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当代教育的主流――人格培养] 九型人格测试
 

[当代教育的主流――人格培养] 九型人格测试

发布时间:2019-01-16 04:09:21 影响了:

  [摘要]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研究重心已经从“智力开发”转向“思想道德的培养”。我国目前教改的潮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加特长的新型人材。如何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当代教育的焦点课题之一。笔者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去努力。
  [关键词]青少年身心健康 人格培养 意志品质
  
  目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研究重心已经从“智力开发”转向“思想道德的培养”。我国目前教改的潮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加特长的新型人材。如何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当代教育的焦点课题之一。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亦是指其健康心理形成的五个要素―责任感、道德品质、意志品质、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与外界社会发展的完美结合。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努力。
  
  一、培养孩子高度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义务,以及与之相应的自觉态度,是个人以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的体现为主要对象的一种自我感受,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和内心体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学校育人系统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应该着力营造以责任感为标志的学术文化,保证责任感形成的规章制度。如确立学生值日、打扫校园、教室、爱护花草等制度。劳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通过劳动为校园的美化尽责,让每一个学生自己能体验到为校园洒过汗水的喜悦,对破坏花草,乱扔纸屑的现象产生厌恶感,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懂得:有关集体荣誉的事都与自己有关,人人都有责任。另外,我们认为还可以通过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和教育,给孩子尽责的机会,如自己上学,动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孝敬长辈,上街搞清洁卫生,参加环保宣传等活动,使孩子们在反复实践负责的行为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国家、关心社会,从而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的优劣是人格高尚与否的重要标志。中学时期是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不夸大、不自卑、不自负,应该自信自重、乐观进取,寻求自我肯定,激励自我,超越自我。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教育认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而且对人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我们教师要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比如,我们向学生讲到维护集体利益的行为时,在讲维护集体利益的必要性的同时,又用富于情感的语言感染学生,运用带情感色彩的赞扬,使学生意识到这种行为给集体和个人带来的荣誉,产生自豪、羡慕、向往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反之,当学生表现出某些自私利已的情绪时,可引导他们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从正面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从小有为集体服务的思想。总之,我们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使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养成新时代的文明举止,树立刻苦、踏实、严谨的学习作风和生活作风,让学生运用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也就自然形成了。
  
  三、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在实现预定目的时对自己克服困难的活动和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是人能动作用的表现,它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着维持和调节的作用。良好的意志品质表现为:能认识自己行动的意义,有明确的,善于在复杂的情境中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在行动中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自制性,为实现既定目标表现不屈不挠的坚韧性。可是,现在的学生能有以上表现的太少了,我见到的是大多数孩子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容易产生消极气馁情绪,这对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意志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心理现象,学校是培养训练一个人的意志的主要场所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他们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激发良好意志的产生,并随机引用教学内容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典型例子调节学生的意志行为,加以推动学生意志的坚韧性的形成。在生活中,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他们学会微笑着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失败的时候不气馁,怨恨、自责、消沉,而是保持冷静的头脑,变痛苦为压力,变压力为动力,跌到了再爬起来,继续努力,勇往直前,培养锻炼他们知难而进,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四、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近两年,学生**、校园暴力的事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就是心理素质发展不良,这些孩子往往会在困难、挫折中哭泣、闹情绪,甚至离家出走,杀人报复,自我毁灭等不正常的行为。相反,健康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具有从事活动的激情、热情、意志和积极进取的主体精神;能承受挫折、不怕风险、心胸豁达、富有合作的精神。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对学生实施科学的心理教育,创建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还应该充分依靠社会力量,举办心理咨询活动,聘请心理保健医生为学生进行引导、疏通,特别对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还可以开展法制教育的活动,为学生宣讲普及法制教育,宣读青少年保护法等,以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五、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我们肩负着培养真善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现在我们教育的对象正是21世纪的接班人,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他们自身人格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知识经济需要创造性的人才,需要创新精神,需要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思维。现在的学生在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愿意独立思考,又富于想象,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的见解,乐于去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在思维方面表现出更好的创造性。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必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给他们广阔的驰骋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思考习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善于思考的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总之,健康的身心能使人走向成功,使人的生命发出璀璨的光芒,我们要帮助学生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们将来在各自的生存领域里能够主动地、积极地调节自我,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们深深地意识到作为跨世纪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这一重任。因此,在平时教育工作中,我们要细心去呵护学生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陆士桢.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格的培养.幼教网,2008-7-7.
  [2]孙宏艳.良好的习惯是构成健康人格的基础―访本课题组长张梅玲研究员.200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