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文

发布时间:2019-04-04 04:58:06 影响了:

  祝福恩师  刚入师门时,先生是那么的威严,而现在,先生看起来却越发慈祥了。时间在先生身上留下岁月的印记,而先生在学生心里填满成长的记忆。教师节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教师节快乐!其实,先生一直都是辛苦繁忙的,却也总是乐观快乐的,谁说不是呢?
  名师速写
  李艺先生,身材魁梧,嗓音浑厚,性格豪爽,酒风极正,不仅能歌能舞,羽毛球水平也是“准”专业级的。每每出差,背起装备四处游走,巡回讲学不误巡回比赛,切磋球技,广交朋友。先生在江湖,江湖有先生的传说,人称圈内最潇洒之人(徐福荫语)。可见,先生是一个非典型的教授,而是一个典型的山东大汉。
  其实,先生曾“上山下乡”,又当过铁路工人,最终走入高等学府,可以说是“举得起榔头,拿得起笔头”,“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这种“上下由心”的特质在其随后的教科研生涯中得到了延续。先生本科物理学出身,后专攻军用光学专业,再后来却“误入”教育技术圈,然先生文理兼容、善于思辨的特点帮助他在新领域成功立足。转专业之前先生即因业绩突出连续破格提升为副教授、教授,转专业后又能在国内顶级刊物以独到的视角阐述哲学和教育学见解。显然,实现这种华丽转身需要的不仅是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观察力,更多的是勇气和汗水。近年来,先生及其领导的团队在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教育游戏、教育技术哲学等多个方向屡屡突破与创造,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与团队的集体努力有关,更离不开先生把握机遇、敢于挑战的能力与个性。
  师从先生的过程有道不完的“缘”
  我是一个从山区农村走出来的放牛娃,与先生的结缘可谓无巧不成书!
  上大学读的是教育专业,然而,当时的学习气氛犹如当下的社会,大家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了不满,而事实是我们根本没有学会好好珍惜。在茫然地度过了两年大学时光后,发现自己与同学相比,专业学习上俨然已没有任何优势,长此以往,唯有待业!又一个机会来了,学校开办计算机第二专业(相当于大专学历),我和几个同学心向往之,尽管缺少指导,囫囵吞枣,但总算有了点技术的基础,也因此找到了点自信,成为教育专业学生里面最懂技术的“一小撮人”。大学毕业那一年,像其他同学一样,我也有了考研的打算,因为大部分时间放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上,所以在专业的选择上,自然会将带点技术又带点教育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很遗憾,第一次考研未能敌过“正规军”,与先生失之交臂,被迫进入中学就业。在工作的一年时间里,我边工作边复习,继续报考南京师大教育技术学专业并获高分,而接下来的复试看上去稀松平常,但事后才知道,我曾经险些“被”取消录取资格。原因就在于上机考试时,我做的Authorware课件无论如何都不像是现场做的,因为考试机上没有提供素材,也不允许学生自带素材和上网,而我做的《荷塘月色》却有声有色,不是作弊岂非天才?幸好有位负责任的老前辈半夜起床,仔细回忆,遍查上机系统,终于发现系统安装的方正奥思软件里面有《荷塘月色》的示例,原来我用Authorware将它重新做了一遍,甚至做得更漂亮。先生每提及此,唏嘘不已。进入南京师大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年只是跟着师兄做着一些技术开发相关的学习与研究,这一年大部分时间并未得到先生的直接指导。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才使我与先生的师生缘份得以“由理想转变为现实”。2002年开始,先生正式承接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的任务,并有若干硕士、博士跟进研究,因为种种原因,人手不够,需要有人补充进来,大概因为我平时表现得还比较喜欢思考,并有过发表论文的“前科”,所以,我被替补进去。因此我又转换研究方向,舍“技术”而从“教育”,正所谓“辛辛苦苦三两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次转换,才使我真正接触先生,得其教诲,并逐步领略科研的方法与真谛,以及做人的原则与风范。当然,通过回溯与先生结缘的漫漫历程,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机会总是留给“没”有准备的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在先生门下学做人与做学问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的意思是说,父母健在时,不要进行长时间的远行;如果不得已要远行,也应该有好的去处。2001年,我从“远方的家”江西孤身一人来到南京求学,虽远而亲不至,但我找到了一个好的去处。“人生从此不同”,在离开中学工作岗位的那一刻,我已经感受到这一点。但是,师从先生之后,我才可以真切地触摸到它,无论是做人的道理、研究的方法,还是生活的态度,都是导师影响我最大而又永远需要努力跨越的三重门。
  做学问先做人。无论是平时学习、工作还是出差过程当中,先生都会提醒我们社会是个大舞台,学习无处不在,要多观察、多思考,要有服务意识,更要大度。先生是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但严于利己宽于待人,各种事情都首先从其他教师的立场着想,涉及利益冲突时,从来都是谦让。说到这一点,我甚至因此被“牺牲”。如有一次机房座位和设备调整,我因研究需要却未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条件,心生委屈。先生知此情况,开导我说,优秀的学生更受人关注,也更容易被人挑剔,所以更需要拿得起放得下,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而胸怀大度却是需要苦修而得的宝贵品质。这就是先生为人处事的态度。
  硕士毕业论文,我的研究选题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研究工作有挑战且事务琐细。我在先生的支持下,主动走到中学实习,且借助网络和远在广东某中学的教师们开展合作,在上通下达、理论联系实际中得到了锻炼。
  到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先生发现国内诸多的教育工程在实施过程当中缺乏工程思维,工程管理方法和规范没有得到体现,因而果断主张我朝这个方向努力。而当时在我看来这个选题没有什么可做的,因为它不容易得到教育学界的认可。事实上,工夫不负有心人,博士论文选题相关的研究获得了多项成果,在《教育研究》、《教育学报》、《电化教育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了系列论文。先生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教育技术哲学、教育游戏、Web数据挖掘和垂直服务等方向的开拓上同样至关重要。先生总是在不断地寻找学科发展的新的生长点,从来未想过偏安一隅,做学术的“啃老族”。
  值得一提的是,我当前正在做一个“教育技术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在完成第一篇文章时,先生便指出,文章的解读方式基本上都是以罗列各家观点为始,分析各家长短为中,总结归纳自己的观点为后。看似思路完整,但实际上,将来自各家的各种“概念”、“定义”从各自讨论体系中抽离出来分析,既因缺少对其上下文的考察而导致“概念”和“定义”的解析歧义,又因无法统一地对上游思想或学派的溯源,而导致无法形成真正的思想深度。任何一种观点,或者和思想和学派渊源有关,或者和观察角度有关,又或者进行观察的态度以及目的有关。任何试图仅仅在水面上游走,或者在学说和流派间游走,或者在不同概念语境中漂移,或者在紊乱的价值取向中“论说”,并无意义。因此,后来我的这个工作,是从分析不同观点的渊源与语境,从正本清源开始展开讨论。这大概集中体现了先生在治学上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吧。
  2007年我博士毕业,和先生成为同事,在工作过程当中,亦师亦友总关情。我和妻子分居两地,各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常常为工作调动的事情烦恼,有时还难免患得患失。先生不仅以自己的经历安慰我,同时也给我一些如何处置的建议,只是无奈,关于调动的操作,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先生未能帮上忙。不过先生还告诉我:夫妻双方应相互体谅,共同维护家庭的幸福,有时候需要有一人在事业上做出牺牲,有所失才有所得,等等诸事,给了我一些精神上的抚慰。事实上,先生对于“安身立命”的理解,不仅引导着他自己在生活世界和学术世界中行走,也在我、我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的身上都有体现,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吧。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