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小行星撞击地球视频 [小行星到底什么时候撞击地球?]
 

小行星撞击地球视频 [小行星到底什么时候撞击地球?]

发布时间:2019-07-14 03:57:39 影响了:

  2012?2036?2071……小行星专家可能是最吸引媒体关注的科研人员了,他们一次次发布“天地大冲撞”的警报,一次次引起世人的焦虑和恐慌,这到底是杞人忧天,还是在和流星赛跑?
  老地球伤痕累累
  小行星是指那些也像地球一样围绕太阳运转、但体积太小而不能称之为行星的天体,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小行星直径只有1000公里左右,微型小行星则只有鹅卵石大小。据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小行星观测研究员朱进介绍,人类发现的近地小行星有1106颗(截至2000年9月18日),其中直径超过240公里的有16颗,它们都位于地球轨道内侧到土星轨道外侧的太空中。
  人们对小行星的恐惧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较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也会带来灾难。1908年,一颗直径约50米的小行星在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上空爆炸,摧毁了大约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造成漂浮在空中的尘土高达一万米。而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一公里的小行星的撞击,曾毁灭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地球上的多种生物。专家指出,在地球诞生的40多亿年中,危险的“天外来客”给地球留下了累累伤痕。目前人类找到的天体撞击坑就有100多个,最大最老的是南非伏利德佛坑,直径达140公里,已有19亿7千万年历史。科学家分析,一颗直径100米的陨石或小行星砸在地球上,其撞击力相当于100万吨级的原子弹。
  但天文学家也指出,由于每颗小行星都有自己的轨道,所以交叉相撞这类宇宙“交通事故”并不常见。专家分析,直径两公里以上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几率,大约是50万年左右才发生一次;直径超过100米的小行星的撞击,每一万年才有一次。
  监测网的两大漏洞
  人类对危险小行星的大量监测是在近几年开始的。1994年,苏梅尔-利维9号彗星与木星发生“世纪碰撞”,这被称为21世纪最大的太空“交通事故”。此后联合国曾先后三次召开防范小行星及彗星的会议。从1995年开始,天文学界掀起一股小行星探索热。
  国际上重大的小行星监测计划就有6个,太空防卫基金会被认为是目前最成功的国际间合作监测计划。该组织于1996年在罗马成立,由各国在近地小行星研究领域知名的专家组成,目的是保护地球环境、防范来自彗星和小行星的撞击。
  NEAT“近地小行星追踪”计划,由美国国家宇航局和美国空军合作,使用的是美国空军在夏威夷的地面电子——光学深空监测站的1米口径望远镜。
  除了上述这些观测计划,还有与美国军方有关的LINEAR、LONE-0S等观测计划。但由于监测计划都各自为政,望远镜布局不均,尚留有许多“死角”,因此出现2000QW7小行星“擦”地而过才被发现的惊人局面。
  目前的近地小行星监测网存在两大漏洞:一是南北不均。上述几大监测计划的站点都设在北半球,而南半球的望远镜数量相当有限。因此,人们做不到全空域监测危险的小行星。二是存在“死角”,最大的“死角”是太阳光照区域。当小行星从太阳方向飞来时,由于“逆光”,地面望远镜看不到。这就需要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轨道上也架设一个空间观测望远镜,以避开太阳光的干扰。这一计划早有人提出,但目前尚无实现可能。尽管科学家都已认识到建立一个更严密的监测体系的重要性,但是给人类投下这个重大“人寿保险”需要太多的钱,我们只能耐心等待。
  预警时间越长也就越有利
  专家认为,人类需要有充足的时间用于预防小行星撞击地球,一般要在十年以上。像美国大片《天地大冲撞》那样,当宇宙星体很接近地球时才采取措施是很难奏效的。因此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预警时间越长就越有利。
  一般来说,小行星的飞行速度可能会超过目前人类现有的飞行器速度。当它不是迎面撞来而是同向靠近时,人类发射的飞行器短期内是追不上它的。所以人类只能早早地发现它们,并将飞行器发射到外空“等候”,然后再想办法将它推偏轨道。这一“战场”离地球越远,人类就越安全,所以监测是第一位的。
  目前人类能改变小行星轨迹的手段极为有限。人类还没有掌握向外空直接发射武器的能力,所能想到的方法也只是用装载核弹的航天飞机在外空拦截小行星,用核导弹将它炸碎或推偏轨道。但这种方法不一定有效,因为对于一些松散结构的星体,爆炸所起到的作用很有限。而且当小行星很遥远时,人们无法观测到它的物质属性。
  更令人担心的是,还有一些更危险的长周期彗星的观测难度更大。一旦人们发现它将与地球相撞时,通常只有四个月的准备时间,而这个准备过程,真像和流星赛跑。
  好在全球的小行星学家都已认识到全空域监测的重要性,一个更加周密的监测体系正在规划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