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PICC置管首选静脉? PICC(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并发症的护理对策与分析
 

PICC置管首选静脉? PICC(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并发症的护理对策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9-04-25 04:16:50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131-01  【摘要】肠外营养支持(PN)在给患者提供足够的能量与氮源的同时,由于其高渗透性特性对血管的刺激[1],给患者也带来一系列并发症。近年来,PICC(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临床输液的主要途径,逐渐成为静脉输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等方式比较而言,PICC(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是更可靠和安全的技术。PICC(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 具有安全迅速,便于操作等优点[2]。它避免因输入化疗药物或高渗透压液体造成的局部组织疼痛及坏死,不仅减轻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浅静脉的损伤,减少了患者及家属的顾虑,而且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为了保证患者输液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现将临床上PICC导管引起的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总结如下: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对93例接受PICC(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对相应并发症进行了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关键词】 PICC 并发症 护理对策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开展肠道外营养以来,从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对我院的93位患者进行了PICC(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置管。其中男性58人,女性35人;年龄36岁~84岁平均年龄70.5岁;穿刺部位依次为贵要静脉43人,肘正中静脉36人,头静脉14人。留置时间10天~312天,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固定导管敷料选用3M透明敷料,接头选用BD的输液接头。
  2 并发症
  本组病人共有26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和护理问题。其中皮肤过敏反应7例,表浅静脉炎6例,穿刺点渗血渗液5例,导管部分脱落3例,导管断裂2例,导管堵塞2例,血栓1例,无一例出现感染。
  3 护理对策
  3.1 皮肤过敏反应7例。护理的重点是预防感染,轻者局部散在点状红肿硬结、小水泡,数量及大小不等伴皮肤搔痒,严重者继之局部大片皮疹、水疤伴表皮剥脱及渗液,减少过敏原的刺激时间,变换或减少过敏原刺激部位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减少胶布或肤贴与皮肤的接触时间,对于清醒合作病人,可在输液时去除皮肤过敏区所有肤贴或胶布;局部用2%碘伏消毒,干燥后覆盖无菌纱布,并妥善固定。
  3.2 表浅性静脉炎6例。患者在穿刺3日后于进针处上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红、肿、热、压痛;导管走向出现“红线”;尚未触及静脉索条。浅表性静脉炎:采用33%硫酸镁局部湿敷及辅助微波治疗,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3.3 穿刺点渗血渗液5例。穿刺点处压无菌纱布后再贴3M贴膜,穿刺后24小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及时观察,穿刺时因病人胖瘦决定进针深浅,避免反复穿刺。冰袋敷穿刺点24小时,止血效果好。
  3.4 导管部分脱落3例。导管移位脱出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 主要是固定不佳,有条件时尽量有专职护理人员对导管进行维护,更换贴膜时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撕下,避免撕贴膜时将导管带出。活动过度, 胸腔压力改变,意外情况等发生。用敷贴胶带或胶布固定后,外再用纱布绷带固定,可防止穿脱衣服等等不小心使导管脱出。上肢内收、外展时导管位置有一定改变,因此导管置入后或每次换药后应妥善固定, 更换敷料消毒时,注意向心性揭开敷料。另外,选择穿刺部位时,尽量避开肘窝,防止因手臂屈伸牵拉肌肉,而导致导管部分或全部脱落。
  3.5 导管断裂2例。患者在使用3个月零11天和5个月左右时,发生了导管尾部断裂。操作者戴无菌手套,局部严格消毒,于断端上1cm处进行修剪,将5号头皮套管针插入其内,固定针尾;使用后未发生感染。
  3.6 导管堵塞2例, (1)调整导管尖端位置,彻底冲洗导管。(2)溶栓治疗一般在24 小时内的效果最佳。方法:用20 毫升生理盐水加人10 万单位尿激酶中,配成浓度为5 000 单位/毫升尿激酶溶液,取1 毫升以负压方式灌注导管内,保留20 一30 分钟回抽,反复多次至导管通畅后再用20 毫升生理盐水脉冲冲管并正压封管。
  3.7 静脉血栓1例,患者于穿刺7日后出现了前臂肿胀,皮肤色泽发暗,皮温正常,考虑为静脉血栓。立即拔除导管,抬高患肢,溶栓治疗等;14天后症状消失。
  4 讨论
  4.1 皮肤过敏反应的原因,我们认为由于过敏体质、汗液刺激、透明贴膜及导管等原因。
  4.2 发生浅表性静脉炎的原因,我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输入的药物刺激静脉产生化学性静脉炎;(2)选用的导管材料过硬,固定不牢,型号不当,刺激血管壁导致机械性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3)由于老年人皮肤松弛,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拔针后针口未能及时复原等原因造成拔针后静脉炎;(4)穿刺点消毒不彻底,操作及护理方法不当引起细菌性静脉炎。
  4.3 造成穿刺点渗血渗液的原因,我们认为与护士的操作、输注的药、患者的自身身体状况、患者对PICC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置管时间的长短等有关。
  4.4 导管部分脱落的原因,我们认为:贴膜固定不牢而滑脱;病人躁动,约束不利,自行拔出。
  4.5 造成导管断裂,我们认为主要与导管固定位置欠妥有关。
  4.6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我们认为(1)导管被夹闭;(2)药物沉积;(3)输人过高浓度的液体;(4)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或未充分的冲洗导管;(5)导管尖端移位,位置错误;(6)导管打折;(7)未定期冲管;(8)血栓、纤维鞘阻塞;(9)肝素帽、可来福头松动致血液反流后凝固;(10)剧烈的恶心、呕吐、情绪激动致胸腔压力过高,血液反流等。
  4.7 导致静脉血栓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因:(1)与导管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有关;(2)住院患者年龄偏高(本组报道平均年龄70.5岁),长期强迫体位,血液循环流速较慢,手术创伤。
  5 结果
  为了尽可能减少上述并发症,我们认为在PICC护理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首选左侧贵要静脉;(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3)操作时尽量将手套上的滑石粉祛除;(4)操作中动作要轻柔,避免划伤血管壁及导管。
  由于PICC导管可在体内留置较长时间,肿瘤化疗患者间歇期需带管回家休养,随时可能发生各种与导管相关的一些并发症。因此,出院后患者及家属掌握PICC导管的相关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制定健康教育手册和PICC维护手册。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掌握PICC导管的维护和使用的注意事项,规范操作,增强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导管断裂情况发生,以提高PICC导管的临床使用价值,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
  参考文献
  [1] 蒋朱明.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4.
  [2] 李虹,刁永书,吴绍勇,等.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及护理[J].龙江护理杂志,2000,6(9):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