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高职院校思政课哲学思考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思政课哲学思考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9-03-30 04:16:48 影响了:

  摘要:高职院校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创新高效的职业指导在学生就业创业、高校改革发展中起着杠杆和引导的作用。但目前在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在意图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加强和完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从职业指导工作自身和影响职业指导的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字:高职院校 职业指导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91-01
  目前,对于职业指导的涵义的界定尚不统一。美国称为职业指导,日本称出路指导,德国称职业咨询,前苏联称为职业定向教育,我国许多人经常将其就业指导、择业指导混同使用。[1]笔者认为,职业指导就是帮助求职者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现状,了解人才需求与相关政策法规;通过职业素质测评等方法,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等进行客观评价,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以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职业,实现人职匹配的最终目标。对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展开,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要按照其自身的特点有所侧重,尽快解决存在问题,开展高效的职业指导是当前高职院校的迫切任务。进而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等目标的实现。就如何加强和完善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笔者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全方位、科学化开展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
  职业指导工作自身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指导工作的效果,所以完善职业指导工作自身体系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有效展开的首要任务。
  其一,全方位、立体化展开职业指导工作。目前的指导大都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只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而对非毕业生和就业之外的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问题的环节,则缺乏指导与帮助。这种单一的、片面的、只关注就业的指导,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指导要不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业、就业、职业和事业的关系,促进学生“四业”协调发展,以学业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以事业为目标,统筹兼顾、协调一致、循序渐进地开展指导。这种系统化、全方位的职业指导,才能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其二,学习并努力创立科学的素质测评工具。科学的、客观的、系统的素质测评工具,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可以帮助一个组织有效地选拔和合理的配置人才,做到人尽其才。
  二、加强职业指导的课程体系建设,将职业指导融入日常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金一鸣教授指出职业指导是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主张职业指导应渗透到整个教育过程,要有意识的发展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其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工作是学生在毕业时能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特点自觉的择定生活目标,确定升学和就业方向,[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阐明这些知识与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知道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价值,以及如何在职业领域中运用这些知识。通过贯穿于专业知识教学中的职业指导教育,学生可以了解教育与职业的关系。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实习制度也是学校对学生的一种隐性职业指导。改变职业指导阶段性与片面化的现状,将职业指导融入教学过程的始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职业指导的效用。首先,灵活的进行专业设置。一方面调查社会职业需求情况,另一方面聘请雇主做顾问,征求他的意见。通过对市场进行调研,积极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就业市场进行任意组合。第二,设立严格的实习制度。实习可以为学生职业技术的成熟创造条件,学生与企业进行多层双向的交流,双向认识,进而做出大家都比较满意的双向选择,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这样,学校培养和雇主的需求形成了有机的对接,职业指导就达到了其人职匹配的目标。
  三、加大对职业指导工作的投入与指导
  职业指导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所以要保证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就必须加大投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投入:其一,加大经济投入,改善学生就业指导的条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职业指导机构作为上层建筑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撑,这是职业指导实现人职匹配的前提。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内,需要大量的器械、机床等实践课程必需品。其二,加强政策指导。由于学生对国家的就业政策缺乏了解,在择业时往往思想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四、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即各级各类大中专职业院校中即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训练;即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相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形态的教师。[3]
  “双师型”教师熟悉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了解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责任和职业态度;能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学过程中,有效传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能发现相关行业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并依据发现进行教学调整以适应企业、行业的用人需求和教学发展需求;并能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人本化的职业指导。
  五、加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的发展
  工学结合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教育模式,它不仅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企业的岗位技术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满足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要,同时也利于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职业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4]
  所以,高职院校要充分发展工学结合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以及相应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职业指导、专业设置;不断更新陈旧的职业指导观念,提高职业指导针对性和有效性。要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强化职业指导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教师职业指导能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68
  [2]金一鸣.中学的职业指导[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65
  [3]周明星.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90.
  [4]袁震鸣.论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创新[J].科协论坛,2011(1)下:15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