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拓展写作思维新思路]拓展思维训练
 

[拓展写作思维新思路]拓展思维训练

发布时间:2019-01-27 04:20:05 影响了:

  内容摘要:“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现实主义代表诗人白居易告诉我们,文章是为国为民为事而作,是对现实社会的关注。然而,当下中学生们“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导致他们写作思路狭窄,文章陈旧、呆板、单调。本文试图从“让作文题目与现实社会接近些,再接近些”和“培养学生养成读报、写报习惯”两个方面阐述如何拓展写作思维。
  关键词:写作思维 社会热点 读报
  
  为什么学生的作文只是“故纸堆里寻旧货”,无感而发的文字游戏?为什么学生的作文都成了暮气十足的历史回忆录,满纸颠来倒去的屈原、苏轼、李白等人的生平事迹?为什么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无穷变化的大千世界却没有出现在学生的笔下?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以载道”,隔着历史的绵长岁月,古人依然在向我们呼喊着:文章不仅仅只是个人世界里的风花雪夜、离愁别恨,而应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所不包;文章不仅仅是远离现实社会的隔岸观火、隔靴搔痒、无病呻吟,而应该为国为民为事而思而著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针砭时弊,月旦社会;因此,钻在象牙塔研读课本的中学生们,应该跳出家庭学校的“圈养”,真正回归现实,融入社会,倾听时代的足音,把握时代的脉搏,真正用心去感悟、去体验、去抒写。而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更应该为学生“引”“导”作文的源头活水。
  
  一.让作文题目与现实社会接近些,再接近些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法专家叶苍芩教师曾一语道破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主要原因是出题不当。为什么有些作文题考生不愿写,即使勉强成文,也只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甚至空洞无物――作文题目远离学生真实生活、现实社会。因此,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指出:“命题者能不能站得更高些,角度更新些,其命题能不能和现实斑斓多彩的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接近些、再接近些。”自2008年以来,高考作文命题更趋于关注“大我”,大胆聚焦社会热点,引领着莘莘学子与社会现实展开积极对话,展示和针砭种种社会现象。
  如2008年,全国卷Ⅰ、四川卷都不约而同地呼应了抗震救灾的社会焦点问题;2009年最贴近社会时事的当属江西卷的《以圆明园兽首拍卖写议论文》,然而有专家认为该作文题显得比较“窄”,原因是他们认为有许多高三学生没时间看新闻,如果根本不知道兽首拍卖是怎么回事,也就无从评论。那么,请问教育者应该提倡并发展学生关注时事的热情,还是保护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呢?
  随着高考作文题目的生活化、社会化,远离社会、远离民间的“高士们”也试图用“我”的眼睛,“我”的笔思考着社会中的一个个群体,一桩桩事件。一篇篇具有时代气息,“合乎时而著”的血肉文章孕育而生。如2008上海市不少考生,在作文题《他们》的引领下,直击社会现实,关注社会边缘人群和底层人士,如:农民工子女、志愿者们、理发店小姐现象、同性恋和性变态现象等等。专家们称这是“90后”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精神的喷发,而考题《他们》正是引领者,引导学生跳出“自我”,关注社会中的一个个“他们”。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考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写作思维的深度、广度――可以泛泛而谈,言之无物,也可以针砭时弊,有血有肉。因此,在平时作文训练中,也可以适当地以社会热点作为作文训练题目,以拓展学生写作思维。
  以今年3月份为例,日本大地震、抢盐现象、瘦肉精事件等等,一系列的社会爆炸性新闻每天都在影响着生活中的我们。仅日本大地震就有许多话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人道主义与民族世仇分开来看?是否同情日本支援日本还是幸灾乐祸,演绎着狭义民族主义?灾难面前日本人临危不乱、临震不慌,而在中国却上演着疯狂抢盐风波,透过现象看本质,你看到了国人怎样的心理特征,怎样的国民素质呢?瘦肉精事件除了食品安全监制问题,你还想到了什么?等等。作为理应热血沸腾,有激情有思想,敢于表达,敢于干预世界的一代中学生,应该跳出他们的三点一线校园生活,表达当代人的最新思想和情感。而不是囿于诗意化的作文题里,抒发着暂时的小忧伤、小情调。
  
  二.培养学生养成读报、写报习惯
  
  朱自清在《论教本与写作》一文中指出:“我觉得现在中学生的写作训练该拿报纸上和一般杂志上的文字作切近的目标,特别是报纸上的文字。报纸上的文字不但指报纸本身的新闻和评论,并包括报纸上登载的一切文件――连广告在内――而言。这有三种好处。第一,切用,而且有发展;第二,应用的文字差不多各体都有;第三,容易意识到各种文字的各种读者。”我以为还有第四种好处:开拓学生写作思维。
  1.读报开拓学生写作思维、鲜活写作素材
  2001年9月12日早晨,语文老师和往常一样走进教室,脸上显出异常的不平静:“美国出大事了!”教室一片哗然,“怎么了,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你们一点儿都不知道吗?美国遭袭击了,世贸大楼被摧毁了,昨晚新闻滚动播出,怎么你们不知道?”“老师我们住校,不能看电视……”
  自那以后,学校允许我们住校学生每晚看半小时的新闻联播,还组织“让读报走进高中生活”等系列活动。无心插柳柳成荫,读报、评报,关注时政新闻,热点动态,让我们掌握了无限丰富动感的现实,同时,为我们的写作注入了新鲜的材料、鲜活的例子、鲜明的时代感。
  反观当下高中生,和10年前的我们相比,学业更重了,生活圈子更狭窄了,视野更封闭了,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可能根本不允许他们接触报纸。我想说,读报不是耽误时间,它可以让写作事半功倍。当学生们觉得写作无从下笔,写作总是刻板、单调、陈旧,那么不妨指导学生常读报,读有思想深度、有价值的报纸,比如《南方周末》――“在这里,读懂中国”。平时随笔练习,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某一热点时事,以这个事件为素材来练笔。写这件事的过程,如何评价,探究事件原因和影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非常有助于学生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体系。
  2.读报可以培养学生读者意识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写作不能没有读者意识。然而,在我国中小学生的写作中,读者意识却有着既定的自身内涵,即考试意识和教师意识。这就造成了学生写作往往敷衍校章,潦草塞责,写完最后一个字,作文就跟自己无关了。因为他们知道每回写作都不过是给教师读的,除此之外,或许再没有其他人。然而,在国外教师只是“假想读者”的其中之一罢了,除此之外,还可能会有全体同学、一般青年人、各社团、政府领袖、一般社会等等,每次写作前,学生必须要确定读者和意图。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前的读者意识――读报可以是有效途径之一。报纸上刊登着各方面的文章,对象或宽或窄,各有不同,口气和体裁也不一样。通过比较着阅读,学生便容易发现读者和文字之间有着极大的关系,针对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立意,不同的材料运用,不同的谋篇布局。无形中,读报可以让学生从读者的角度来思考和观察问题,突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框架和心理定式,从而使写作在近似真实情境中进行,文章内容更符合实际。
  3.读报也写报,积极对话社会
  如果中学生写作文不只是为了考试,不只是为了作文竞赛获奖,而是有更实际的理由,比如可以在报纸上自由发表言论,发表自己对某一社会现象的看法,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比如通过报纸向社会提出自己遇到的难题,呼吁社会帮忙一起解决;当写作在实际生活中、现实社会里得到呼应,那么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会不会更高呢?当写作内容不再仅仅囿于校园生活,个人私人世界,而是积极对话社会,那么写作思维会不会更开阔些呢?
  通过写报,可以让学生的文字、思想、言论不再腐烂于答卷纸上,作文本来里,无人问津;通过写报,让更多的中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通过写报,让写作成为探索世界、干预世界的的有力武器。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关涉到社会生活、时代变化,联系着人文情怀、公民意识。高中生,处于最有激情、最有想法、最无所畏惧的年龄,理应站在时代的前沿,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公共精神融入到写作之中,努力表达当代人的最新思想和情感,以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这是写文章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下写作教学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朱自清.《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
  [2]宋如郊.《作文“接地气”,才能走进“春天里”》[J].中学语文教学,2011.4。
  [3]胡学英.《转轴拨弦三两声,命题定“调”要先行》[J].语文教学通讯,2011.2。
  [4]周国平.《读者意识与写作教学》[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
  
  潘晓婷,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