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中专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透视 数学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专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透视 数学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1-13 16:02:30 影响了:

  摘要:笔者针对目前在中专数学教学中教师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课堂比较枯燥无味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新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增强数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专数学 教学 培养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师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要完成这一使命,教师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和谐、宽松、友爱、平等的教学气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荷兰著名的数学家弗莱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是一个思维活动过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学生首先要参与这个活动,感觉到创造的需要,他才有可能进行再创造。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一直以来大多的教学模式都比较僵化,与国外的教学模式相比,我国的教学存在较大不足之处;首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国内偏重“教会”,国外则主张“学会”;其次,我们习惯于“当堂问题,当堂解决”,把该让学生知道的“毫不保留”地“灌输”给学生,而美国的教育则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需要一些技巧,而提出问题则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人类智能发展的最高境界。爱恩斯坦曾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可能要比得到答案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地演算练习题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落实与发挥。
  
  二、根据学生心理、认识特征,组织教学活动
  
  心理学认为,能力不但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同时也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和活动联系在一起,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人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就必须使学生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因为整个教学活动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然而在过去我们的教学中,在思维的训练上主要偏重“集束”,多数还是“牵牛鼻子”的现象,硬拖学生一起走,在教师的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按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或模式去研究和解决问题,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一种疲倦心理,对学习也就失去兴趣。而在国外的课堂教学中则更注重于“发散”: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的联系,特别是通过问题的变形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避免形成思维上的僵化与死板,强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注重利用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具体情境,导入所学的新知识;灵活地运用符号、表达式、图像等数学语言,联系与本课程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提出数学问题,加深和扩展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到学习中。
  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分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阶段,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展示一些概念形成的原始材料,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形成过程,解题的思维过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再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综合、归纳、推理、验证等思维活动,揭示事物的本质,形成理性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不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以一种主动参与、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构造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在获得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解题方法等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获得了参与创造思考的机会,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就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三、创造愉快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米卢的“快乐足球”使中国的足球冲入了世界杯,圆了中国人多年的足球梦。与米卢身份极为相似的教师,能否也为教育带来一个“快乐教学”,给我们的课堂来一点“活力”,给我们的学生放松一下心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宽容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愉快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轻松的学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取得较高的成效。
  1.更新教育观念。
  顾明远先生说:“任何教育行为都应以教育理念为指导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很难想象缺乏理念或理念单一的教学过程,将带来怎样的后果。”可见教师的教育理念的缺乏是多么的可怕。因此教师要从传统的“传道者”、“解惑者”、“授业者”分别转向教会学习知识的引导人、引导发现问题的启发人、解决“创业”问题的参与人。数学可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为立足点,以培养科研态度和提升科研能力为基本点,推动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教学。尤其强调学习和接受现代教育理念,切实让教师们走进新教育,体验教育的时代性,理解教育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使命,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重塑21世纪下的教师观、教学观、人才观、学生观,促使自己向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方向发展,推动自己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具体策略有专题学习、沙龙讨论、案例评价、经验交流、师徒结对等。
  2.构建快乐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享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与美感。
  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想学,激发学生要学,指导学生会学,相信学生能学;要让学生在生活中领悟,在实践中顿悟,在创造中彻悟,实现从“知识本位”到“创新人格”的飞跃。而“快乐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做题式”教学模式,建构立体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创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和谐、宽松、友爱、平等的教学气氛中学到知识,求得发展,并不是完全背离知识的教学,相反能促进知识的转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它能够强化个体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身心、知识能力、创造能力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没有压抑感或沉闷感,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3.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长期以来,在教学方法上,国内偏重于“演绎”,国外偏重于“归纳”,使得我们的教学不但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却极大程度上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的心理。数学上的“悟理”,主要是通过猜想―推理―分析归纳,从而领悟其中道理的。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最头疼的就是繁琐复杂的习题课。学生如果能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来认识知识逻辑规律与原理,则是一种享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对获得知识有着浓厚的憧憬和期盼心理,从而唤起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
  
  四、创设精巧的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即实践)”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知识水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为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专题研究和开放性问题方面的内容,加强这方面内容的安排的密度与强度,例如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题、邮递员最佳路线问题、桥梁/仓库的最佳选点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无不要求学习的主体要有强烈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龙立荣.创造创新条件,培养创新能力对过程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几点认识[J].中学数学研究(南昌),2002.2.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研出版社,2002.1.
  [3]刘利民.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三条途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7.
  [4]王子兴等.中学数学教育心理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吕达.我的教育观[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