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怎样对待孩子的任性]孩子的任性行为表现
 

[怎样对待孩子的任性]孩子的任性行为表现

发布时间:2019-08-06 09:43:46 影响了:

作者:曾汝弟

中华家教 2003年04期

  编辑同志:

  我有一个难题想向你们请教。我儿子今年10岁了,这孩子从小就非常任性,脾气又犟,只要他认准的事,就无论如何也要办到不可,有时明明是他错了,可是大人跟他讲道理,磨破嘴皮子他也不听,为这个小时候他没少挨打。现在他渐渐长大了,主意也越来越大,不管我好言以待或者恶语相加,他都当成耳旁风,一概不理。我很发愁,也很担心,这样的孩子该怎么教育呢?有什么办法能改变他的任性吗?

  陕西 唐海涛

  要正确对待孩子的任性,家长首先须对任性的含义和界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免把孩子本不属于任性的正常行为误当任性来对待。

  所谓孩子的任性,是指孩子无理取闹、或者固执地坚持自己的错误言行。而不能把孩子的所有“不听话”都看成任性。具体地说,在界定孩子的任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把孩子在好奇心驱使下的探索行为看成任性。

  儿童一个宝贵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不顾大人的禁止和告诫,着迷于他们有兴趣的事物,如反复摆弄、拆卸玩具、电器等。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不能看成任性而责备和禁止。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顺应孩子好奇和求知的心理特点,耐心向孩子讲解有关的知识,把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心理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即使孩子在探索中把贵重的东西摆弄坏了,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讲一讲有关道理,教育他们摆弄贵重的东西时要请家长做指导,但不要惩罚孩子。如果实在无法挽回损失,就把这种损失看做给孩子“交学费”和“教育投资”好了。须知,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无价之宝,如果把他们宝贵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惩罚”掉了,那是怎么也无法弥补的。

  2.不要把孩子在要求独立、自主的愿望支配下的“不听话”、“不顺从”看做任性。

  儿童从3岁左右开始直到十四五岁,是独立自主愿望与成人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为了显示自己已经长大、已经有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常常喜欢自作主张,甚至故意不听大人的话,故意与大人反着来。对此,家长首先要懂得,孩子有了独立自主的愿望,是他们逐步长大和成熟的表现,是他们在为将来独立于社会做准备,所以,对于孩子要求独立自主的愿望,家长要给予充分理解和积极的支持。同时,家长也要看到,孩子由于知识和经验还有限,他们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希望独立自主与独立自主能力低的矛盾,因此,在充分理解、积极支持的基础上,还要热情耐心地教育孩子,使他们懂得自己的不足,懂得虚心接受大人的指导和帮助,可以少走弯路,更有利于提高和发展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

  总之,面对独立性和自主性日益发展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决不能把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与表现简单视为任性,更不能为了教育孩子不任性而压制和扼杀了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把孩子培养成唯唯诺诺的小绵羊。

  3.不要把孩子正当的“维权”行为看成任性。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自己心爱的玩具或其他东西被别人侵占和损害时,他们会着急、会愤怒、会抗争,即使赔他一个同样的新东西,他也会认为新的不如旧的好而执意不答应,等等。面对孩子的这种表现,家长首先要承认,孩子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表现出一定的不满和“抗争”,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和行为。须知,能够用正确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对于孩子的这种“维权”行为,家长不能一概视为任性而粗暴压制。正确的做法是既要教育孩子学会忍让,又教育他们懂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4.不要把孩子的自信表现视做任性。

  自信心强,且有一定特长的孩子,常常喜欢在人多的场合或者在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表现自己。对于孩子的这种表现,有的家长常用“任性”、“骄傲”、“好表现”、“人来疯”、“爱出风头”等大帽子压孩子。殊不知这种做法是很伤孩子的自信心的。家长须知,能够正确展示和推销自己,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能力,是参与现代社会竞争必备的能力,是参与现代社会竞争必备的条件。因此,面对喜欢“自我表现”的孩子,家长首先要表扬孩子有本事、勇敢、大方,在孩子“表现”得差不多的时候再提醒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用“你不但是一个有本事的勇敢大方的孩子,而且是一个善于控制自己的好孩子”来鼓励他停止“自我表现”。

  5.不再把孩子的好动笼统视为任性。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孩子都有好动和难以安静的特点。对于孩子的这种特点,一般情况下,家长不必过多干涉,可以用能够帮助他安静下来的其他事物转移他的注意和精力,而不要给孩子戴“任性”或“多动症”的帽子。如果有的孩子因为性格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出现经常性的行为失控,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家长可以带孩子找心理医生咨询和帮助,但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他有多动症。

  以上谈了几种容易误解的孩子的任性。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问题。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比如,孩子要求有适当的独立自主,这本来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这种要求太多、太过分、太出格,以致发展到无理取闹、固执错误的时候,那就是任性了。那么,当孩子出现真正的任性时,家长应该怎么对待呢?一般来说,可以选用以下的方法:

  以冷对热。孩子的任性,如果表现为大喊大叫、大哭大闹等“热”状态,家长决不能跟着“热”,而应该用“冷”的,即和风细雨的语言和态度来提醒、感染和制止孩子的“热”。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孩子不理不睬,或者各自走开。如果面对孩子的“热”,家长不能保持冷静,而是企图用比孩子更“热”的办法,如用比孩子更大的声音和责骂来制止孩子的任性,则常常会事与愿违,即使暂时把孩子唬住了,但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而只会助长孩子养成狂躁的脾气。

  以柔克刚。孩子任性的时候,常常表现为“犟”和“横”的“刚性”。面对孩子的这种表现,家长不能赛着孩子“犟”,不能抱“你横我比你更横”、“你硬我比你更硬”的态度,而应“反其道而行之”,用“柔”和“软”的方式来影响和教育孩子。

  以韧克磨。孩子任性时,还常常用“磨”的方式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面以过样的孩子,家长要有韧性,不该答应孩子的无论怎么骗、怎么赖、怎么哭、怎么磨,都要态度坚决,都决不迁就。

  以激励克懒惰。孩子的任性有许多中表现为懒惰,如不管家长怎么说都不去做该他做的事。面对这种情况,家长最好用激励、表扬的办法促使孩子去做,比如说:“我的孩子是个勤快的孩子”、“孩子最听妈妈的话”、“孩子最心疼爸爸”等。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激励表扬的方法,常常比批评指责和打骂更能教育孩子。

  上面说的4个“以”和“克”,归根结底就是面对孩子的任性,家长一定要做到以理智对待孩子的任性,即在孩子不讲理的时候,自己对孩子一定要坚持讲道理;在孩子不礼貌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对孩子有礼貌。家长决不能用不讲道理来对待孩子的不讲道理,用没有礼貌对待孩子的不讲礼貌。如果说孩子的任性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家长如果在教育和制止孩子的任性时失去理智,做出不讲道理、没有礼貌的事情,那就是更大的任性,就是以错误对待错误,那就不能原谅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