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真实细节架构起的虚构故事”] 虚构故事的作文
 

[“真实细节架构起的虚构故事”] 虚构故事的作文

发布时间:2019-03-30 05:02:29 影响了:

  摘 要:电视剧《甄嬛传》的播出,为清宫戏树起了新的标杆。这部集后宫虚构故事和前朝历史真实于一体的清宫戏无论是在叙事特征还是在艺术手法的表达上都提升了清宫戏的层次,也彰显着后宫文化独有的特征。本文力图从其创作来源、创作特点、蕴含的人文价值等几个方面简单梳理该剧的艺术特点,探究其雅俗共赏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清宫戏 历史架空 后宫文化 历史正剧 古典主义
  随着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由该剧带来的一系列文化现象也充斥着媒体。先是网络上盛及一时的“甄嬛体”台词,其次是由刘欢创作的音乐,还有对于剧中花香药材的解读,甚至还有人专门总结了由《甄嬛传》带来的职场生存法则。在电视剧尤其是“清宫戏”如此泛滥的今天,一部电视剧能带来如此高的收视市场和关注度,实属不易。笔者试图从艺术层面解读这部印刻着流行文化符号的作品,探究其艺术创作的特点和体现的文化价值所在。
  一、网络-书本-荧屏“三维一体”的创作模式
  有人说,《甄嬛传》是一部“有着典型新技术传媒特征的作品”[1]。它起源于博客作品,通过点击率走红网络,之后又赢得了纸媒出版界的青睐,最后通过声画合一的电视媒体让甄嬛这一人物形象走红,也让盛极一时的清宫戏无论是在叙事手法还是在制作水准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虽然该剧所具备的叙事特点和批判意识依赖着原小说的精辟,但同时也融入了电视艺术独特的表达技巧。
  该剧原作者流潋紫,这个诞生于网络时代的新生代作家,笔下的后宫生活是在一种完全被驾空的历史环境下展开。可正是这种虚构的驾空历史的手段,让原著小说有了区别于传统历史小说的特点,也更加符合网络媒体传播的特点。
  而电视剧则不同,电视画面语言的表现特点是需要“真实”,尤其这些跟历史题材挂钩的作品,如果无视历史真实的基本要求,随意颠覆编织重要历史人物的整体定位和相互关系,随意篡改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必将引起观众的质疑。《甄嬛传》的改编中巧妙的避开了这一点,并且极好的融合了历史正剧和清宫娱乐剧的特点,将原著中被“驾空的历史”具象化,从“大周王朝”落地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不是历史正剧,但是围绕着被“落地”之后的历史现实,创作者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历史考究。编剧流潋紫、王小平透露,他们花费整整一年时间搜集资料,查阅过《宫女访谈录》,了解宫女们怎么吃饭、怎么穿衣。例如剧中有一场戏是华妃睡着了,她的侍女只能靠在墙边而不能躺着睡觉;妃子们穿花盆底鞋,宫女们要穿平底鞋,不然走不快。……这些历史的细节都逐一被展现在了作品中,使其在细节之处就有了不同于其他清宫戏的厚重沉稳之处。
  然而,对于一部非历史正剧的大众娱乐文化产品,其创作中又必须融入娱乐戏说的成分,这也正是这部作品改编的巧妙之处,将前朝历史和后宫生活展现于历史的真实之中,而将后宫故事置身于虚构小说的悲欢离合之内。剧中所牵扯到的前朝人物,无论是权倾朝野的大将年羹尧,还是朝堂重臣张廷玉,该剧都做了历史的还原。然而在古代皇权尊卑的制度下,对后宫生活描述的文字极少,这也正为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极大的虚构空间。所以即便是在“落地”之后的历史时空条件下,创作者围绕后宫女人争宠的故事展现也是自由洒脱的。于是才有了这一系列回环复杂的情节故事,才有了众多后宫女人的悲欢命运。
  正是创作者这种认真执着的创作态度,这部长篇巨制在从网络小说到电视作品的改编中才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功,收到了老少咸宜的收视效果。
  二、精湛的制作手法彰显着古典文化的魅力
  在电视剧生产日益商品化的今天,很多作品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很难去评定一部电视作品真正的艺术价值。然而,《甄嬛传》无论是在台词的考究,服装道具的选择,还是在演员的表演,音乐的创作上,都可谓是此类剧中的精品。
  该剧的精美之处首先体现在其古色古香的语言风格。剧本原作者深受《红楼梦》的影响,使用半文半白的语言,该剧的主创们在将其搬上荧屏的过程中保留了这一语言风格,用诗化的语言营造了人物在后宫争斗现实中对真善性情的坚守。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这些处处充满着空灵俊美的诗句与后宫冷酷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构成了人物之间情感的复杂张力。
  除了语言之外,该剧在表现细节方面也很突出,尤其是在服装道具等的利用上,都彰显着雍容与大气。据悉,里面很多道具服装都是经过精心的考察,尽量还原清宫生活的真实状态的。这也让观众在看的时候能够沉浸到那个世界当中去。据导演郑晓龙自己回忆,开拍前对于演员的服装用什么料子做,花样是什么样的,绣什么东西都是经过了反复的研究,仅孙俪一个人的服装就做了30多身。包括头饰、摆放的香薰炉子等也都是按照那个时代的东西,皇家真实用的东西来做的。导演说“这些也跟我的初衷有关系,这些人他们生活的品质,他们所穿的衣服,包括他们吃的,他们用的,都得是中国那个时候最好的,……他们应该是最幸福的,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们并不快乐。后宫的争斗当中,表现出来的悲惨命运,他们的人性受到巨大的压抑,受到扭曲的悲惨命运,跟这些要有反差。”[2]
  另外,由刘欢潜心打造的音乐也为该剧增添了更多的艺术气息,尤其是片头曲《红颜劫》,曲调婉转哀怨,唱出了后宫女人为权势地位机关算尽,到头来却青春失去,真爱难得的悲哀。其他的很多背景音乐也是如此,创作者在原本通俗的电视剧音乐中大胆尝试,加入了部分和声、转调,提升了该剧的艺术品味。
  该剧的创作之精致显示出了主创人员的艺术创作态度,虽然是一部通俗的虚构后宫剧,却用它的精致营造出了真实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三、深蕴的批判精神凸显着电视艺术的品味追求
  有专家指出,该剧并不是一部简单的后宫剧,而是承载着无数文化价值和批判精神的剧作。主人公甄嬛因为在最不适合的地方,对最不适合的人奢求纯真感情,因而备尝艰辛。她从一个善良的清纯少女到慢慢介入后宫争斗,最后变成一个有些残忍,工于心计的女人。莫言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后宫,那是女子生存挣扎的世界。”[3]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中,“后宫生活已经演变成一种后宫文化,是中国很特殊的封建专制社会形成的权力高度集中,一群女人围绕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人,这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好的文化反思和文化批判意味。”[4]该剧通过无数女子的命运轨迹暗喻了在这个华贵富丽的宫闱之内,人性的扭曲,杀戮的残酷和权势的争斗。
  “在这部电视剧中,我希望观众读解到的,是现实意识和批判精神,不再把阴暗吃人的宫廷当作向往的地方,不再被某些宫廷戏误导想穿越回到古代。”《甄嬛传》导演郑晓龙如是说:“如果把皇宫拍得阳光灿烂,让皇帝风流潇洒,后宫佳丽美艳安逸,如果把封妃当嫔作为一件光荣而幸福的事,将宫廷戏全部偶像化,实际上是违背历史、违背人伦,也违背了人性最基本的准则。”剧中,甄嬛所终其一生追求的真爱和独立的人格尊严在这样一个皇权专制的宫闱之内是永远得不到实现的。这些宫闱之中的女人无论如何挣扎,命运也始终逃脱不了皇权的压制。就连权倾朝野的年氏一族,也最终逃脱不了皇权的掌控。
  整部剧作就是在用精致唯美的语言讲述集权社会中后宫女人的悲情故事,让观众在欣赏娱乐之余,品味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后宫文化。甄嬛、沈眉庄、安陵容这三个曾经怀揣单纯梦想的女子,最终谁也没有逃脱命运的摆布。即便是登上最高地位的甄嬛却也“命存心死”!
  小结:
  对于当下的中国电视剧市场来说,《甄嬛传》的出现无疑是一个亮点,更是一个起点,它在历史真实与情节虚构之间竖起了一个鲜活的典范。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育华评价:“该剧以大气沉着的悲悯情怀,雍容典雅的阴谋杀戮,疯狂惊悚的人性扭曲,超越了是非善恶的二元对立,激起了人性的弹性,写出了人性在极端境遇中可怕的变异,表现出个体命运在一个巨型的历史面前,那种无助、无奈,还有悲惨的抗争。”相比较荧屏上很多的清宫戏而言,《甄嬛传》不乏娱乐手段,却也显示着正史文化的魅力。
  
  注释:
  [1]《网络时代的诗性历史建构》秦晓帆 2012年4月版 第10页
  [2]《甄嬛传》导演郑晓龙做客人民网访谈
  [3]莫言:《恐惧与希望:演讲剑柞集》,海天出版社,2007版46页
  [4]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人民网访谈
  作者简介:蒋晓艳(1982.10-),女,山东省高密市人,现任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教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