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1997香港回归 股市【香港回归,中国股市前景如何】
 

1997香港回归 股市【香港回归,中国股市前景如何】

发布时间:2019-04-05 04:59:18 影响了:

  7月1日以前,“九七概念”在中国股市呼风唤雨,推波助澜,如今——  香港回归,中国股市前景如何  六载风雨中国股市,波浪中浮出海面  经过6年多的发展,今天的中国股市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目前,中国已形成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十几个地区性交易中心为干枝、数千个营业网点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证券交易网。截止今年5月8日,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已达601家(沪市316家、深市285家),股票总市值超过16500亿元,流通市值近5000亿元,股市已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
  目前的股市己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主体,其良好的运作效率显示出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肯定证券市场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证券市场还很年轻,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市场规模仍然太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市场监管、市场运作和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一些未如人意的地方,迫切需要借鉴国际上成熟股市的成功经验来解决问题,完善提高。
  香港回归,中国金融市场注入新活力
  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资金有着巨大的需求,迅猛发展的中国金融市场则急于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香港回归祖国将大大推进其与内地的金融合作,对中国金融的现代化、国际化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举世公认的亚太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因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成为国际资本驻留的主要场所。一般估计,目前活跃在香港市场的资金当中,有七至八成是外资,而外资看好香港的原因,一方面是香港的经济表现良好,但对投资者更有吸引力的因素是巨大的中国市场及其对香港经济的促进作用。由于香港是外资银行最集中的三大国际银行中心之一,外资银行的资产占香港银行业总产值的70%,大量的国际资本通过外资银行流入香港。1994年底,香港地区总存款为17918亿港元,总贷款为31853亿港元,贷款比存款多出13935亿港元,说明银行贷款的相当部分不是香港人的钱,而主要是从国际流入香港的资金。此外,香港的资产管理规模庞大,到目前为止,香港基金公会的会员公司(包括联席会员)已有60余家,所管理的基金有1000余只,基金资产达400亿美元;在香港经营的保险公司有218家,1992年的总保险费达280亿港元(合36亿美元),这部分资金可由保险公司自行投资。由此可见,香港金融市场的资金供应十分充裕。
  长期以来,香港就是中国内地最重要的国际筹资中心。中国高速成长的经济为香港充裕的资金带来了旺盛的需求和丰厚的利润,香港金融市场也因“中国因素”而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继上海、深圳在港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之后,1992年以来,中资企业大量上市,1993年开始中国国有企业也陆续分批来港上市,迄今为止在港上市的H股和红筹股已达67家。最近以来,香港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中资公司收购内地企业的情况不断增加。
  伴随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关系将更为紧密,两地之间的资金流动也会更加频繁。在这场历史性的变迁过程中,香港资本市场也将呈现一些趋向性的变动。一方面,包括日资、美资以及在港华资在内的国际资本将利用这个机会加快开拓内地巨大市场的步伐,特别是香港的许多华资企业,认为在与内地企业合作过程中,自然也获得了一个“政治保险”,因而,更积极地增加其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在香港资本市场中居主导地位的英资集团受其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影响,会抽离部分英资成立香港海外公司,以减少对香港的依赖;同时,为防止在港外资基金有可能利用1997年政权交接之机,制造股市波动,影响香港经济,避免国际资本流动对香港资本市场产生的消极影响,势必逐步增加中国内地国企和香港中资机构在港发行股票及上市份额。由此,香港回归带来了中国内地企业进入香港资本市场的新契机,而“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香港也将进一步确立中国对外融资中心的地位,成为中国境内的超级金融市场,并凭借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种种优势,充当大陆通向国际金融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内地的两大金融中心——深圳和上海首当其冲,将最先受益。就深圳而言,香港回归前后面临着一个深港衔接的问题,香港出于拓展国内业务、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其金融业务势必向内地(首先是深圳)延伸,深圳可望通过深港衔接直接移植香港的现代金融业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融合最终实现与香港国际中心一体化的远景目标。就上海而言,目前特别要向香港借鉴市场运作、市场参与和监管体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建立发展金融市场的合理框架,为下一个世纪实现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走向成熟,中国股市喜逢历史机遇
  近两年来,随着宏观调控逐步到位,宏观环境日趋好转,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目前已基本具备了启动新的一轮经济周期的宏观条件。今年是“九五”的第二年,“九五”时期是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两个转变”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计划的要求和微观经济基础的现状都决定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运行与以往相比会有所不同,重效益、量、重体制转换、适当快速将成为新的特点。年轻的中国股市由于在许面都不成熟,还不能完全发挥“经济表”的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观及微观经济条件的变化。1996年迅速复苏并走向高涨,1997年慢牛之后再度出现急升,既反映了宏观基本面向好的趋势,也说明现在的股市还处在不稳定的初级阶段。随着管理层监管手段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调整,尤其是股市供需矛盾的逐步缓解,今后几年股市可望在总体上维持慢牛长牛的发展态势。
  对于许多上市公司来说,香港回归不仅能改善其经营环境,而且还可能使其基本面出现重大改观。诸如深圳的金融股(深发展)、港口股(中集、赤湾、招港)、公用事业股(深能源、深南电)、地产股(深长城、深宝恒)等等,香港回归可能使其业务范围迅速扩大,市场需要大幅增加,从而使业绩明显地提高,港资对其股权的收购更会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香港回归前后,“九七概念”很可能扩展到所有的深圳、广东本地股乃至异地的“资产重组概念”以及旅游板块和包含经香港转口贸易的相关板块个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港资向内地的渗透,市场对“九七概念”会有一个更合乎实际的认识,“九七概念”可能发展为有实质性意义的“九七题材”,那些股质良好、股本结构特殊又能从香港回归直接受益的个股将长期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香港回归也为B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由于种种原因,中国B股市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A股市场,香港回归后,B股有望到香港联交所作第二上市,不但能扩大B股的市场需求,还能促进B股向香港证券市场的要求提高运作水平,进而改造中国B股市场,使B股市场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率先与国际接轨的部分。
  对于国内外证券商来说,香港回归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国内券商在香港回归后拥有了更多的直接角逐国际金融市场的机会,通过组织B股在香港第二上市,通过承销及推荐H股、红筹股在香港的发行上市,通过与在港的国外券商充分进行合作交流、开展金融创新,国内券商有望以香港证券市场为舞台较快地适应国际惯例,强化业务运作能力,丰富国内业务品种,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渗透到国际金融市场上去开拓商机。与此同时,国外券商也借回归的良机积极拓展中国市场,努力扩大市场份额,以获取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丰厚回报。
  香港回归,展现历史机遇;中国股市,发展正当其时。
  (作者为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湖南财经学院副教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