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汉泰语言中的双宾语结构对比研究_双宾语结构
 

汉泰语言中的双宾语结构对比研究_双宾语结构

发布时间:2019-07-16 04:07:13 影响了:

  摘 要:双宾语结构是汉语和泰语中重要的语法构式,但在使用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一些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和学习泰语的中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双宾语时,容易遇到障碍并产生偏误。本文对汉泰语言中的双宾语结构进行周遍考察并分别对它们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汉语 泰语 双宾语结构
  一、引言
  (一)研究的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汉语与泰语的双宾语结构。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对汉语与泰语的双宾语结构进行对比,笔者对列举的例句进行分析,以期考察双宾句在汉、泰语中的真实使用情况,并从中归纳汉语与泰语双宾语结构的不同特点。
  (二)研究方法
  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应用统计法、分析法、归纳法、对比法等对汉泰双宾语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三)研究的目的
  本文拟通过对汉泰两种语言中双宾语结构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初步分析,希望能帮助一些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和学习泰语的中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双宾语的时候,利用两者的相似点,实现母语的正迁移;重视两者的不同点,总结使用规律,克服母语的负迁移,从而减少双宾语使用的偏误,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笔者也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并参与汉泰双宾语的对比研究。
  二、汉语和泰语的双宾语结构
  (一)汉语双宾语的定义
  一般认为,双宾语中的一个动词支配关涉两个对象,这两个对象一个指人,一个指物。根据距动词的远近,可以分为近宾语和远宾语,近宾语叫间接宾语,远宾语叫直接宾语。吕叔湘、朱德熙等中国学者们认为一个动词有时候会有两个宾语,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宾语中一个宾语指人,一个宾语指物。例如“他教了我们一个好方法”。这个例句是典型的双宾语句,是传统的双宾语模式,我们称之为传统的双宾语。传统双宾语具有如下特点:
  1.动词支配关系的两个对象第一个指人,第二个指物;
  2.两个宾语之间互不相干,没有必然的结构联系;
  3.动词能分别支配两个宾语,能与两个宾语分别搭配而不至于出现歧义;
  4.动词有“予夺”性。如双宾语中常用的动词有“取、给、送、送给、赠、奖、罚、叫、告诉、通知”等。
  (二)双宾语的分类
  一般来说,人们从双宾句的谓语动词的词义特征入手,从意义上可分为三类:
  1.给予类
  在这类双宾语句中,宾1一般都指接受的一方,宾2一般都指所给的事物。与动词有关的三方面的关系是:宾2经过谓语动词的作用,从主语那里转移到宾1,即施事者的动作行为使宾1得到宾2,宾1是宾2转移的终点。这类动词后大都可以加“给”字。现代汉语里常见的这类动词主要有:送、赠送、转送、卖、还、退还、交、发、递、赏、嫁、许、奖励、供、输、补、贴补、献、孝敬、传、托付、推荐、寄及租、借和换等等。例如:
  (1)我过三五天准给你还那本小说。
  (2)校长颁发给学生奖励。
  2.告知类
  主要表示信息的传递是主语把宾2告诉给宾1或主语向宾1询问宾2。这类动词既可以用名词,也可以用语句作宾2。现代汉语里常见的这类动词主要有:教、问、通告、告诉、嘱咐、吩咐、回答、答应、报告、打听、讨论。例如:
  (3)王老师教我们口语课。
  (4)他打听我什么啦?
  3.获取类
  在这类双宾语句里,宾1一般表示受损的一方,宾2表示客体事物。现代汉语里常见的这类动词主要有:买、偷、拿、拔、抢、娶、赚、赢、倒、罚。例如:
  (5)他拿了小刚三本书。
  (6)我买了小王一张票。
  (三)泰语双宾语的定义
  泰语双宾句叫“??????????? ?????????????????????(宾语句)”是接受者插入介词“给”的,由“给”作为强调间接宾语为主要的动作,而语法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原来的间接宾语就与介词一起组成介词短语来充当动词的状语了。例如:
  (7)??? ??????? ??? ??? ???????
  我 分配 点心 给 孩子们。
  词译:我给 孩子们分配点心。
  泰语“???”(给)是一个表示服务对象的介词,而且身兼数类,也可以充当动词、助词等词类。它作动词时可以表达三个意思:一是“送、赠、给、给予、授予”;二是“带来”;三是“让、准、允许”。这个时候它类似于汉语中的“给、替、为”,而泰语中的间接宾语(NP1)总是出现在直接宾语(NP2)之后。泰语“???”带的双宾结构是(S)+“???”+NP2+NP1。
  (四)汉泰双宾句对比
  我们发现泰语中的“???”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翻译成汉语中的“给”。两者在语义和用法上都有很多的相似点。因此,笔者认为,要比较汉语和泰语的双宾语句,首先要比较汉语的“给”和泰语的“???”。介于两者都可以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为了便于比较,本节将以他们在句中的词性为划分标准,分别进行比较。
  1.汉语“给”和泰语“???”的同异
  1)作为动词,汉语“给”和泰语“???”的同异
  相同点:汉语“给”作为动词,表示使对方获得某种东西或遭遇;而泰语“???”作为动词,有“送、给予、带来”的意思。例如:
  (8)??????????????????????????
  朋友给礼物生日我。
  词译:朋友送给我生日礼物。
  不同点:汉语中的“给”表示“叫、让”并没有“准许”的意思。汉语中的“准许”一般由“让”来承担。比如,汉语不说“妈妈不给我去”,而说:“妈妈不让我去。”而泰语中的“???”则可以表示“准许”义,因此,“???????????不给我去”是成立的。
  2)作为介词,汉语“给”和泰语“???”的异同
  汉语的“给”能用在给予类动词后,而泰语的“???” 因为作为介词都表示“为”,但汉语中“给”没有“替”的意思,而泰语的“???”有“替”的意思。“给”可以放在动词后面表示“交与、付出”,但“???”则没有这种用法,因为“???”本身作动词时表示“送、给予”的意思了,所以不必在前边加上动词。而且由动词“???”构成的双宾结构与汉语的双宾结构也有不同之处。例如:
  (9)送给他一本书。
  ????????????????????????
  三、结语
  汉语双宾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泰国学生学习汉语或中国学生学习泰语的双宾语结构时存在一定的困难,经常出现很多偏误。本文通过对以往双宾语结构研究的整理,在前人对汉语双宾语结构研究、泰语双宾结构本体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例句分析对双宾语结构进行对比,深化了对汉、泰语双宾结构的认识,使对汉泰语中双宾语教学更具针对性。
  笔者认为,在对泰汉语教学中,应该利用两者的相同点,强化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同时更应该重视两者的不同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尽量避免母语的负迁移作用。此外,通过对学生运用双宾语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巩固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傅雨贤.现代汉语介词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李临定.双宾句类型分析[A].语法探索与研究[C].北京:语文出
  版社,1984.
  [4]刘丹青.汉语给予类双宾及物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中国语文,
  2001,(5).
  [5]陆俭明.双宾语结构补议[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2).
  [6]马庆株.现代汉语双宾句构造[A].语言学论丛[C].北京:商务印
  书馆,1983.
  [7]满在江.汉语双宾语结构句法研究述评[J].岱宗学刊,2005,(4).
  [8]徐峰.“给予”动词的语义和语用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9]王健.现代汉语双宾句研究综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
  (5).
  [10]严俊荣.“给”与“V给”不对称研究[J].语言研究,2005,(1).
  (Arunee Tantimuratha 泰国曼谷 北京语言大学曼谷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