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紧张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_中学生焦虑的成因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紧张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_中学生焦虑的成因

发布时间:2019-01-26 03:51:35 影响了:

  经历过声乐表演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站在舞台上望着台下涌动的人群,心狂跳不止,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仿佛堵在那里,以至喉咙发不出声音。这种紧张的心理使歌唱大打折扣,发挥不出自己正常的声乐水平。这种现象在声乐教学课堂上也普遍存在。一些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歌唱任务时,有一种慌张、忙乱、失调等紧张心理反应。这种负面的心理机制使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音乐思维,导致其音乐活动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展。因此,分析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紧张心理成因,对排除学习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开发音乐潜能,促进音乐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学生紧张心理成因分析
  
  (一)内在因素
  
  1.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耐心、恒心、信心,在心理上导致紧张情绪产生
  声乐艺术是高级的心理活动,需要学习者在不断的训练和体验中寻求一种更加完善、更为科学的声乐方法,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完善、以达到尽善尽美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具备耐心、恒心和信心。声乐的基础训练并无速成的诀窍,技术、技巧只有在实践中反复去感觉才能达到理解并进而掌握。有的学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失去了耐心。声乐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不但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还要有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而有的学生缺乏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长期的、艰苦的学习和训练。在这“三心”中,最重要的是对声乐的信心。人的一切发声现象,也是人的心理器官,即人脑活动的结果。因此,在歌唱时必须情绪饱满、精神集中、充满激情。在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唱得不好,对自己的演唱没有信心,不愿去练,不敢去练,甚至发展到张嘴就会紧张地发不出一点声音,难过得泪水涟涟,从此在心理上更加剧了紧张的情绪,更加排斥声乐学习。
  
  2.声乐的方法、技巧方面处理不当,在生理上导致紧张情绪产生
  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气息,就要借鉴研究人体肌肉运动规律的办法来解决如何运气这个问题;关于舌根靠后的理论,就要仔细研究一下口腔的构造;还有声音的通畅和眉心的小亮点,以及笑肌抬起、大牙开关等问题。如果学生没有牢固的训练基础,不能科学地掌握和运用,或者只关注于方法的展现而忽略歌曲情感的进发,就会造成一系列知识的混乱。于是在歌唱时,气息不畅、喉头紧张、身体僵硬、腹肌无力等生理不适等问题,必定导致紧张情绪的产生。
  
  (二)外在因素
  
  1.教师过于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忽略唱的主导地位,造成实践、体验脱节
  在新歌曲授课中,过分强调曲式、调式的讲解,多媒体的运用,将艺术教学简单地变成了音乐知识的记忆课;过分强调对歌词的思想内涵的分析,进一步的创编,又将艺术课变成了语文课;着重介绍作曲家的生平,歌曲创作年代、背景、相关联的事件,把课堂变成了历史讲台。而恰恰忽略了“唱”在一节歌曲教授课中的主导地位,于是在剩下的十多分钟里大家齐唱,个别好同学唱,凡是紧张的、唱不出声的、走调的学生就休息休息吧。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在教师正确指导下歌唱,体会不到声乐带给身心的愉悦情感。慢慢地会发展到不会唱、不想唱、不敢唱。教师不得当的教学设计让非音乐性的内容或泛音乐性的教学内容充斥课堂,从而泯灭了声乐艺术的学科特点,不但声乐的美育功能不能实现,还会使学生音乐体验缺失,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歌唱时产生排斥、紧张的心理。
  
  2.教师不恰当的评价标准导致紧张的心理情绪产生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用单一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具有不同音乐认知能力的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常常是有些学生将更多注意力指向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结果,从而导致紧张心理的产生。例如:把歌唱作为对一名学生音乐能力的主要评价标准,认为歌曲唱得悠扬动听,这名学生的音乐能力就强,反之就不是音乐的可塑之材。在歌唱实践中,教师听到不符合歌唱标准的声音,常常流露出责怪、不满的情绪和不屑一顾的表情,有的还能说出“真没听过这种声音”、“走音了,跑调到八姨妈家了”等等不适当的话。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和关心,不尊重学生,采用不恰当的评价方式给部分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紧张的心理情绪。
  
  二、化解声乐学习中紧张心理的对策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而积极的归因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归因方式。归因理论指出:“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不可控的原因(如能力差、任务难等)将缺乏自信心,若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因素(如缺少能力)将增加对行为结果的消极因素。相反,把成功归于稳定因素(如能力)、失败归于变化因素(如运气)更能增加成功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因此最好把失败归于自己可以控制的、不稳定的、内部的原因,如努力程度、知识掌握不牢固等,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学习行为。”有些学生在声乐学习中遇到挫折和失败,就会对自己的音乐能力产生怀疑,觉得自己音乐能力差或课程太难,从而自信心下降,这是由于没有树立良好的归因方式。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不妨采取以下策略:①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②不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③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造成的;④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⑤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归因训练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改善心理品质,消除不良的自我概念。
  
  (2)强化学生对挫折的归因能力。利用负面的强化方法,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消除不良情绪。例如针对某学生进行声乐学习时担心唱不好、怕丢脸、不敢表现的心理,教师就可以多给他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经受“挫折”考验,并使他相信在学习中尝试“挫折”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从而使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改善心理品质。
  
  2.重视榜样作用,加强成功感体验
  由教师示范正确行为或以某一位同学正确行为作榜样,以供需要矫正心理障碍的学生模仿学习。对于有波动、依赖心理的学生来说,因其自我调控能力不强,情绪不稳定,需要正确的示范作为参照成为稳定情绪的向导。在声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某位同学是如何镇定、独立地完成声乐练习以提供学生模仿。学生总是上进的,发现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稍有一点进步,就加以适当的鼓励和赞美,来肯定巩固他们取得的一点成绩,使其他有紧张心理的学生以此作为参照,让他们明白镇定、平静的心理才是学习必备的心理素质。
  
  3.帮助学生正确运用发声方法,充分表达歌曲情感,保持积极的歌唱状态
  这三点是相互依托、缺一不可的。有好的发声方法可以使演唱者感情表达更顺畅,而情感的投入又使演唱者具有一种积极的歌唱状态,好的精神状态反过来又促使演唱者的方法运用更 加自如。声乐需要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但要提醒学生在发声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地固守,成为它的奴隶。倡导学生要做它的主人,正确地去运用它,让它为我们的歌唱服务。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把心静下来,从第一支练习曲开始就要充满感情地去演唱,体会音乐带来的美感,为美的歌声而愉悦陶醉;同时结合科学的发声技巧,使整个人都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之中,也就建立了正确的歌唱心理,紧张的情绪会自然消除。
  
  4.善于运用多重的评价标准
  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每一个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所谓差异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是指人们之间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如兴趣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声乐教学中,学生音乐认知的方式、兴趣有所不同,因此得出的学习经验也不同。个体的吸收与反应能力有快有慢,理解与记忆能力有强有弱,表达与创造能力有高有低。所以教师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以同样的速度取得一样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多重的评价标准。评价应该涉及个体获得音乐能力的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个体音乐能力和教学内容适应程度、个体的心理素质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反应等等。最值得强调的是教学评价应该多给予学生正面的激励和鼓励,特别是心理暗示。暗示指在无对抗态度条件下,用含蓄间接或不明显的方式向学生发出某种信息。学生感知信息后顺从地产生心理和行为的附和,产生和暗示者期望相一致的结果。在声乐教学中可以用眼神、表情、姿势、动作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使学生的心理或行为得到调整。学生在开始演唱前,教师给予一个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唱完时,对他点头或报以赞许的一笑。这种暗示能在无形中表达教师热爱学生的信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总之教师要随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使学生获得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奖励需要,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消除自卑、紧张的消极心理因素。
  紧张心理作为一种主观态度,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外界刺激物是个体产生情绪的源泉和内容,如果外界刺激物能满足个体的主观需求,个体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绪。反之,如果个体的主观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紧张的情绪。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和心理品质的个别差异,探究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形成和发展规律,使教育过程、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收到良好的声乐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