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英语初高中衔接建议 初、高中教学衔接背景下“物质的量”的教学设计
 

英语初高中衔接建议 初、高中教学衔接背景下“物质的量”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4-01 04:32:47 影响了:

  摘要: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逐渐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从心理状态衔接、学习方法衔接、核心内容衔接等方面对初中化学“物质的量”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与实践探索,旨在缩短师生的教与学适应期,促进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化学教学衔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知识体系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8-0036-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教学分析
  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教学难度比较大。《上海市初级中学化学学科基本要求上》中对这一知识点的要求是:知道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及引入物质的量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分子、原子)之间的转化。而高中学段的要求是:能够理解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相互的转化;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NA)的含义等。
  本节内容属于基本概念范畴,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总结归纳水平还比较欠缺,初次接触此概念时往往比较吃力,心存畏惧。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经验抽象出物质的量的概念是要解决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此之前学生们还掌握了微观粒子的一些基本内容,知道微粒的体积很小、质量很轻,计量起来不是很方便,这也为物质的量的引入做了很好的铺垫。
  2 教学思路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初高中之间,在知识上有它的连续性,但在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的要求上又有一定程度的跳跃,这导致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对初中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明显不满意;许多初中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对高中教师的教法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因此,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找到初高中学生学习的共同点对化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将从心理状态衔接、学习方法衔接、核心内容衔接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探索。
  2.1 心理状态的衔接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化学一门全新的科目,几乎所有的学生表现出他们对化学这门新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虽然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遇到像“物质的量”这样更加难以理解的学科概念之后,如果不给予合理的引导,学生也会在不久后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高中学生的思维则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理论思维已开始逐渐形成。但从初中刚刚跨入高中,学生们要面临着学习、生活、新旧环境的巨大差异,一时还不能很快的适应。此时学习内容再变得难以理解,认识上又没有—定的基础和经验,学生就会产生诸多的心理不适。
  所以,初中阶段的启蒙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心理的发展,创设一些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
  如:在“情境创设”这个环节,我选择以“曹冲称象”这个典故来导入。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个典故并不陌生,但放在这里寓意何在?一时之间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强烈地碰撞,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通过分析,曹冲是利用“化整为零”的思想解决了大象难以称量的问题,那么反过来“化零为整”的思想又能为我们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于是过渡到“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环节。在这个环节,我更是从生活中常用的集合体名词(如:双、打、箱、包、袋、世纪等等)人手,让学生从这些熟悉的集合体名词中顺理成章地抽象出微粒的集合体——物质的量。该环节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入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中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
  2.2 学习方法的衔接
  学习化学,既需要用形象思维来形成化学事物的表象、意象和想象,又需要用抽象思维来进行概括、判断、推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常用的方法,如:对比、类比、探究、总结、归纳……
  如:学生在认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时的最大障碍在于其抽象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的素材、比喻等,让学生感受引入物质的量概念的必要性,通过观看动画、举例分析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充分体验这一抽象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用大量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类比,以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集合体”概念为微粒个数“集合体”的引出做铺垫,使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从而加深已有印象,将知识升华。当物质的量的概念形成之后,立刻配以巩固性的练习,检测概念的形成情况。就像那位高中化学同仁说的一样,及时检测对于高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充分认识抽象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有关微粒个数的计算就不再感到困难。但从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以及为后续学习中摩尔质量的有关计算、溶液的有关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等作好铺垫的角度考虑,本课的设计一改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是更加注重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得出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之间关系的计算式,并进一步应用该计算式解决相关计算问题。
  3.3 核心内容的衔接
  在某些知识点上,高中阶段是重点内容,而初中阶段却紧紧停留在表层的教学上,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十分不利。由于学生缺乏坚实的基础,进入高中阶段再深入学习该知识点时自然感觉很艰难,所以知识体系的构建应该是我们初高中化学衔接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
  一个新知识体系的构建有时候要横跨初、高中两个学段。而初、高中化学教师对于学生在相应阶段获得的知识储备又不是很了解,经常用以往的经验、标准来衡量,这样势必会造成教师埋怨学生基础差,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要求无法完成,对化学学习感到茫然。
  如:在“物质的量的规定”这个环节中涉及到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问题,但该知识点属于高中教材内容。初用新教材我还是紧扣考纲上的要求,不敢将此内容下移至初中,只是规规矩矩地用6.02×1023这个数据进行关系式的构建。后来发现这样做不仅给自己的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也给高中物质的量的进一步学习增添了许多障碍。甚至在体现物质的量是连接宏观与微观的桥梁的构建上,也显得不伦不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