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阅读教学应是美的]关于阅读教学的美篇
 

[阅读教学应是美的]关于阅读教学的美篇

发布时间:2019-06-18 03:55:25 影响了:

  一次全国性小学阅读课堂教学大赛中,有一位老师在执教《歌唱二小放牛郎》三、四小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看看图,二小害怕吗?那个鬼子从口袋里拿出手表会怎么说?想一想,然后学着鬼子说说。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学着电影电视里鬼子说话的味儿说起来。教师又指名学生站起来说说,让其他学生评价他们说得像不像;接着老师又问:二小会上他的当吗?这两个鬼子会怎么说?又让学生学着鬼子那恶狠狠的口吻说说……
  也许这位老师设计的初衷是好的,是想让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角色,体会人物形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是一群可塑性较强的成长中的儿童,他们的世界观、认识事物的能力比较模糊,审美能力不太强,价值取向不太清晰,是非观念不太清楚,让他们扮演鬼子一类的恶人说话,表演,他们会觉得好玩和好奇,就会不自觉地去学习、模仿,这对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非常地不利。这种情景创设,即使是偶尔一两次,也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负面的影响。再者,阅读教学应渗透着一种美的情境、美的情感和美的体验。这种角色表演暴露了教师在教学手段上的选择缺乏了一种正确的审美观。
  无独有偶。听一位刚调进学校的新老师上随堂课,教学内容是《郑成功》(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二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小节时,让学生抓住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强占、残酷、恨透等,去体会荷兰殖民者的凶残和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
  学生理解得差不多了,教师便指名学生朗读这一小节。师问:我们读这一小节应读出什么感情?生答:我们应读出侵略者的凶残和台湾人民的仇恨。老师欣然,指一生读,读完后师又让其他学生评价。生说没有读出仇恨之情。老师追问:怎么能读出仇恨之情呢?大家练着读读。学生们纷纷投入了朗读之中。于是教室里朗读声抑扬顿挫,仇恨之声不绝于耳。教师见时机差不多了,对学生说:我们一起来读一遍,把这种仇恨之情读出来。于是,学生们又一次怀着仇恨之情将课文读了一遍。也真是的,学生通过教师引,别人评,自己练,确实进入了文本,将仇恨之情读得淋漓尽致。
  听到这儿,我忽然想,这位老师真是煞费苦心。从语文教学的思想、理念来看,教者采用读的这种形式,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文本深处,与文本的作者在“心灵上相遇”,这正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标和理想的语文课堂。从这点上讲,这位教师的做法让人称道。而且凭借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这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性的有机融合。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的语文是一个“精神家园”,也就是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发展语言素质,更要为学生的精神奠基,要丰厚他们的精神底蕴,提升他们的精神素养。从这点上讲,我们这位老师想给学生的精神一种什么样的营养呢?是仇恨的情感吗?学生能通过品读语言体会到文本中蕴含的这种情感,我们是不是一定要让他们用自己的朗读,将这种情感融入到他们那种纯真的情感之中再抒发出来呢?这样的阅读教学似乎宣扬的不是美,课文的境界美和意蕴美荡然无存,阅读教学的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阅读教学是一种美的艺术。其应用具有审美魅力和审美价值的教育形式、教学过程展开文本的研读活动,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中不由自主地产生愉悦情绪,乐此不疲地进入学习过程,甚至将认知过程本身也作为一种快乐活动,从而自觉地获取认知,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非常注重“价值取向”问题。我觉得这种价值取向不仅是文本上的价值取向,也不仅是教学中教师正确的价值引领,还应考虑教师在实施教学手段时的审美价值取向。因为学生阅读一篇篇文学作品,就是进行一次次的精神探险;他们在学习中的感悟是他们成长过程的精神财富。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多引导他们从真善美的角度,去追寻生命的意义,追求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真正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文化内涵和精神含蕴。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用审美的眼光观照教学过程,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都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在学习中欣赏美、体验美,在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陶冶品格的同时,还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像上述第一个教例中,我们可以换个角度,从英雄形象的角度去设计,引导学生从二小的角度去展开想象,揣摩体会二小当时面对敌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使语言文字的训练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生感悟的不仅仅是日本鬼子的凶恶,更多感悟出的是二小面对敌人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毫不屈服的精神。这样不仅会提升他们对人物形象的思想认识,还能使他们受到英雄人物美的形象的熏陶和感染,真正受到一次思想的教育和精神的洗礼,而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是美的,才会真正为学生打好“精神提升”和语言发展的基础,促进他们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
  第二个教例中,面对文本中揭露的丑恶现象,我们应多思考和研究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的意蕴,在提高他们思想认识和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多品味、感受其中美的情感,过滤出其中的“杂质”,让人类美的情感成为他们成长的养分,进而培育学生富有诗意的纤敏的富有良知的心灵,提升他们充满真情的善良的人性。
  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审美境界里,享受成长所需要的审美情趣,使处在发展中的人性更加圆润,生命更为诗意的栖居在语文的生活世界里”。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
  责编/董 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