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内蒙古剪纸艺术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手工剪纸图案大全
 

内蒙古剪纸艺术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手工剪纸图案大全

发布时间:2019-07-11 03:49:19 影响了:

  【内容摘要】剪纸艺术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淳朴的审美理念,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民族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剪纸艺术家任重而道远,肩负保护传承的重任,又要研究发展的途径。内蒙古剪纸艺术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和林格尔剪纸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内蒙古剪纸艺术的当前的任务首先是抢救、保护,然后是继承和发展。【关键词】内蒙古剪纸艺术 抢救 保护 继承 发展
  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淳朴审美理念的剪纸艺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民族艺术园地的一朵奇葩,我们的剪纸艺术家任重而道远,肩负保护传承的重任,又要研究发展的途径。笔者认为,内蒙古剪纸艺术的任务一是抢救与保护,二是继承与发展。众所周知,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如同人类的繁衍,如果种族消失了,延续将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个延续包含有抢救、传承、传播等多重意义和任务。
  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有着极强的民族性、地域性,也有因各个作者不同的秉性手法而产生的个性。要继承剪纸艺术就得深入到民间,深入到各个不同民族地区去了解其风俗民情,了解其个性语言。了解这些才能真正看到剪纸艺术发展的全貌,而不是盲人摸象。抢救的意义在于使发展千年的艺术样式、品种不至失传,以便传承上千年的文明之花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内蒙古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应该列为保护之列。我们要打造“草原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大区,可是剪纸这种我们身边的文化形态似乎被人遗忘了。民间艺人在逐渐消失,而他们的后辈子孙又不愿学习这种技艺,使得剪纸艺术在现代数码科技的冲击下犹如珍奇标本,被封存于“文件包”内。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也只将其列为欣赏内容,并未实质性地加以保护和传承。在这里笔者要大声疾呼,剪纸艺术不能失传,要让更多的艺术品种保留下来,让更多人参与到这种简洁又古老的艺术形式的抢救、传播和发展中来。剪纸艺术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我们的剪纸艺术要发展,必须先抢救。
  内蒙古剪纸学会会长段建珺先生就是一位民间剪纸艺术抢救的专家和先行者。笔者经常与段建珺下乡采访剪纸老人。为了让老人们保留下更多的原生态剪纸,他自费给老人们购买生活用品,每到一个剪纸老人家里都会买糕点、罐头和红纸等,问寒问暖,使老人们感受到对他们的关爱。段建珺十年如一日,走遍了和林格尔的山山水水,踏遍了内蒙古的草原大漠,现已收集到原生态剪纸3万余件,为内蒙古剪纸艺术乃至中国当代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次,笔者与段建珺前往和林格尔上脑亥村,征集一位94岁老人的剪纸,经过跋山涉水终于到了老人家里,可是老人的儿子伤感地说这位剪纸老人已经去世12天了。“抢救”这个词在笔者的脑海里立即打上了深刻的烙印,笔者感到原生态传统文化的丢失实在是太严重了。百岁老人张花女的剪纸艺术的挖掘、收藏、整理就是在和林格尔县政府支持下由段建珺实施的对民族文化抢救和保护的重要实例。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剪纸老人,她的剪纸艺术造型语言和形式完全可以与毕加索、马·蒂斯的造型语言和形式比肩。这不只是老人天资灵性使然,更重要的是在老人的剪纸作品中传递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审美理念,她的剪纸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和几千年文化的传承符号。
  张花女剪纸《龙食鱼》(图1)的造型与构图完全和汉代瓦当的《蛟龙食鱼》一致,这就充分印证了原生态剪纸是上千年传统造型艺术的传承者。我们在陕西榆林城访问到的一位74岁的剪纸老人,她现场剪的牛和羊,其造型特征几乎接近汉魏时期的壁画造型。我们在这里发现了上千年的古老文化的印记,让人感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剪纸原生态文化符号的抢救中又派生出一点,即“寻找汉代、北魏文化的足迹”,为整理发掘古代北方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信息找到了抢救以外的更多意义——考古价值。结合汉墓、北魏墓室、辽墓的考古发现,我们看到了北方民族上千年文化沉淀的痕迹。
  原内蒙古剪纸学会会长、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包玉祥更是抢救和研究民族民间艺术的专家,他编著的《蒙古族图案》《内蒙古剪纸集》等,成为研究蒙古族图案和内蒙古剪纸艺术的重要文献。段建珺和包玉祥不光在抢救这门古老的剪纸艺术,而且也在传承和发展。他们把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带入到课堂,让下一代更多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继承传播这一世界独有的文化瑰宝。段建珺曾在和林格尔县职中开设了剪纸课,成立剪纸兴趣小组,进而连续办起了剪纸艺术学习班,以和林格尔县为基地,向全县、全区、全国辐射,建立了从原生态剪纸老人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各层次剪纸艺术家的完善的剪纸学会会员网络。包玉祥把剪纸艺术直接带到大学课堂。他们为剪纸艺术继承与发展做着辛苦而又实在的工作。与此同时,他们还连续编撰专著,为抢救和发展剪纸艺术不断地奔走呼号,甚至把剪纸艺术带到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在战士中成立剪纸兴趣小组,受到大家的欢迎。他们为剪纸艺术的传承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是内蒙古剪纸艺术抢救、保护和传承与发展工作的功臣。
  内蒙古剪纸艺术的第二个任务是传承与发展。光有继承没有发展就没有活力。与时俱进的伟大哲学理论告诉我们,传统剪纸艺术不光要继承,还要不断发展,而且要常变常新。创新是艺术发展的硬道理,创新是艺术发展之灵魂。笔者认为剪纸艺术的创新有三种,一为改善型创新,二为改革型创新,三为吸收型创新。
  剪纸艺术的传承一直是民间心传手教的方法,有很多程式化的格式,把这些传统格式加上现代元素或在形式上加以丰富就是改善型的发展。如陕西安塞剪纸的代表人物樊晓梅,在剪纸原始母体的形式上加以丰富,加上自己的理解和现代生活的内容元素而形成现代剪纸。这类剪纸给人以亲切自然贴近生活的美感,受到了外国友人的青睐。她把传统的东西加上丰富的纤细图纹,在繁密茂盛的细小纹样中衬托主体物,有主有次,有虚有实,很有新意!
  从自己的个性特点出发,更注重个人理解,加入个人的审美取向,这一类应当是改革型的创新剪纸艺术。这类剪纸更个性、更有表现力、更主观。被誉为剪纸大师的张花女的剪纸当属这一类。一个没有受过书本教育的农村妇女,凭借她敏锐的直觉与洞察力,概括出了生动鲜活的“生活”符号,加之极富主观性的处理办法,其作品中的形象生动鲜活,打动着每个观赏她剪纸作品的人。她的画面处理是大胆的,不守常规却恰到好处,一目了然却耐人寻味。大片的空白衬托出大块“红”的主体物,然后由细小的花纹作配饰,形成线面结合、繁简对比的大气风格。她的作品大开大合,删繁就简,极简却极生动自然,可谓驾轻就熟,大巧似拙,生动活泼。在样式构成上也与常型不同,创造出很多随形适合的新构图。让人感受到艺术即人,人即是“我”,“我”就是画中之形的自信横溢的艺术才华。
  兼容并蓄,自我生发是吸收型创新的特点。既从传统中吸收营养,又注重现代元素的吸纳,生发自我,有感而成。这一类剪纸富于现代感,同时又易为人接受,强烈的时代感包容于传统的图形中,使作品丰满又充满着活力。如段建珺的《草原雄鹰》(图2),在传统和林格尔剪纸的云纹花纹配饰下两个矫健的博克手,舞动章嘎跳起鹰步舞,又让这些图纹适合于传统的剪纸格式中,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
  他的剪纸作品吸收了民间的图纹和随形穿插的伸缩透视法,形象按主次表达可大可小,又加入了现代绘画点线面组合、画面黑白灰的方法,加上自身对民族民间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巧妙构图,精致的制作,形成了兼容并蓄、极富现代感的现代剪纸。
  抢救与保护是内蒙古剪纸艺术的首要任务,继承与发展是主要目的。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内蒙古文化大区建设、内蒙古剪纸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美术与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鞠向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