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深化产学研 以产学研模式深化高校设计艺术教学
 

深化产学研 以产学研模式深化高校设计艺术教学

发布时间:2019-07-11 03:49:18 影响了:

  【内容摘要】从产学研的视角,能更清楚地透析出当前高校设计艺术教学存在的弊端,如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单一、科研辐射力弱等;而构筑产学研模式,则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推动和深化高校设计艺术专业的教学,并达到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运行更具活力、办学效益充分显现的效果。
  【关键词】产学研模式 “十二生肖”项目 深化 设计艺术教学
  产学研模式在国外已有较长的历史。早在上个世纪,美、英、日、德等发达国家就以产学研模式成功地实现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并形成产业优势,从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我国的产学研合作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般而言,产学研中的“产”指产业、“学”指学校、“研”指科研机构。产学研模式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产业化为目标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产学研模式的类型很多,国内外实施和操作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但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说,完整意义上的产学研实施离不开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产学研作为一种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贡献是巨大的,但对于与之关联的学校,特别是应用型专业的我国高校设计艺术教学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笔者作为实践者所思考并撰文的动因。
  为了能更具体、准确地对接本文探讨的相关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有必要再释词义,对产学研做个人理解上的解读和延伸。在这里“产”还指企业、生产,“学”还指教学、学习,“研”还指研究、研发;对产学研进行诊断,针对当前高校设计艺术教学仍然存在的弊端做概括性梳理;最后开方,结合笔者主持的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重点引导项目“魅力十二‘生肖家族’玩具创意研发及产业化”在实施和推进过程中的收获与发现,着力从自己的视角详细阐述如何通过产学研模式深化高校设计艺术教学,以达到以产促研、以研促学的目的。
  一、产学研视野下高校设计艺术教学的弊端
  从总体上讲,教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政策层面,它受国家教育体制的制约,也受国家经济体制等影响;从实施层面,它受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影响;从操作层面,它受教师、课堂教学环境等影响,这三个层面的关系又是彼此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目前,尽管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设计艺术专业的教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产学研的角度去透析,传统的常规教学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其中,实施层面、操作层面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教学理念滞后。体现为高校的教学长期习惯于上传下达,教学按部就班,难以超越制度的藩篱;部分教师缺乏教育使命感,自觉创新的意识不够;加上国际交流较少,无法把前沿的学术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时带到课堂,从而导致了高校设计艺术专业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许多本科生就读期间,专业知识、设计观念跟不上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据企业反映,在校高年级学生设计的方案观念较为陈旧、适应性差,一些本科毕业生甚至无法独立完成企业或社会委托的简单项目。这些问题折射出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和教育者教学理念滞后的问题。
  第二,教学模式单一。体现为设计艺术专业教师因受条件的限制,授课方式大多简单采用“三步骤教学法”(即先讲授理论,辅以案例分析,最后布置作业),实践教学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展开(很多院校的“毕业实习”课程已形同虚设),教学已难以避免地成为纸上谈兵,除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外,独立执行案例的能力也较差。多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同样折射到设计艺术专业上。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当年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4%。按这一比例计算(除去考研和出国深造的),还有近80万的失业学生。《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6月发起的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调查中披露,2010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30万,而在以“211工程”“985工程”学校为主的110所大学的受访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在“就业”一栏中就有22%左右(即138.6万)的人是“想找工作找不到”。重点院校的就业率如此,一般院校和民办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则更低。2012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将推高到680万人,就业压力可想而知。撇开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形成的结构性难题外,不少用人单位及招聘企业认为应届生“动手能力差,做不了事”,而更愿意从有2—3年工作经验的往届生中招聘。另一份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设计艺术也被列入了9个“黄牌专业”之中。该蓝皮书中突出显示了内需动力不足这一原因,也能反映出许多高校设计艺术专业毕业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差这一事实。
  第三,科研辐射力弱。体现为国内大多数高校的科研立项(含纵向、横向课题)只是教师自己关起门来做的“玩艺”,未给学生的实践教学带来更多的实惠或锻炼,与教学脱节,无法显现科研活动的教育价值。当前,国内多数综合性大学特别是教学型院校,设计艺术专业的本科生能够直接参与教师申报的纵向课题研究的可谓少之又少,只有研究生有机会参与导师申报的纵向(含横向)课题研究;在研究型大学(或专业美术院校)设计艺术专业的本科生能够参与教师申报的纵向(含横向)课题研究的比例相对较大。可见,部分本科生无法获得实践教学的链条中有关课程、案例、操作、产品、市场、产业等环节的知识和技能。这样,高校科研活动的教育价值又何以显现?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高校设计艺术教学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C·伯林格在一次题为“全球化与现代大学”的演讲中说:“……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通过其广泛革新的跨学科领域认真探讨全球性难题,引导学生增强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以使其能够应对未来生活的挑战。”这一观点颇具针对性。实际上,就上述面临的几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加以解决,其中产学研模式可以说是目前为止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