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初探赣南采茶戏之丑角_赣南采茶戏
 

初探赣南采茶戏之丑角_赣南采茶戏

发布时间:2019-01-14 04:02:16 影响了: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解赣南采茶戏丑角,通过对赣南采茶戏中丑角的分析,阐述其在赣南采茶戏中的地位及重要作用。赣南采茶戏的题材应用广泛,被一大批音乐工作者所采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使更多人对赣南采茶戏有新的认识,从而不断推进对于赣南采茶戏的发掘、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 丑角 表演形式 特点 功用
  
  赣南地处赣江源头,位于江西南部,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赣南的客家人因地制宜,垦荒种茶。在明朝中叶,茶事兴盛。以至清朝初年,赣南地区有四个县的产茶被列为供品。赣南采茶戏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诙谐幽默,曲调清新甜美、歌舞动作欢乐明快,融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歌舞、灯彩于一体。数百年来,演的是客家事(内容),穿的是客家衣(服饰),说的是客家话(方言),唱的是客家歌(茶歌),跳的是客家舞(表演),从而伴随客家人劳动生息,代代相传。它是江西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被田汉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近年,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冠以“客家艺术中最绚丽的一朵奇葩”、“客家艺术一枝花”的称号,时常活跃在在江西及周边省市的剧院、庙宇、宗祠、乡间上演,为客家人乃至世人所瞩目。
  赣南采茶戏的语汇非常丰富,基本动作有500种之多,角色行当也异彩纷呈。俗话说“无丑不成戏”,丑角这个个性鲜明的舞台形象在赣南采茶戏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整个戏剧中添加戏剧性,使戏剧更加生动化,活性化。
  一、丑角的艺术特点
  丑角在赣南采茶戏起中心地位,贯穿于整个剧目与其服饰,动作、化妆及配乐是密不可分的。丑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丑行俊扮”,称为“正丑”;一是“丑行丑扮”,称为“反丑”。
  1.正丑的艺术特点
  正丑主要是劳动人民中的青壮年男子。他们具有勤劳朴实、爽朗大方、乐观风趣和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正丑的服饰多为头戴黑绒扇形球顶帽(飘带为蓝绸),和尚领对襟上衣,颜色不拘,但双袖从上臂起都是白色,右袖扎口,左袖水袖约长66厘米,领口镶多色花边,腰系百褶白短裙,红色灯笼裤,布制草鞋,白布鞋面缝黑布条,鞋前缀红绒球。也即文献中记载的“头戴‘一把抓(罗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下穿‘灯笼裤’,右手舞‘扇子花’,左手甩‘长袖筒’”。
  丑角多以表演“矮子步”、“扇子花”为主。民间艺诀对“矮子步”有着极其形象的比喻:“老虎头,鲤鱼腰,双手柔如月,下身轻飘飘,腰腹紧稳住,膝头定三桩”。要求走“矮子步”时,头要有神,腰要丰韵,手要柔和,脚步轻盈,方显特色和美感。舞蹈多以扇子、单水袖为主要道具,采用高桩、中桩的表演形式,构成瞬息多变的身韵美。演员在表演时载歌载舞,高矮步法相结合,节奏明快,轻松活泼,颇具特色。
  2.反丑的艺术特点
  反丑,多表现一些烟鬼赌徒、流氓地痞、浪荡公子等,脸谱抹白鼻子,步法和扇子花的动作与“正丑”表演大同小异。因人物性格等方面差异,在此基础上有所变化。常以一些生动、含蓄、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动作,互相揭露或自我嘲弄。其表演常模拟一些动物形象如:“猴子洗脸”、“猴子撒尿”、“蜻蜓点水”、“懒猫抓痒”、“鸡公啄米”、“画眉跳架”、“狗牯摆尾”、“乌龟爬沙”等。要求“蛤蟆腿,狗牯尾,三节腰,筲箕背,画眉跳架,贼手侧脚侧背,紧走紧跪,矮步相随”。这些动作皆来源于劳动生活,十分独特。动物模拟是丑角表演取得滑稽效果的重要手段,由于这些动作已经规范美化,观众看起来并不难看,而是觉得滑稽,不但不会影响艺术的真实性,而且还会使艺术形象更加具有感染力。贵在噱而不俗,丑中见美。
  反丑常常头戴罗帽“俗称一把抓”,多为黑缎制成,和尚领大襟上衣,多为淡色,领口为白色,双从肘部起为白色,右袖扎口,左袖为水袖,约长66厘米,灯笼裤,多为黄或白色;足蹬便鞋。
  二、丑角的舞台表演及音乐特点
  赣南采茶戏中丑角演员在舞台上以唱、做、念、舞等多种艺术手段,展示出与其它行当截然不同的神情、韵味、风格和风采。丑角演员在创作角色时,手、眼、身、法、步各有多种程式,扇子、单水袖也各有多种技法,灵活运用这些程式化的舞蹈语汇,以突出人物性格、年龄、身份上的特点,通过外形加以表现,内外交融,得心应手,为塑造形象服务。
  丑角的脸谱很有个性。通常戏曲舞台上丑角的脸上都有一个白色“豆腐块”,观众一看见这块“豆腐块”就知道这个演员是丑角。传说当年的唐玄宗唐明皇是个超级票友,他不仅创立了“梨园”戏班,还经常客串演戏,而且应工丑角。因皇帝的身份,演戏有诸多不便,为此皇帝特意在脸上挂一块白玉,久而久之,丑角的脸上就留下了一块白,这就是我们今天戏曲舞台上丑角所画脸谱中的白色“豆腐块”。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在长期的戏曲发展史上,丑角的化妆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行为的不同和差异,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脸谱,如腰子型粉脸、圆形粉脸、枣核型粉脸、筝型粉脸、元宝型粉脸、丑老脸、丑破脸以及碎脸、揉脸和象形脸等。其中最典型的是方巾丑,脸部中央用**勾画一幅“豆腐块’型的**脸。
  丑角上场音乐多用梆子及锣的急奏及梆子打节拍“奇当当奇当奇当奇当恩当当”中间加钗进行,幽默的气息霎时便充斥全场。说白时多用梆子,勾筒及锣,节奏缓急根据说白台词及表演的动作而定,如《钓�》中的刘二入场,说白音乐把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寻花问柳的浪荡公子,刻画得惟妙惟肖。
  丑角在演唱的技巧上,着重于唱腔的起承转合,勾、挑、滑、抹,谐趣花俏,声情并茂,使唱腔极富跳跃性与谐趣性。在丑角滑稽形象的要求下,以及在唱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符合丑角性格的、具有个人独特的平易性和滑稽性的唱念风格。正丑一般以《牡丹调(二)》、《牡丹调(三)》、《上山调》、《三句板》、《喂是喂》为主要唱腔,其风格特点为开朗风趣、高亢明亮。而诙谐滑稽的《芒冬调子》、《茶童打店》、《南山担水》、《行情调》、《工尺调》则是反丑的音乐形象。
  三、丑角在戏剧中的作用
  “丑角”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出现。楚国的宫廷杂剧滑稽演员优孟扮演的人物“丑角”戏味很浓、滑稽逗人、栩栩如生、形象酷似人物原型。他扮演已故戏曲中的“丑角”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朵绮丽、绚烂、含刺的鲜花。千百年来,它以顽强的生命力,活跃于戏曲舞台,以丑角为主人公的喜剧剧目不断出现,无丑不成戏,丑角行当在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以丑角为中心的布局结构,是赣南采茶戏最具特色的地方和精华所在,故有“三角成剧,小丑当家”之称。如《钓拐》中的主人公是黄四妹,但小丑刘二却成了该剧的结构中心。由于刘二要娶四妹做“三小”,黄四妹才约心上人田七郎到冷水坑相会,为了避开众人耳目,她才找三嫂作伴同行,田七郎也才以借钓拐为名去赴约……这样,全剧四个人物分散的动作便围绕着刘二要娶四妹这个中心动作组织起来了。再如被称为赣南采茶戏“四大金刚”的《上广东》的阿哥、《四姐反情》的四哥哥、《卖杂货》的王茂生、《大劝夫》的丈夫,都是居于全剧结构中心的丑角,同样起着“小丑当家”的重要地位。“丑”是赣南采茶戏乃至中国戏曲中的一个重要行当。
  丑角演员在创作角色时,手、眼、身、法、步各有多种程式,扇子、单水袖也各有多种技法,灵活运用这些程式化的舞蹈语汇,以突出人物性格、年龄、身份上的特点,通过外形加以表现,内外交融,得心应手,为塑造形象服务。如大型传统戏《茶童戏主》第二场《搭船巧遇》片段的财主朝奉为九龙茶山赋“诗”一首:“远看一座山,近看山一座;远近一起看,还是一座山”。虽然看上去只有几句,但由此看出朝奉是一位没有文化的土财主,同时又达到了很好的喜剧效果,把剧目中的丑角活性化,生动形象化,使戏剧以丑为中心,扩展到其他角色,使戏剧在人物对比中展现出生活化,纯朴而又不失幽默感。
  四、结语
  戏剧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丑态比比皆是,那些畸形的、怪异的、不完整的、总之令人心情和视觉、听觉不愉快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视为丑的。而舞台上的丑却是超越了生活中审美的浅显层面,舞台上的丑角用各种表演手段,把丑活生生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使生活中的反面的令人厌恶的“丑”有了典型形象,达到对此类形象的否定,从而转化成美的形象。这个过程中,现实生活中的丑,正是由于有了表演者的审美评价和价值判断,在舞台表演中转化成了艺术的美,才使其具有以丑演美、以丑演善的独特的艺术品格和审美价值,才使得美与丑在长久的对立中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参考文献:
  [1]江西赣州地区戏曲志[M].赣州:赣南人民出版社,1991.
  [2]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第九卷(第五期)[J].赣南师范学院,2008.
  [3]曾泽昌,曾庆池.赣南客家采茶戏剧作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42.
  [4]赣南采茶戏表演艺术[M].赣南行署文教处.1962.
  [5]赣南采茶剧团.赣南采茶戏音乐[M].赣州:赣南人民出版社,1959.
  [6]中国戏曲志福建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福建卷)[M].198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