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途径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究设计与教学反思
 

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途径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究设计与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01-26 03:55:57 影响了:

  一、教学思路      1.以学生定内容   学习对象对所在城市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对所在城市有着相对感性的认知,同时他们对地理学科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借助于互联网他们可以获得许多帮助,渴望交流,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的欲望较强。因此,不妨放手让学生自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2.以内容定学法
  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他们希望老师能营造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学习自己想学习的内容,甚至走出课堂,在做中学,在玩中学。
  3.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
  教无定法,但教法的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即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问题。
  
  二、教学资源准备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以及已有的知识背景,并着力开发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
  
  1.结合生存 从学生生活的城市入题,由城市的前天、昨天、今天的情况,以及从前天到昨天、从昨天到今天的变化原因引出课题《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对学生有亲和力,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烈,容易产生内在动力,而不是外部强制。
  2.提出问题 展示所居住城市开发利用现状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从生活出发,运用身边的事例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有哪些?请同学们为建设和谐美好家园出谋划策。
  通过任务驱动,全体学生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到任务的完成过程中。
  3.创设情境 学生分组选择适宜自己见解发挥的多种角色,包括:城市市长;城市环保局局长;建设局局长;世界环境组织;旅游者;环卫工作者。由各小组组长牵头,分配组员查阅各类城市化资料,并制作反映相关内容的作品,最后由一名同学负责完成合成,各组学生代表以多媒体报告形式进行展示、评比。
  教学情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地从课堂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通过访问相关知识网站获取所需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以体验、应用与内化的机会,同时发挥其创造性,使其具有成就感。各组员都做研究记录,主要反映出自己对资源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的能力。配合整个小组的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并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共享,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提供帮助 今天的课程改革,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人生价值的确定,乃至个性的良好发展,但这一切并不能使我们忽视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使学生了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原因及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认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性。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能倾听、协作、分享,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思路。每个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回答和质疑问题得到鼓励。课堂气氛活跃、有序,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师生、生生平等、积极地参与其中。
  5.组织信息 资源导航:浏览以下网站链接,你可以顺利地进行研究。https://www.省略/中国城市化网站;https://www.省略/中国城市网;https://www.省略/中国城市规划网https://www.省略/home/web/jiaoyuziyuan/web/城市网省略/gb/node2/index.html上海建设交通网
  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自觉地学习,可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找到充足的有效网站或网页,以及其他的站点,并在报告中有计划、有组织地表达出来。能够用简单的信息技术表达研究成果。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终身教育的社会,现代教育技术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为了使学生适应网络时代的终身学习,从教育目标层面来看,学生学会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6.启发诱导 城市化会带来经济效益,但也会带来消极因素,如何兴利除弊?
  学生认识到为促进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速我国城市化非常必要,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在选择我国的城市化模式时,要注意有效地发挥大城市规模经济的优势,避免特大城市盲目扩张的弊病,发挥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优势。
  7.组织方案论证 各研究小组对各自的方案进行答辩,在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积累应对智慧;观众可以对其他小组的方案自由提问质疑;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开放式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的赏识与点拨。
  各研究小组都完成了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部分学生能灵活地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各组的信息得到交流与共享,而且还营造出课堂现场自由轻松、相互激励的氛围,学生在富有挑战的情境中,积累应对智慧;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不断的体验中生成并内化迁移。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和愉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学生在对话和真诚的赏识中生成不断使人格完善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8.鼓励创新 启发学生质疑、求异的心理取向,这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内核。注重知识的开放性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问题的表现除了课本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些?如何正确看待城市化?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有的说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城市化的发展能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但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也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有的说要根本解决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城乡统筹发展,不能唯GDP;有的说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模式,要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要鼓励发展新兴城市而不是一味地扩大现有大城市。
  9.渗透德育 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与实践,使学生理解人类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激发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使学生热爱环境,为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学习学会关注身边的地理,培养自己严谨、认真的研究态度,学会学习。
  通过探究与实践,同学们认识到地理教育不再是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输,而是一种对地理知识进行主动探求,综合应用各门学科知识,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着力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深深地为同学们积极地参与、独特地体验、大胆地表达和质疑而高兴。学生的潜能是无法估量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开发引导。
  1.理念不是行为,需要转化
  理念是高度概括的原则性指导意见,本身不可能获得教学效果,只有教师去认真地钻研、揣摩,甚至融会贯通,并以教师的智慧,创造性地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与学生经验相适应的操作行为,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引领作用,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在创新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提高,一切都不能空谈。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以自己在研究中的创造性劳动和创新思维去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和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
  2.自主不是放任自流,需要引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不能因此放弃自己是指导者的责任。面对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尚不完备的学生,如果只是轻描淡写地布置学生“课后去收集资料”,甚至到哪儿去收集资料,怎么收集,如此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很多学生由于学习时间、学习能力等原因,根本无暇顾及。作为教师,应事先为学生列举集中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并给他们充裕的时间、空间进行信息交流,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所以,教师应以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行动中学习和采取行动。
  3.课堂需要预设,更需生成
  新课程倡导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如何从生活实际中选取合适的素材供学生学习,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的生活与实际的生活状态相一致,应该说是当今教学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新课程实践中教师还必须具备有效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要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并体现这种已有经验和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学科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高中地理课教学应该是开放的,教师要有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生成意识,要有开放的教学时间与空间,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在心灵交融的平台上建构知识,提高能力,生成方法,催发情感,有的放矢地整合生成,熔多维目标于一炉,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薛皓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