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2002-2012:影响中国走向的18件大事|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
 

2002-2012:影响中国走向的18件大事|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4-14 04:35:21 影响了:

  从2002年到2012年,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十年间,中国不知发生了多少大事小事。细细盘点这十年,我们感到,以下18件大事,在过去的十年间已经对中国走向产生过巨大影响,对今后中国走向的影响仍然不可估量。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2003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8月,胡锦涛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明确使用“科学发展观”概念;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胡锦涛明确提出和阐述科学发展观,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不仅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召开,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十七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2.中国GDP世界第二
  2011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4742亿美元,低于中国的58786亿美元,拱手交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交椅。最近10年,中国GDP在世界上的排名大跨步前进,2002年排名第六,2005年超过法国排名第五,2006年超过英国排名第四,2007年超过德国排名第三。仅仅3年之后,2010年中国GDP便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2011年继续保持“老二”地位。尽管中国GDP世界第二,但与全球第一的美国仍相差甚远,只有它的四成多;中国人均GDP在全球更是排在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仍然是世界上较贫穷的国家之一。50多年前中国提出“超英赶美”时,曾被国际上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真的“世界第二”了,世界各国震撼,重新打量起中国来。实际上,中国GDP世界第二,不仅促使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也在提醒中国认真审视自身发展。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3.北京奥运会
  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北京奥运会规模空前、战果辉煌:204个国家及地区参赛,6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80多名外国政要出席;共打破43项世界纪录及132项奥运纪录;中国以51枚金牌共100枚奖牌的骄人成绩,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荣登金牌榜首位的亚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运衰则体育衰,国运兴则体育兴。”北京奥运会不仅圆了中国人的百年奥运梦,更锻炼、培育了中国和中国人开放、从容、文明的大国心态。这之后,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以及数不清的国际赛事、国际会议、国际活动在中国举行,中国从容不迫,泰然处之。
  4.取消农业税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的取消,给亿万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带动了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某些环节的进一步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不仅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正式成为历史,而且标志着我国乡村治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5.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新中国建立以后从零起步的。经过长期特别是近10年来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各项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关乎国运、惠及全民,造福当代、泽被子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标志着我国正在实现从传统的家庭保障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保障,到今天社会保障的历史性跨越。
  6.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194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是10.64%,1977年是17.5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2002年的城市化率达到39.09%,2011年上升到51.2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这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逆转,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由此,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以及价值观念都会随之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7.互联网的普及
  继无线通讯普及之后,我国的互联网在近十年间也得到迅速普及。我国的网民数量,2002年只有5400多万;2009年达到4.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首次超过21.9%的世界平均水平;2011年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8.3%,互联网已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我国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大国。互联网的普及,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互联网不仅给人们提供各种所需信息,真正实现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梦想,而且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层出不穷、超出想象。
  8.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1999年,中国决定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过短短数年的艰苦努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正在向普及化阶段迈进,2015年的目标是36%,2020年达到40%,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仅能让更多人实现“大学梦”,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更多人才,而且对提高全民族素质意义非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