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创新 探索 宣传【探索宣传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创新 探索 宣传【探索宣传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4-24 03:59:26 影响了:

  社会建设是近年来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内容,理所当然地也是宣传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一个重要指向。淮安市把握“四个力点”,构建“四大载体”,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探索1:把握社会建设的基点,以“家庭文化”建设为载体助推社会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庭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淮安市在文明创建、主题教育、社区文体等宣传工作中,坚持把家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一是开展特色家庭创建活动。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廉洁家庭”、“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在广大家庭中倡导文明新风,全市共命名表彰2419户市级以上各类特色家庭。二是着力提高家庭成员素质。举办周恩来读书节,倡导全民阅读;深入推进“每天学习一小时”行动计划,在家庭成员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组织本地老年人、妇女、待岗在家人员参加市民讲坛,自2006年以来已举办30期;开展“科学家教进万家”、“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爱心快车”进乡村等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创立淮安市网上家长学校总校,推动建立和完善各级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站(中心)1804个。三是不断丰富家庭文化生活。构建和谐家庭离不开文化的支持和滋养。通过举办家庭文化艺术节、家庭才艺和文明家庭摄影大赛、争创“绿色家庭,共享美好人生”、“百万妇女大健身”等主题实践活动,以文“化”人,陶冶情操。
  探索2:把握社会建设的焦点,以“扶弱助困”行动为载体助推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最通俗、最实在的目标追求就是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而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五有”程度,更加为淮安市各级党委政府所牵挂。
  从2001年起,淮安市文明委牵头组织,连续10多年在全社会开展了“扶弱助困、文明关爱”活动。他们以“献爱心、送温暖、给希望、办实事”为主题,着重抓好“六个确保”:确保特困家庭基本生活的正常维持,不让一户人家缺吃少穿;确保特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不让一名孩子因贫辍学;确保病灾特困群众的基本医疗,不让一个病重人员救治无门;确保双下岗困难家庭有一个再就业,不让一户缺少稳定收入;确保孤老残疾人群的生活照料,不让一人感到无依无靠;确保弱势群体过好三大传统节日,不让一户家庭为过节犯愁。具体实施了“六项帮扶工程”,即“社会救助工程”助特困人群实现温饱,“再就业工程”为下岗职工谋出路,“送温暖工程”关爱弱势群体,“希望工程”帮贫困学子上学,“健康工程”救治因病致贫群众,从而构建起一张困难群众生活安全保障网。活动开展以来,所有被省、市、县命名的文明小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青年文明号等参创单位都积极参与,出人、出钱、出力、出点子。
  探索3:把握社会建设的难点,以“文明育农”工程为载体助推社会建设
  如果说社会建设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经济建设,那么农村社会建设更加薄弱。淮安市在“文明育农”活动中,坚持农民“富口袋”与“富脑袋”相结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途径、多层次、多项目地培训农民,为农村社会建设既“送”项目技术、又“送”道德风尚。一是注重教育先导,确保思想到位。以青年农民政治科技学校为载体,推动青年农民率先解放思想。在全市农村开展了“学科学技术、做现代农民、建文明家园”科普教育活动。普遍建立农民道德评议会、村民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推动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二是注重科学建制,确保高效运转。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全市宣传系统、涉农部门和农科机构22个单位参与的“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领导小组,2001-2010年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连续颁发了两个五年规划,严格考核体系,每年组织一次“过堂会”,对各地各部门实施“文明育农科技富民”工程的情况进行考核验收。三是注重培训载体,确保技能提高。构建培训网络,形成了由市育农成员单位、县(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职业中学、县城各类培训机构、乡镇党校、青年农民政治学校、私营培训机构等五级培训网络。四是注重典型引路,确保成果彰显。评比“十大农村致富带头人”、“十大育农园丁”、“育农工程示范基地”,运用现场交流会等手段,让农民身边人讲身边事。
  探索4:把握社会建设的热点,以“快乐淮安”活动为载体助推社会建设
  近年来淮安市委提出了实现经济发展水平与市民幸福指数同步提升的奋斗目标。围绕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宣传文化部门及时调整思路、整合资源,策划组织了“快乐淮安”系列活动,改善城乡居民的文化民生,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抓好一个统筹,即以农村为重点统筹城乡文化惠民工程。统筹开展周末剧场、欢乐大舞台、“三送六进”、“文化进万家,和谐你我他”、“文化民生基层文艺巡演”等系列文化活动。围绕“快乐阅读,书香淮安”主题,在全市开展“恩来讲坛”主题报告会、“好书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进家庭”等15项重点活动和9项县区联动项目。注重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在政策上明确农村文化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城市,采取政府购买、以奖代补等形式,对农村电影放映、文艺演出、“三下乡”、农家书屋、农村有线电视组组通等给予补贴。
  打造两个品牌,即“快乐淮安·激情广场”和“快乐淮安·美丽乡村”。不断丰富形式,改变文艺院团唱主角的方式,让百姓登上舞台展示才艺;不断拓展渠道,由清河、清浦等“五区联动”向四县拓展延伸。淮海晚报社设专栏预告演出和报道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提高群众参与度。在淮安市农民艺术节等传统载体的基础上,拓展内容、丰富形式,着重扩大活动的频次、覆盖的范围,开展了“田园风情”全市农民卡拉OK大赛、“乡村新貌”农民书画摄影作品大赛暨获奖作品和民间工艺作品展、“农家新事”农民小戏小品调演、“乡土乡韵”农民特色文艺调演等系列活动。
  完善三个机制,即培训、管理、激励机制。完善培训机制。对有文艺特长的居民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了文艺爱好者、业余文艺创作人员名册。建立以县(区)文化馆专业人员为主导、以乡镇街道文化专干为支撑、以村居业余文化辅导员为基础的文化队伍辅导网络,常年举办器乐、书法、舞蹈等培训,培训后的学员回到社区、村,积极带领基层文化爱好者开展活动。完善管理机制。大力推进乡镇街道文化站、村居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基本形成了由县(区)文化部门、乡镇文化站、村居文体活动室“四位一体”的群众文化管理网络。完善激励机制。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列入了年度目标考核,每年对优秀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者和表演者进行表彰。
  思考与结论:几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宣传工作如何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的理解。就一般性讲,宣传工作服务和促进社会建设,同样遵从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一般规律,如强化理论武装,打牢共同思想基础;强化政策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强化舆论造势,凝聚人心、营造氛围等。就特殊性讲,宣传工作服务和促进社会建设还具有该领域的优势、特点和路径:首先,社会建设以民生实事为主要内容,和宣传工作一样,工作对象都是“人”,两者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其次,民生实事如就业、上学、养老、住房等,政策性非常强,直接涉及最广大、最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其中的政策解读、舆情反馈及具体工作中思想工作,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更高,反过来也为宣传工作提供了更大平台和空间;第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宣传工作,比以往更加强调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结合,宣传部门发挥党委部门权威性、协调性的优势,发挥各类文明单位和基层思想工作网络,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多办实事、好事、暖人心的事,有利于解决群众直接的、现实的、迫切的问题,有利于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虚功实做”,用“服务”代替“说教”,用“事实”诠释“道理”;第四,通过借鉴社会建设的手段方式,宣传工作可以得到新的启示、寻找新的切口,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坚持以群众需要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半径,不断扩大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宣传工作的渗透性;最后,随着就业、上学、住房、养老、看病等传统民生的逐步完善,文化民生的要求将更加突出,这既关系到群众文化权益的维护、精神需求的满足,也关系到一个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高,宣传部门迫切需要超前思考、主动作为、有效作为。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刘忠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