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教法创新设计例谈:一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表
 

语文教学教法创新设计例谈:一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表

发布时间:2019-04-04 04:13:21 影响了:

  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尤其是对初中生而言。因而教师的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打消学生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也有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还可以有活动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而不同的章节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
  一、通过比较,引导创新思维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门介绍比较阅读法。笔者特地安排了两组比较阅读进行训练。
  第一组为葛朗台太太之死与葛朗台之死的比较。先请学生朗读相关的两段描写,并考虑作者这样对比着写有何用意。还组织同学就一些难点(如两人的临终遗言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性格、怎样理解文末所说的“***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展开讨论。第二组为葛朗台之死与严监生临终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两篇文章描写手法上有何异同,重点明确东西方两大吝啬鬼的共性是什么,个性又是什么。学生全都学得饶有兴味。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葛朗台巧遇(或拜访、挑战)严监生”为题,写篇作文如何?学生思维马上被激活了,一个个成了编故事的能手,写出了一批有新意,又有生动细节的佳作。有的写葛朗台送给严监生的礼物是纸做的鱼,而严监生则在空中比画个饼来还礼;有的写寒冬之际,葛朗台花最少的钱买件破棉衣,严监生则更厉害,在屋梁上悬挂巨石,自己呆在石下,吓得冷汗滚滚,以此度过严冬。
  二、通过辩论,碰撞创新火花
  语文课本中选有大量的文学作品。文学所提供的认识既有抽象性,也有形象性,所以这种认识常带有强烈个性。所谓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对文学作品的立意构思、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应允许学生见仁见智,有时还可以尝试一下辩论式课型。通过辩论,促使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在交流、争论中学会思考,解决“未经老师教授的种种问题”,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教《雷雨》,笔者一上课就提出了一个悖论:“有人指出,周朴园并非如作者所说的‘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程度’。理由有四:首先,逼走鲁侍萍的不是周朴园,而是封建宗法制度、门第观念。其次,周朴园30年前对鲁侍萍的行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始乱终弃’,两人当初确实情意绵绵。第三,鲁侍萍离开周家后,周朴园的许多行为足以证明他多情。第四,开除鲁大海实属无奈,何况他已送给侍萍五千元钱,完全可以使他们母子生活无忧,这说明他本性中有善良的一面。”这一观点一抛出,立即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没有细读过课文的同学连连点头赞同,而预习充分的同学马上提出“抗议”。一时间,“同情派”和“抗议派”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笔者一看时机成熟,就要求学生以课文为依据,分组展开讨论。经过深入研讨,在教师的点拨下,同学们认识到支持上述悖论的几条“理由”有正有误,但总体上认定周朴园是一个无情无义的反面形象。于是“同情派”恍然大悟,“抗议派”也领会得更全面了。
  三、触发想象,提升创新心智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指出:“要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教学中必须注意想像力的培养。一个想像力丰富的人,创造力就强,能够把自己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新形象,或幻想出前所未有的形象。”唤起学生想像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到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选准“触发点”。比如利用文章的空白,引导同学驰骋想像,飞跃神思;还可以从课外精选构思奇巧的时文佳作,让学生在扩展阅读中浮想联翩。
  本学期教《项链》,当教学接近尾声时,笔者提出两个问题:第一,如果你不读小说结尾,能不能根据前文的描写推测出项链是假的?第二,真相大白之后,玛蒂尔德会怎样说,怎样想呢?”学生经过深入思考,纷纷作出了精彩的回答。笔者趁热打铁道:“看来大家猜读的本领还真高,我已选好一组微型小说,掐去了结尾,下节课我们一起猜一猜、补一补,如何?”学生一致高声赞成。
  上猜读课了,笔者先以小故事开路:
  “银行老板和文人打赌,如果文人连续15年深居一室,整天看书,闭门不出,也不接待来客,老板就输给他一笔巨款。文人同意了。日复一日,冬去春来,文人天天在屋里看书,哲学、文学、历史、科学、逻辑……无书不读。15年期限眼看要满,银行老板为避免破财,顿起杀机。他在一个深夜潜入小屋……”
  笔者在这里停顿,请学生续补结局,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
  接下来,学生围绕发下的《雪夜赌冻》《精彩的镜头》《血扇》等六篇作品分组展开猜读。教师诱导他们尽量由前文找到提示性信息,同时大胆发挥想象,给小说补一个新奇而合理的结尾,最好这个结尾还要耐人寻味。临下课前,笔者把原作的结尾一一介绍给学生,同时指出,同学们的有些续篇,虽与原作有别,但同样是成立的,甚至可能高于原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