  体现全程性、过程性、反馈性特点的学习评估,同时也体现了终身学习能力发展的连续性特点。与此相对应地,在终身学习技术系统中,需要提供实现连续性评估数据的记录、存贮、统计功能的数据系统。该数据系统一方面承担学习过程与能力发展轨迹相关数据的存贮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实现能力评估认证,特别是实现在不同学习系统之间的能力迁移的技术保障。
  能够实现跨(学习)平台操作的这一类规范化数据系统也称为“电子学档”。IMS(IMS Global Learning C0nsortium,2005)最早制定了电子学档规范,对学习技术系统中记录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评估相关数据的数据模型作出了规定。在此基础上,面向终身化学习需求,笔者团队也正在制定电子学档规范,以便在不同的学习技术系统实现规范化数据管理,实现必要的跨平台操作。
  从学习评估的角度来看,电子学档规范所规定的评估相关信息可归为三类:学习者信息、学习过程及结果信息、能力相关信息。(1)学习者信息:使用学习者信息包装规范IMSLearn-erInformation Package(LIP)描述和封装学习者信息,不仅是考虑在不同学习技术系统问身份识别的需要,也是将其与获得的能力信息绑定,便于各系统间能力迁移共享。同时,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先决能力等作为能力评估的关键参考值,能帮助评估人员给予客观准确地评价。(2)学习过程及结果信息:包含了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信息、完成作品信息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信息,也包括可电子化存储或索引的任何材料,如自我评估数据,360°评估结果等过程性数据,这些数据都是评估认证开展的重要数据来源。(3)能力相关信息:包括能力类、目标类及质量认证类信息,该类信息采用符合可复用的能力和教育目标定义规范的方式,对相关能力的目标、期望、能力标准,能力所达到的水平等作出规定。
  以电子学档作为规范化的数据系统,可以实现学习技术系统内评估相关数据的存储与提取,也是实现跨系统跨领域之间的互操作的前提。同时,对于个体学习者来说,电子学档也是在学习技术系统中帮助其认知自身能力发展情况,并进行合理的学习规划的有效工具。
  5.基于电子学档的评估认证模型
  以电子学档实现规范化数据管理,以统一的能力描述、抽象的能力模型以及情境相关的评估模型获取、存贮反映能力的相关信息的系统模型,如图6所示。
  综合上述实现能力评估认证模型的相关规范及技术,基于电子学档的评估与认证模型包括以下核心功能:(1)规范的数据系统。规范化的电子学档,不仅用于记录能力相关信息,包括能力描述规范、能力模型及能力评估模型;也用于存贮与记录学习者及其学习活动相关信息,即依据能力评估模型所获取的、遵循能力评述规范存贮的体现能力的一系列绩效信息。这是实现不同学习技术系统能力互操作的前提与关键所在。(2)根据评估模型确定评估过程。评估所针对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估所参照的绩效目标;评估行为的参与者;评估结果的统计方法等。系统会采用综合考量各个能力维度的评估方式,与学习者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同伴等都会参与到评估过程中;学习者个人也会根据产生的学习过程信息开展 自我评价;各种评价数据以规定的权重进行汇总。(3)根据评估模型进行评估统计。学习系统在学习过程中收集的各类证据,包括学习者参与的各种学习活动信息,提交的学习作品,以及产生的学习结果数据等,以电子学档规范的数据形式存贮;并根据评估模型,在系统中进行必要的转化(比如转化为可综合计算的量化数据);最后按照评估模型所规定的统计方式加以综合,获得综合评估结果。(4)认证过程,根据电子学档记录的能力信息、学分、积分,相关认证机构根据行业规定的标准给予学习者相关认证,颁发资格证书、学历证书等。
  
  (二)学习认证机制
  上述的学习评估与认证模型,从技术实现的角度,为能力评估与认证的跨平台互换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充分地认识到,实现不同机构之间、不同平台之间的终身学习互操作,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政策、机制甚至利益的复杂问题。本文试图在技术模型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终身学习系统的经验,为终身学习的评估与认证设计操作层面的机制,以便将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包括其参与学习活动所获得的学习积点加以折算,并建立相应的学习信用卡,积分卡(credit Card),以完善评估与认证框架。
  
  1.基于能力模型的资格证书认证机制
  这种认证方式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取得职业活动绩效的证据,并把这些证据对照特定职业能力标准,判断职业能力水准的过程。由此在认证过程中,以学习者电子学档的记录(诸如能力信息、目标计划、作品、证据材料、参与的活动、形成性评价等)为依据,综合考虑自评、他评(包括教师、雇主评价、同侪互评等)的评价结果,对学习者的能力进行评估。在评价过程中,对于学习者所具有的某种符合特定专业/行业的能力,可以根据其所达到的水平程度给予相关认证。学习者通过相应的能力评估后即可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并可凭这一资格证书,参加不同层次的工作或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
  2.基于学分(积累)的学历认证机制
  终身学习网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前提下,尽可能最大化地挖掘个人的潜能,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事某一领域与专业的学习,依照自身个性特征、特长、兴趣点等选择某专业的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等进行学习,并由电子学档对其学习的过程、程度等进行跟踪记录,最后教育机构依据电子学档的记录,对学习者所学知识点、技能等进行考核评估,通过评估者为其计适宜学分。学习者由此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学分,最终达到一定程度便可获得由相应教育机构或主管部门认证的学历证书。此外,对于符合特定专业要求的学习者,教育机构或主管部门会根据其电子学档的记录按照相应的评估标准给予专门的学历认证。
  3.积点(换积分)换算认证机制
  网络时代特别是Weh2.0时代的深入发展,社会性软件的广泛运用,使我们走向了一个知识资源共享共建的社会,而终身学习的连续性也把非正式学习都纳入其体系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与兴趣爱好在非正式的学习活动中,发表自己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与看法,与其他学习者共同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将非正式非正规学习的成果以积分的形式记录在电子学档中。积点换算认证机制更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更有助于促成学习者的积极主动参与,电子学档对其分享知识,建设资源的过程和活动进行记录,并据其参与的多少以积点的形式逐渐积累,积点到达一定的数量可以折算为相当程度的积分。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2]陈红,对职业教育中“能力”的探讨明,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5):11 13
  [3]吴晓义,杜晓颖,能力概念的多维透视[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5
  [4]吴仕荣,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3):138-140
  
  本文责编:陶 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