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唐国安:情系清华,爱校如家的“守业”校长:唐国安简介
 

唐国安:情系清华,爱校如家的“守业”校长:唐国安简介

发布时间:2019-01-25 04:52:35 影响了: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是一所蜚声海内外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清华学堂也广为人知,但清华学堂的创办人之一,“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时的首任校长唐国安却少有人知。他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摒弃了科举时代的旧弊,使清华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新式学校之一,并为清华大学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国安在任期间,认真负责、忠于职守,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留学生。在清华大学校史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他也因此跻身于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之列。
  
  
  唐国安,字国禄,号介臣,1858年9月27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唐家镇。幼时在家乡读私塾;1871年,容闳极力倡导政府选派幼童赴洋留学,唐国安受人推荐也位列其中。唐国安于1873年考取清廷第二批官费留学生,时年14岁,分派在新不列颠中学就读,1880年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唐国安好学上进,几乎每次考试都名列全班前茅。由于他家境一般,因此他在美求学时,经常把官府拨给的零用钱寄给家中父母,博得了乡人的广泛赞誉。不久清廷以“洋化”为由撤回了全部留美学生,唐国安也因此被迫中断学业回国。
  在此后长达20多年的日子里,唐国安既当过小职员,也曾自谋职业。他先在唐廷枢主理的开平矿务局任工程师,后在上海圣约翰书院讲学。期间他曾发表了《留美学生始末记》,抨击世俗对留学生的偏见,后来一度担任《南方报》、《环球中国学生报》主笔。当时他的交游十分广泛,曾是环球中国学生会、上海北京青年会、北京天足会等组织的活跃分子。
  1909年起,唐国安开始掌管选拔留美学生的工作,后又组织创建清华学校并亲任校长。1913年8月21日,唐国安正式向外交部呈文,辞去校长一职,荐举周诒春为校长。第二天,唐国安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55岁。
  
  严把选考关口 为国造就真才
  
  1908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退还部分庚子赔款,资助中国派出留学生”的议案,并立即与清廷谈判并制定了实施办法:一、从1909年起,中国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到美国各大专院校深造;二、创设清华学堂,作为中国学生赴美前的预科学校;三、在华盛顿设立“游美学生监督处”。清廷接受了这些条件,特派唐绍仪专使赴美致谢,并与美国商定了具体措施。1909年4月,清廷在京设立了“游美学务处”,在美国设立办事机构“游美学生监督处”。由于时任外务部主事的唐国安曾经留学美国,又担任过教职,所以被任命为会办。
  1909年,“游美学务处”组织挑选第一批留美学生,考试科目和拟题大部分出自唐国安之手。原定在各省选送来的600名考生中录取100名,唐国安严格把关宁少勿滥,只录取了47名,一些官僚贵族以名额空缺为由,想把自己的子弟塞进留美名单中,唐国安严加拒绝。人员选定后,这47名正式录取的学生由唐国安亲自带往美国。这批留学生是继容闳之后的又一批赴美官费留学生。1910年,清廷正式任命唐国安为外务部考工司主事,唐国安上任后就亲自主持了1910年、1911年两次挑选留学生的考试。这些留学生大都在美学业优异,表现突出。毕业后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杰出科学家竺可桢、国学大师胡适、语言大师赵元任和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代部长的唐悦良等,无不称自己是唐国安的弟子,故后人对唐国安有“容闳第二”的称谓。
  
  创建清华学校 振兴留学教育
  
  然而,“游美学务处”在当时只不过是一个考试机构。由于考试难度大,许多应考者都有畏难之叹,当时各省政要为培养本省人才都希望选送者能赴美,结果常常令人失望,于是各省均独自选派学子出国,不愿选派生员来京考试。因此,“游美学务处”只组织了三次考试后便出现了生源短缺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1911年2月,“游美学务部”将“游美肆业馆”正式定名为“清华学堂”,实行总办制,唐国安任会办。至此,清华学堂已不仅是行政考试机构,实际具备了学校的功能。它的培养目标是为美国输送合格的留学生,实质是一所留学预备学校。1912年4月,当时的北京政府外交部将“游美学务部”取消,将其所有职权全部划归“清华学堂”接管,任命唐国安为正监督。1912年5月,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并实行校长负责制,唐国安被任命为校长。随后,唐国安推举留美硕士毕业生周诒春为副校长。
  上任后,唐国安对学校进行了全面整肃:整顿校务和教学秩序;制定学制和课程;将原来校址面积从370亩扩展到480亩;又聘请了一些外籍教师,使教师人数从30人增至50多人;还开设了体育课程;把学制定为8年,分中高两个阶段,每段4年;在北京和上海设立招生处,在全国范围内招生,高等段的毕业生相当于美国大学一二年级的水平,凡从清华学校输送的留学生,即可直接进入美国大学三年级就读,一至两年便可取得学位。因此当英国大哲学家罗素作客该校时,把清华形容为“美国移来的大学”。清华学校后来升格为清华大学,是与唐国安在筹建、发展时期所奠定的坚实基础分不开的。正如唐国安所说,他为办好这所学校付出了全部的精力,不仅为了学校办学的款项而东奔西走,还整日操劳于清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倡导“通才教育” 完善教学体制
  
  “通才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实践是唐国安教育思想的完美表达。他所谓的 “通才教育”是近代西方大学普遍实行的教育方针,提倡学生广泛涉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即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上,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而不是“贵乎专技之长”。目的是使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专业工作,又能适应复杂社会生活的需要。
  
  在“通才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唐国安还提出“德、智、体、美、群”五育并举,和谐发展的思想。此外,他尤为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提倡培养“健全人格之人”。本着培育通才的教育理念,又征得了大多数同事的支持,唐国安对清华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改革后的课程在内容上实现了基础性和广泛性、科学性和人文性、教育性和实用性的珠联璧合,为清华毕业生建构了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他以近代西方大学实施通才教育的途径为借鉴,提出实施通才教育的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延缓分院系的年限,二是在第一年增加通才教育的课程。
  于是自1913年起,清华大学评议会根据“通才教育”的原则,在文理法三院实行大一不分系的办法,规定了“大一共同必修课”。其内容包括:国文、英文、通史(在本国通史和西洋通史中任选一门),此外在逻辑、高级算学、微积分中任选一门。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唐国安意在使学生在自然、社会和人文学科等各方面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学习工具,为第二年的专业选择做好准备。在唐国安这种高瞻远瞩的教育观引领下,在清华学人扎扎实实努力实践的基础上,清华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并培养出一代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