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物体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体运动的方式有哪些
 

【《物体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体运动的方式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1-26 03:51:35 影响了:

  教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2课      教材分析      《物体运动的方式》的教学是在学生对运动有了基本了解,认识了运动相对性的基础上,对物体运动的方式及其特点进行集中研究,并将它们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并以集合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而形象、具体地表示物体的各种运动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操作、观察、讨论、体验成功的快乐。随后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将对物体运动的方式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由运动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延伸到自然界中许多事物的相互联系,从而帮助全体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设计思路
  
  教学本课主要是通过让木块、风车、易拉罐、钢尺、橡皮筋、秋千等运动起来,指导学生从总体上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等,引导他们对物体运动的方式及其特点进行研究,使他们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的特点,并能够通过观察及实践活动对各类运动方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来。并通过研究让学生了解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着几种简单的运动,从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明白物体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五种运动方式,并能用图示法表示五种运动的特点。
  
  2 学会用图示法表示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 掌握几种运动方式的运动特点和异同点。
  
  4 培养观察能力。
  
  5 培养合作交流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
  
  木块、纸风车、单摆装置、易拉罐、钢尺、橡皮筋(每组一个)、录音机、磁带、学生自备各种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平时走路,行驶着的汽车车轮,小时候玩过的荡秋千,课间玩的掷飞盘等等,这些运动方式一样吗?你们想深入了解它们各是什么方式的运动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几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
  学生小组交流一会。
  师:马上我们就要研究了,你们觉得在研究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等等。
  [设计意图:“动手之前先动脑”,思考成熟了,方向和目的也就明确了,只要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学生们这样――思索着有准备地去探究,学生们的科学探究才更有效。]
  
  二 研究移动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操作,其他同学观察,一人记录。
  要求:将有标记的木块从桌子一端移到另一端,观察木块上两个红点的相对位置有什么变化。
  从桌面上提起有标记的木块,观察两个红点相对位置的变化情况。
  斜提起木块或沿着黑板边缘,使木块做圆周运动,观察两个红点相对位置的变化情况。
  
  2 交流记录结果。
  
  3 师:我们给这种运动起个什么名字呢?(移动、挪动、平动)
  师:根据刚才观察,你们明白了什么?(两个红点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叫它移动。
  师:怎样用图示法既简单又能表达清楚移动的特点?
  (板书)
  [设计意图:木块相对于桌子来讲是运动的,学生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往往主要把关注点放在这个方面。引导学生观察一个面上的两个红点的相对位置是否改变是寻找到“移动”的特点的关键,所以通过提问,在演示过程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方面来。在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在移动过程中运动物体一个面上的两个点并没有随着物体位置的变化而改变时,老师继续让木块在水平、垂直、倾斜等不同方向运动起来,凸现“移动”的本质特点,清晰学生们的模糊认识,让学生真正了解“移动”这一运动方式极其特点]
  
  三 研究转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人吹风车,其他人观察风车中心和叶片上的红点在风车运动时有什么特点,一人记录。
  师:大家刚才吹风车使风车发生运动,并且作了细致的观察。像风车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转动)转动又有什么/特点?板书。
  同桌互相说说移动与转动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转动”的运动特点比较明显,只要抓住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就可以比较清晰地理解转动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了。“转动”和“移动”是研究“滚动”的基础,所以在认识了两种比较简单的运动方式之后比较一下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显得非常有必要,这是本节课后续研究的一个基础和铺垫。]
  
  四、研究滚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滚动易拉罐,其他人观察易拉罐底面中心和边缘红点有什么特点,一人记录。
  学生汇报记录结果:易拉罐边缘上的红点围绕中心点作圆周运动,中心点同时还向前移动。
  师:我们刚才观察到的这种运动方式就叫滚动。(板书)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移动,转动、滚动三种运动方式。你们能用集合的形式表示这三种运动方式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滚动=移动+转动。
  
  五、研究振动
  
  根据下面的要求,学生完成以下操作。(同桌合作完成)
  说明:安全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树立安全的意识。在玩钢锯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注意安全,实验时用力不要过猛,且要小心手指不要在锯齿上摩擦。
  
  1 用一只手将钢锯一端按在桌上,用另一只手弹拨钢锯露出桌面的一端,观察钢锯顶端的红色标记。这种运动的特点用图表示为:
  
  2 (同桌合作完成)一人用两手架住皮筋,同桌用手弹拨皮筋,观察皮筋中间的红色标记。观察到的运动方式用图表示为:
  师:像钢锯条、皮筋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叫它振动,它有两个运动方向。
  
  六 研究摆动
  
  
  师生共同完成以下操作。
  教师出示荡秋千的实物模型图,让“人”荡起来,同时观察它的运动特点;再让“人”做圆周运动,观察特点。如图示:
  师:像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摆动。摆动既有振动的特点。也有转动的特点。
  根据转动、摆动、振动的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用集合形式可表示为: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操作、观察、分析,我们明白了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几种运动方式的特点。而且我们了解到,各种运动方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七 拓展练习
  
  学生感受各种运动方式的相互联系和特点。
  
  1 说说行驶的火车有哪几种运动方式?掷飞盘呢?直升飞机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一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这几种运动方式特点的认识;二是向学生暗示物体的运动方式并不是单一的,认识运动方式之间的联系,从而由物体运动方式的相互联系延伸到自然界中许多事物的相互联系。]
  
  2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还了解到哪些物体的运动是通过移动+转动、转动+摆动、移动+振动的方式完成的。
  
  3 活动身体:其实我们的身体也能做出很多运动来,下面我们就跟着音乐活动一下身体,尝试我们的身体能做出几种运动方式。
  (插入歌曲《健康歌》,学生自由活动身体做出各种运动)
  学生汇报自己做出的各种运动方式。
  身体在前后移动,也在转动,手臂在摆动……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运动方式,你们发现了很多,可是研究只局限于课堂内,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在运动着,希望小朋友在课外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科学学习是一个充满发现、充满乐趣的过程。课前有目的地布置科学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中的多种资源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可以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另外,合作学习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与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