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文人故乡在诗中_原创诗:故乡文/陈曦之
 

文人故乡在诗中_原创诗:故乡文/陈曦之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7:07 影响了:

  故乡是诗的灵魂,是灵魂永远的皈依。真正的诗魂是以命相抵押的,真正的诗歌是以泪作墨泼洒出来的。   一、身在贬谪地,含悲念旧国   贬谪是不幸之事,但是文人的贬谪,却成就了诗歌的另一种繁荣――贬谪诗,中国古代诗坛词苑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公元805年八月,永贞革新匆匆谢幕,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迫害,柳宗元也未幸免,一贬再贬,三贬为柳州刺史。离群索居的柳宗元在刺史任上,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一个秋日,他与好友一同登山望景,本“登高欲自舒”,不料“弥使远念来”。(柳宗元《湘口馆》)诗人触景伤怀,于是写下了七言绝句《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唐时柳州地处岭南,岭树重遮,瘴气袭人。“尖山似剑割愁肠”,如果不是身遭不幸,被贬蛮荒,绝不会触景惊心。似剑�的尖山,在萧瑟的秋季里,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的逐客来说,确是觉得有如利剑在绞割自己的愁肠。贬来“百越文身地”的柳宗元此时是多么希望能看见京华的亲故,哪怕他们一句宽慰的话,也能抚慰自己受伤的心。可身在贬所,“望故乡”而不能归,听乡音而不得,于是诗人的情感化成了“悲歌”,化作不朽的思乡之句“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诗人希望能有一个变身法,将一身变化作千万个身,以便在峰头回望故乡。
  二、黯乡魂,追旅思
  古代文人经常离家赴远,多则一年半载。加之当时交通不便,旅途的艰辛、客居的孤独,自然会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赵嘏年轻时四处游历,留寓长安多年,陪接卿相,出入馆阁,但一生“卑宦颇不如意”(《唐才子传》元・辛文房)。他与杜牧友善,其诗《长安晚秋》中“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句,杜牧尤为激赏,称其为“赵倚楼”。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诗中所绘之景虽然与故乡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客居异地那拂晓凄凉的云物,几点残星,半开的紫菊,凋零的红莲,没有一景不凄凉;那哀怨的长笛,南归的雁阵,美味的鲈鱼,没有一物不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对晚秋季节的“临摹”,传递和表达的是因思乡而导致的黯然神伤。长安虽为京城,但当时的诗人毕竟仕宦不如意,于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愈加令人伤感和凄切。
  赵嘏在世四十余载,据说写此诗已过而立,仕途不如意对于文人来说是悲伤之事,所以这时候的诗人不禁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京城,所为何来!但诗人寓居的京城长安距离家乡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千里之遥,所以诗人只能在诗中品尝家乡的鲈鱼了。
  三、万方多难,家书万金
  自古有言“国家不幸诗家幸”。对唐王朝而言,最大的不幸要数安史之乱了。大诗人杜甫生不逢时,正生活在安史祸乱之际。唐肃宗759年秋,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山东、河南(诗人的家乡)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避乱秦州(今甘肃天水),他的几个弟弟因战事分散,音信不通,强烈的忧虑和思念困扰着他。《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鼓”与“未休兵”表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阻隔,音信杳无,战争让诗人弟兄离散,摧毁了诗人的家园,却摧灭不了诗人的家园之思,本来家书平时就“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繁。但诗人还是常常“寄书”,希望这一封家书能够侥幸“寄达”,以表达对兄弟的关切,对故乡的思念。
  战争的硝烟弥漫了家园,也遮掩了家乡的月亮,然而秦州(诗人当时避难之地)的月亮不如家乡的月亮明亮啊,因为“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战争是残酷的,诗人不能回到故乡,于是只好在避乱之地看看从家乡升起的月亮,在诗中见见故乡。难怪白居易说“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四、功名马上取,故乡酒中醉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在《从军行》中直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翻开古代典籍,流露这种建功立业愿望的文人和作品不在少数。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宋仁宗1040年,范仲淹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目睹治所战后城寨焚掠殆尽的破败景象,感慨油然而生,于是豪放词的先驱之作《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迎着猎猎的朔风诞生在黄土高坡上。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的秋风使边镇呈现出不同于内地的凄凉:千山万嶂中号角声声不断,残阳落日下孤烟缓缓升起,羌笛悠悠,寒霜铺地,一座孤城突兀地嵌在边塞。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不知是景生情还是情生景,征人当然也包括词人见之闻之,又怎能不百感交集?而此时大雁开始南归,虽然北雁南飞是生物迁徙表现,但“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故乡不得去只好饮一杯浊酒,借酒麻醉自己的乡愁。
  古人曾说:“人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但是立德太难;于是立功便成为个人奋斗的首选。范仲淹也不例外。看到“雁去无留意”虽然思归,但是“燕然未勒”啊!而此时的范仲淹是否在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于是归乡和立功不可调和而又不得不调和在一起,诗人彻夜未眠,徘徊于庭。立功而不能的“白发”早生,思归而不得的“乡泪”四溢。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故乡,这个忧伤的字眼,已经远远不只是一个情感的依托,而是一条打满结的绳索,挥之不去斩之不断,深深地勒进文人的生命里。文人抒发情怀的方法又往往只有一支笔,于是文人的故乡只好在诗中再现,在诗中回到故乡。现在这些诗人已经沉入了文学史,但他们诗的故乡却永远浮现在后人的灵魂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